分类: 自体自恋 |
解读《夸大的自体》
一、自体是什么?
自体心理学是关于自体的研究。
自体是什么?别人问候你最近的感觉。“我很好!”——就是你自己,就是自体。
自体是个统合的发挥很好动能的自己。当成为碎片或崩解时就失去一些功能。我们就会设法去整合他。
二、共情是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技术
对自体客体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共情。有人译为神入。共情不是试图去教导来访者,是希望从来访者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共情是从来访者的角度来感受来访者的感受。这是自体心理学中所强调的一点。
自体心理学取向的治疗师是想办法与来访者讨论他的感受与想法,包括协商。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是治疗师感到来访者很愤怒,来访者说“不,我只是感到很伤心,不是愤怒。”这就需要在治疗中讨论过去发生的什么事情。
共情是一个工具,他的作用是使治疗师能很好理解来访者的情感和想法。来访者被治疗师理解了,可能在过去从来没有人理解过来访者。
例如,一个年轻治疗师,他的来访者是位女性,治疗师专注听他悲伤的事情,来访者讲时没有情绪表达,治疗师说“你的这些遭遇一定会非常难过”。来访者说“我不记得自己的情绪”。而实际上虽然自己说不记得自己的情绪,又说“你不会感受到我,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这事。”由于来访者当时处于分离状态,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大哭。这是一个典型的分离情感的个案。
三、让来访者变得自由,恢复夸大的自体和自体感
自体心理学治疗师的工作不是做现实的事情的处理,处理的是被压抑的情绪经验。我们所坚信的是,自己的工作做好的话,他会自己向前走,而不需要督促。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要做到是要让自己变得很温暖、很有张力,这样来访者才能在我们面前自由表达。我们通常不表现得过分友谊。这样让来访者变得自由。
杰弗瑞的案例:有个男生来咨询室,“我不知我是同性恋或异性恋,你能告诉我是同性恋或异性恋吗?”治疗师认为来访者是清楚自己的性取向的。治疗师说“很高兴探讨这个问题,虽然不能直接告诉他的性取向。”
这个男孩没有父亲,妈妈的男朋友又非常吝啬,这个男孩非常压抑、抑郁,他需要自己才能成长。治疗过了3年之后,他才愿意讲自己“从来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母亲”。这个小男孩是这样的夸大的自体。当治疗师不断关注他的内心的父母时,他才不断被镜映,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关注。一段时间之后,来访者开始认为治疗师是个理想化的治疗师,开始变得尊重治疗师,知道治疗师是个博士,读了很得书。这个结果需要很多时间,真正信任治疗师是在3年之后才开始的。
理想化之后有个镜映,镜映之后有个转移。
四、镜映是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内心与想法
镜映是什么,怎么发生的?镜映是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想法、关注来访者的内心。治疗师做了很长时间的倾听、理想化,在这基础上治疗师才与来访者的关系有了发展。
这时,那个男孩就不是探讨同性恋或异性恋的问题。来访者明白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师,最初是假装问了性取向的问题,他并不期待这个问题。来访者是知道自己来治疗师这,是想知道“自己是谁”的问题的。来访者只有经过几年之后对自己有个整体统合的认识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治疗师的目标是让来访者倾听到自己是谁,自己内心的声音是什么?
治疗师并不需要说我要镜映你,要你理想化我,而是通过倾听、理想来访者实现的。
五、治疗师对来访者“理想化的需要”和恰好的挫折持续开展工作
在讨论这个个案的事情时,发现这个个案有个缺失的父亲,他有一个“理想化的需要”。对治疗师来说扮演一个理想化的父亲,并不是要做的工作。治疗师也会出现的失误、迟到、接电话,也会像他父亲一样出来对来访者的不理解(恰好的挫折)。我们不是力图不犯任何错误,而是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是让来访者讨论这些错误。这些错误会让来访者生气,让来访者愤怒。这时不是纠正来访者,而是与来访者探讨问题。
治疗师这时是继续探讨原来的问题,还是探讨因为接电话而感到的愤怒。“当我接电话时,忽视了你,对别人有更多的关注,你才有了愤怒,像不像以前你的父亲对你的那样。”这时探讨对治疗师的愤怒及对父亲的愤怒。
这个个案小时曾与父亲一起玩球,个案曾与治疗师说“我俩一起(在芝加哥)玩球吧”,治疗师说自己不可能与他一起玩球。而是探讨“父亲与他玩球”的感觉。病人会把治疗师不断理想化为现实的父亲。
在治疗过程中,女性病人可能会让治疗师夸她漂亮,在理想化父亲——治疗师面前表现更好。
这是从自体治疗师的角度、从宏观看是怎么做的。我们要做的是来访者潜意识对治疗师错误的认知,这部分的工作。在治疗中来访者会不断地逐步呈现自己治疗的意愿。在自体不断受挫时,治疗师开放的讨论,就把来访者关闭的自体重新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