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经典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26,921
  • 关注人气:6,1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文亚龙团体治疗理论知识笔记——慕容

(2012-11-14 09:49:42)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组伴侣

欧文亚龙团体治疗理论知识笔记

/心理师慕容

2012101415

2012年10月14日 

朱瑟琳开场统计大家的工作程度

关于学习的讨论:三种重要的方式

1、教学;

2、观察别人如何做,自己照着做;

3、体验,最强大最有力最深入的学习,经验性的体验,体会在内心深处发生着什么,长久,在深入的改变自己,关注内在的体验,分享体验到的是什么

 

900-1030

【团体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一、团体治疗的独特益处

l 所有治疗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种,足够复杂,敞开性

l 前面有定式,后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下棋,定式不决定程式,每次其实都不同,没有同样的时刻重复发生

 

二、患者有机会:

l 普遍性:发现他们的问题不是独特的

l 发现自己能够倾听且理解他人的个人资源,自己就是资源

l 向治疗师显示,不仅仅谈论,而且显示人际关系的模式

l 更快也更明显领悟到特色的形式的效果,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个领悟,比一场另一场的个体治疗猜测来访者怎么了,要有效的多,组员会马上看到这个人的模式

l 信息量大,语言的,非语言的,语调语态,表情,气场,等给大家很多资讯带到这个团体里

l 组员之间以及组员与组长之间交互发生的结果,包括亚团体以及亚团体之间的关系

l 组员都会把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带到团体中(如影随形)

l 在团体中看到你带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而人往往看不到自己,团体的能力是把自己做的事情返照给他本人

 

三、三个层面同时发生

l 个体:个人的历史都是独特的,内在都是独特的,对组长来说都是陌生的,但跟个体内在成形,有关联

Ø 组展要思考在个体内心里发生了什么,团体对个体的感受与体验是什么?

l 作为整体的团体:

Ø 作用于每个个体,但不属于每个个体

Ø 团体的力量分配给了每个组员,但不属于这个个体,比昂:系统动力理论

l 人际:人与人之间,意识与潜意识层面均有

Ø 假设此人无论什么症状来,皆因于他与别人交往时发生了困难

Ø 可以与对方谈,到底是什么无法给他带来与人交往时的满足感

Ø 症状来自于人际交往的困难,把这个困惑带来就是来访者的贡献

Ø 不同取向的治疗方法对团体的治疗路径不同,我是来教授亚龙团体的治疗师

Ø 每一时刻这三个层面都在那里发生

 

四、 治疗因子:

1. 希望重塑:

Ø 应用于所有治疗,接受这个组员入组本身,就是给对方希望,在 这个团体里可以被治好,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本身充满希望

2. 普遍性:

Ø 一个人不是孤单的,治疗师不用对此做什么,组员可以自己发现这点

3. 存在因子:

与第二点相连,我们在有限的情况下存在着,作为人自由的困难,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机会,但会带来焦虑,就此对我们的人生负责,死亡的主题

4. 传递信息:

Ø 如成瘾团体,表达自己的同时,这些信息就具备疗效性

5. 利他主义:

Ø 你能够给予他人,给别人帮助,对自己的治疗亦有效

6. 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

Ø 团体类似自己的家庭,团体给组员机会体会不一样的家庭,这样的发生需要时间

7.宣泄

8.提高社交技巧:

Ø 对推行组员比较有效,有些组员的确需要学习一些如何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技巧

9.模仿行为

Ø 看到其他组员这样做了,感觉不错,自己可以试试看

10.人际学习:核心

Ø 操作时,聚焦在某几个点上,最后两点是最重要的

Ø 乔哈里窗:(图略)

Ø 第一个层面:公开(个人层面),自己与他人都知道,公众的自我,如性别,职业

Ø 第二个层面:秘密:自己知道,他人不知道

Ø 第三个层面:盲区: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人际交往的聚焦所在,通过互动从盲区来到公开区,发生改变

Ø 第四个层面:未知:谁都不知道的部分,潜意识

Ø 人际交往团体与个体治疗很不一样,团体的高价值是,他是怎样操控着一个关系,或者在关系中纠结

Ø 主体间交互性,与团体中的人际交往是相关的,现实是由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事情组成的,在人与人之间共同建构的关系

Ø 团体的作用是,可以见证主体间如何建构着彼此,

Ø 主体间的理论聚焦两者之间的关系,而非个体

11.团体凝聚力:绝对的重点

Ø 团体对于每个组员存在,都很重要,安全,为他而存在在那里的场所

Ø 一个微型社会,代表体,这个社会可以使组员全然把自己带到这里

Ø 希望这里每个组员充分呈现自己,这样可以看到组员的困难在哪里

Ø 【例子】自我挫败的例子,我感觉别人不爱理我,我于是反映出冷漠,别人就真的不理我了,聚焦在别人对自己的体验是什么

Ø 识别,并且解锁人际交往中的模式,只能在高度信任的团体里达成

Ø 边界:时间、地点、任务(要清晰)

Ø 创造且维系团体:

Ø 建立团体文化:

Ø 激活此时此地:治疗师唯一要做的事情,谈外面不是错的,而是治疗师要聚焦与此刻,比如组员谈论家庭,其他组员在询问,组长可以这样问:你讲了很多家庭,组员也给予了回馈,你觉得哪些对你是最有帮助的?

 

五、关于投射的理论

l 我体验到的你的部分,很可能还是我的

l 通过潜意识投射的,比如敌意,可爱,困扰,很可能是自己本身就有的,放到了对方身上,团体能解开这些

【例子】组员感受到另一个组员的敌意,侵犯,另外的一个人没感觉这些,重点不是决定谁是对的,而是意识到人会对彼此有不一样的体验,当我体验到你有敌意,不意味着你就是那样的,而意味着我的东西导向我有这样的体验

【心智化】:在自己心理形成感知对方的能力,对方貌似内在和自己是一样的,其实不是,完全知道对方的感知是不可能的,但可以知道某些他人的感知,别人是别人,尝试了解别人的意念是怎样的

 

六、水平暴露与垂直暴露

Ø 组员讲家庭:垂直暴露,关于自己的生活内容

Ø 此刻可以问他,讲完这些后,你的感觉是什么?治疗师要聚焦于水平暴露

Ø 内容:所被告知的

Ø 过程:被告知的方式以及回应的方式

 

1030-1045休息

 

一、治疗师是设定模式的参与者

二、治疗性的透明:治疗师要开放自己多少?治疗师要全然在此时此地敞开,不谈过往,历史,而是敞开自己的反映,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产生连接

三、团体发展的阶段:

Ø 形成阶段:

u 治疗师的全然聚焦在都是凝聚力,脑海里清晰的关于连接的议题,与团体的连接度如何?确保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方式与团体连接,以安全的方式连接,鼓励在此时此地的暴露,对于外面的暴露尚未成熟时,不要去推进,如果某组员背负创伤急于暴露,这样不利于团体的凝聚力,组员希望快速解决问题,寄托了魔幻的想象,很失望

u 治疗师可以说:我知道你有很多想说的,这个我们是有时间做的,这时我们先认识彼此熟悉彼此,

u 问:如果此时对方会感觉到挫败,要怎么处理?

Ø 暴风雨阶段:

u 暗藏的冲突,多半指向治疗师,组员会互相打斗,组长需要有能力承载与吸纳这些东西,如果能识别出愤怒是导向治疗师的,能接得住,团体就能朝向深入,如果接不住,就会遭遇困境,出现替罪羊,或者出现脱落

u 朝向组长的攻击性是可以被容纳的,敞开欢迎这样的事情发生

Ø 规范阶段:

u 真正想去尝试怎样在此时此地工作,各种各样的尝试,如何去做的规范

u 治疗师要去看看进程发生了什么

Ø 操作阶段:

u 治疗师在此刻不被需要,团体自己在工作

u 真正强有力的获得是组员从组员之间获得的回馈,值得好好记得,错误的想法是治疗师让组员改变了,这样的反移情其实是没用的,治疗师的工作是保证团体的凝聚力

Ø 结束阶段:

u 短期团体如人生,总会有终点,进程一半时要提醒团体我们要结束了,这与很多人关于丧失,哀伤的主题相关,这个进程可以谈再见,结束是一个阶段而非一场

 

提问:

问:当组员谈了很深的话题,大家也都分享后,大家多数是逃避,对能量的释放感不太理解

答:痛苦被诉说和产生共鸣时,是减缓,而非拜托,可以问团体大家是什么感受,一起讨论这样的感受,治疗师没有解决之道,而是关注进程如何发生?

问:关于无意义主题出现时,治疗师要如何做?是带领大家出来,还是继续沉下去

答:注意发生了什么,说出来,而不是治疗师希望的某种方式,除非你感觉这个东西很强烈,你可以就直接表达这个感受,我真希望可以跟你说点什么,把这个感受拿走,治疗师的工作不是让组员开心起来,快乐起来

问:组员希望要具体的建议,组员如何反映?

答:我知道你希望我给你具体的建议,我们以后的工作希望能给你这方面的洞见,从而帮助到你,这个问题出现在团体进程的哪个阶段,这样的情况是否曾经发生在你的婚姻当中?(不断要一个答案的情况)无论怎样的回应,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共情,我听到了你的需要,共情在先,然后是任务,然后是透明度

问:如果小组中对家庭的重现是一样的,治疗师要如何?

答:要注意到它,并指出来,然后看会发生什么,可以询问此人在TA那里发生了什么,说出来,增加心智化的可能性

 

四、带着共情,移情,倾听并且给予反馈:

带着真诚倾听,点头,然后给出回馈,非评判性的,是个事实,我们永远不会说,你不应该这样想,(人们就是想着他们所想,在想法中,没有所谓的应该)调整自己的频道与对方连接

l 开诚布公的接纳:

l 被动的倾听:

l 确认反映:

l 给予反映时不做评价:

练习:

为什么我总是那个负责解决问题的人?(略,见教义P14

回馈要把情境与感受放在一起说

我宁可死也不想让人知道我对此有何感受?

可怕?羞耻?

上次我很难做的一个决定?三人一组,一个说一个听一个观察,观察者与说话者给听者回馈311

 

下午1330

问:使每个人都有连接,我不太理解

答:作为治疗师你怎么能知道是否了解一个人的,在他那里发生了什么呢?一个人也许来了,但未必加入了

问:组员想聚会,怎么办?

答:在进程中每个人都参与,不鼓励组外聚会

问:组员的关系是否需要特别单纯,不是情侣,夫妻,同事?

答:对,这些会影响团体

 

看录像时间:

l 成立一个团体钱,你需要考虑这个团体的大背景,大环境是什么,包括如何付费的规定,关于度假等因素,治疗师受到机构或组织的限制

l 如果自己开诊所,很多人会对你有先入为主的认识,办公地点显示出你是谁,这些背景会影响你的团体

Ø 亚龙:问组员对回馈的感受,或者针对某个组员给的反馈

Ø 让组员指出他认为谁做了什么,比如给建议,撒谎,真诚等

Ø 把漂浮的主题带回此时此地,可以暂时停在治疗师看上去想去工作的地方

Ø 组员在用谈论外面的事情回避组里有人向自己提问以及监视自己的情感,组长干预一下,拉会此时此地,关注彼此激起的感受进行交互

Ø 你的什么感觉是向着她的?

Ø 什么时候你感觉与他人可以联系上,什么时候不能?

Ø 发现有谁担任着什么角色,比如观察员?

Ø 你用什么方法让自己与他人隔开?

 

提问:

问:专业与非专业小组第一次可以做什么?

答:要看目的是什么?自我介绍是可以的,当然除非你有别的形式破冰,根据小组目标来决定开场,不在于是否专业,而是聚焦于此时此地,

问:如果说此刻,时间是你们的,可能就都沉默了

答:还是要有个目标,协议

问:录像中的一个细节(略)

答:一个问题往往预示着发问者背后的东西(动机)

Ø 团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话题,任何时候当一个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其实也是团体作为一个整天所感受到的东西,团体的潜意识会选择某个组员代替团体来表达团体所感受到的感受,比如组员表达害怕,其实团体也在感受着害怕,注意,团体中的感受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组员的

答:不用全部在一个人那里工作

问:录像中亚龙一直在为一个人工作,我的问题是,如果组长发现某些组员需要深刻呈现问题,干预多些,这个情况是否合适?怎么处理?

答:貌似对一个组员说话,其实是对整个团体在工作,看似其他组员在焦虑,实际中要询问其他组员的感受,如果大家坐等着治疗师与自己说话,就麻烦了,小组需要组员间自由的对话

问:组员表达对组长的感受,另一个组长给予干预

答:首先选择处理移情,在协同治疗师那里工作,治疗师是通过训练的,故更能抱持住这些移情,而组员没有,他们可能会受伤,需要治疗师做点什么来处理

问:1、团体中迟迟没有攻击出现?2、今天的场里大家都是称赞和认同

答:大家对亚龙有很多理想化,感知我会更真实,团体中的女性竞争对象是那么久都不说话的女性,无法马上处理掉。如果团体把治疗师放在理想化父母的情况下,团体会呈现一个好的治疗师,一个坏的,好的治疗师会感觉,我在这里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而相反则认为都是错的,很可能是团体看待事物的方式?如果是一个带团体,我会说,当你们看到我的缺陷时,你会怎么想。或抓住失望与负面的东西,把它揪出来,因为团体需要看到组长有爱的,温暖的,同时有批评性的,难的,如果在组员眼里自己仅仅是好的,你将根本帮不了他们

Ø 理想化的背后永远是强大的愤怒

问:当你跟亚龙带组时,你内心里是怎样的?跟随亚龙,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答:跟亚龙第一次协同,我很害怕,大家对亚龙很理想化,亚龙当时做的很好,那时感觉根本没有我的空间,我可以竞争,但问题是组里有那么多工作要做,我的注意力就转向了其他方面,愿意把自己拉住缰绳,直到有敞开之处,即便被看作愚蠢,但也总要做点什么,我的沉默是帮助亚龙镇静下来,后来与他谈时,他意识到让自己冷静下来,协同在潜意识层面的互动,让动力在两个人之间流动,在工作中谈论彼此之间发生了什么

问:组员谈论对组长的感受,这个时机是对的吗?

答:我们邀请你们来探索对我们的感受,如,TA的什么让你觉得安全?这个信息很重要,就是组员可以谈论对组长的感受,

 

20121015日星期一

 

注:下午有深度组前访谈示范,考虑安全及保密原则,不在这里公开

90 0_10:30

 

一、 团体治疗中对自我的运用

补充回答:

1、普通组与专业组的区别:

l 注重的是此时此地,所谓普通的组(我不喜欢这个词)会有机会讲到组外的生活,我担心给大家的印象是团体只能谈论此时此地,组员自然会谈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等

我的重点是治疗师的聚焦在将上面的东西与当下组内可以工作的结合点,治疗师不希望把团体治疗转换成个体治疗,故给大家一个清晰的区分,如何把组外的事情转换成当下组内的连接(工作)

2、在录像里我的体验是什么?

l 通常督导会这样问你,如果治疗师时刻注意着自己与团体之间发生着了什么,这个非常重要,因此我今天会着重讲团体中对自我的运用,工作时要思考这里的边界是否牢靠,地点,谁是组员,以及入组目标,这些就是组长要去管理的,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牢靠的容器,凝聚力才能形成

l 治疗师要提醒自己,组员之间发生着什么,彼此是怎么回应的,在脑海里监视彼此是如何感受的,与此相关的是每个组员心目中对TA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与治疗师的关系相关

l 在组里每个人都有焦虑,包括治疗师,这样的焦虑是关于什么的,治疗师的任务不是让焦虑消除而是这焦虑是因何而来的,如何消除,重点是在这个焦虑被大家感受到,治疗师要去思考这些焦虑是什么?

l 治疗师可以问自己的问题:

Ø 在与每个人说话时感受到什么样的压力?

Ø 我有怎样的冲动?比如想去抱这个人?不意味着真要去做

Ø 在那刻我的感觉舒服不舒服?如果很不舒服,可能说明自己被团体中的某个东西扰动,如果太舒服,可能有些东西被忽略了,是什么让自己将注意力引开了?使用自己内在的舒适度衡量团体内焦虑的高低,最理想的状况是焦虑度在一个指标上,要够高,保证效率,没有一个相对标准值标,治疗师用自己作为感受器感知当下

Ø 在这个谈话中我经历到什么风险?我在此刻正在冒怎样的险?把自己至于何种风险中?试探时很可能丧失一个好治疗师的感觉,也许团体会合伙让治疗师丧失能力有关,有可能治疗师会问:如果我象个坏治疗师,对你来说有什么益处?把不好的感受看清楚

Ø 在这个对话中我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想象?有可能是一个曲调,都很有意义,来自于互动,现在发生着什么,让我有这样的想象出现?我会对什么他人的什么信号做出反馈?组员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引发了彼此的互动,自己如何回应着这个人?治疗师

Ø 在这个论述中他的行为怎样影响到我的方式?要清晰的了解自己,很重要,治疗师不是在远远的地方看着这些,而是团体中有机体的一部分,团体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在治疗师的内在产生影响,治疗师有责任对互动反思,理解以及表述内在所发生的,而不是见诸行动,要停下来,看看这个情况如何发生的

 

【例子】

早结束了15分钟,回来后说,我们看看到底什么事情我忘记了时间,这里发生了什么把我推开了,我肯定会去想一想,这就是运用自己工作的例子

Ø 团体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只关注组员而忽视治疗师是不合理的,我们都有潜意识,尝试去理解TA

 

二、 团体治疗中的人际空间

所谓好的和坏的关系是什么?

练习:人际空间图,把人生的关系想象成一个太阳系,围绕着我的行星就是其他人,有些人离我近,有些离我远,我的世界就是太阳系,被他人环绕,形状与数量都不一样,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群人,虚线代表逝去的人(对自己重要,在我的心中)也有可能是非现实存在的人(作家,哲学家)

间隔年龄阶段画不同的人际关系图

提问:可以问对方这个人对你来说是怎样的重要,你跟他的关系里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做这个访谈是,是什么使得这段关系的品质如此重要,如与母亲好,请具体说如何好,需要理解连接的实质是什么?聚焦在如何

 

三、形成人际关系的八个纬度(见书《我与你》)

(一)抱持

环抱感、手臂的力量、被支持,持续一生,长大后成为了象征性的感受,也许是被理念抱持,也许是被信仰(比如当自己伤心或看到他人伤心,就会希望被抱与抱他人),那个人就是为我而在那里,难以说清,他们在那里……反之:坠落感

-----团体里凝聚力就是抱持的延展体现,病人或组员来到一个新环境,内心会升起念头,这里是否能支持我,抱持我?

太多抱持的困难:淹没、窒息,难以呼吸

【例如】某位组员被团体成员感觉很脆弱,大家很快去照料TA,造成此人没有空间成长,要有觉知

(二)依恋

成长核心内容,我可以去抱住某个人,那个人不会推开我

和抱持不同是,我是主动伸出手的那方,抱持是可以被一个非具体特定的人抱持,依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一旦失去肯定哀伤,对抱持自己的人产生依恋,但有时对不怎么好好抱持自己的人产生依恋,也很可能对陌生人产生依恋

【例子】 某些组员开始就不愿意体验依恋,其实是躲避体会哀伤

 

(三)激情体验

高浓度的情感(唱歌、大团圆、性、仇恨、爱恨交织、矛盾)、恐惧激情的正向表达也许会见诸行动,反面:冷漠、阻隔、压抑、自己或团体不允许自己有强烈的感受,情感上的远离,

 

(四)坦诚相见的确认

情感的温度上在同频阶段,如照镜子般看到了自己,自我感最基本的东西

【例子】飞机场接机时的场景,看到等待的亲友,眼睛被点燃了,当自己看到这个眼睛被自己点燃时,会感觉我在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

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反之:低沉、担心自己是透明的、如果我让别人真的认识我,就会不喜欢我,抛弃我

我的什么被看到了呢?在关系中在对方的眼睛里找到些什么,或在对方的眼睛里自己不太对劲时,说明什么

如果对方是个准确的镜子,那么,自己就更清晰了

 

(五)理想化与认同:我永远无法象你,所以,我无法是好的,就认同产生的问题来工作

(六)共同性与共鸣:前者在主体间发生,彼此之间的空间里,感觉跟另一个人在玩耍,欢笑,共享,如交响乐队现场,大家共同创造。人生被滋养了,团体中可以共享这个部分

 

10:45-12:00

 

三、儒家文化背景下的欧文亚龙团体治疗(课件P25,文字略)

 

冲击之一、没有规则带来的困扰

l 茫然

l 遵循怎样的法则

l 不知带来的焦虑

l 中国文化教育应该

l 掩饰

l 当下的感受

l 为解围而跳水

l 诸多困惑

l 敞开脆弱的困难

 

冲击之二、没有感觉,尤其负面感受

l 表达感受困难

l 儒家教育,朝向理想

l 表达负面感受等于报怨批评

l 一个负面感受的表达可能是重要的工作机会

l “感受没有对错带来内在自由

l 对自我的释放

l 自我被尊重来自于让那个自己有感受

l 存在的欣喜与轻快

 

冲击之三、边界议题

l 团体像家庭

l 里头有家庭成员

l 你不好,我也不能好

l 共生状态

l 一生的任务

l 孝道。情谊还是边界不清

 

冲击之四、回避冲突

l 中庸之道

l 笑容

l 内外不一致消耗的能量

l 隔阂不是因为冲突而是不真实

l 通过表达当下的负面感受来打破彼此间的距离

l 暴风骤雨期后才进入工作期

l 脆弱情感流露才是工作机会

 

冲击之五:讲道理的背后

l 喜欢讲道理会被团体排斥

l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冲突

l 理性在先与体验在先

l 高人一等的旁观者

l 内心的不安全感

l 隐藏在强大背后的脆弱

 

冲击之六、帮助与被帮助的迷雾

l 只能帮助别人,不能别保证

l 强弱高下之分

l 真正的强

l 在脆弱之处彼此靠近

l 内心里的弱,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接纳

l 困在高处,孤立隔离

l 求助的假象,让别人无法帮到自己

l 只能出不能进

l 背后的恐惧

 

冲击之七:依赖的问题

l 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涉身诸事

l 极强的归属感

l 自我的消失

l 依恋感强有力的对象

l 但遵循外在指令规范标准的长大

 

冲击之八:表达需要的困难

l 自己不重要

l 自己不具有表达需要的权利

l 曲折,迂回的方式获取所需

l 需要不能满足的愤怒转为自我攻击

l 或者向外发出

l “交换污染了单纯的关系

l 情感的乞丐

l 你应该的讨饭方式令关系疏远

 

冲击之九:对错的问题

l 关键不是切身感受而是是非对错

l 谁规定对错

l 没有对错标准的焦虑与不安全感

l 你的感受是重要的意味着你是重要的

l 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l 每个个体都重要

l 丰富,立体多元化的团体才具生机和创造力

l 重要的不是完美是完整

 

冲击之十;谁来负责

l 担心告诉对方真实感受会伤害对方

l 表达真实感受之后内心产生内疚

l 希望他人为自己不好的情绪负责

l 如果不是自己允许,没有人能伤害到自己

l 他人的话勾起自己的负面感受,需要探索的是自己的内在

l 坦诚真实的回馈打开重要的工作

l 只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冲击之十一;别人的东西

冲击之十二;性的议题

 

总结:

l 多角度多层次的此在,当下的呈现

l 西方心理对中国惯性思维模式撞击

l 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l 质疑早前的死亡定势

l 摇动中展开生机

 

提问:

问: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大家感觉不错后,生活中不被适用,回到环境中,会被排斥,觉得自己怪异,很依赖团体,这个问题自己很困扰,我的思考是,教育中的去个性化,强调集体,

答:(小懿)应用要慢点,语调与态度要合适,让对方听到的不是攻击与报怨,经过团体的实验与实践后,再去用

(朱瑟琳)我的感受是,就此问题东西方没有太多不同,西方的团体也一样,不能团体里如何做,生活中就如何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不扭曲自己感受的前提下,适当的表达自己

问:文章中谈到的都是难点,有没有什么积极的东西另自己容易些达成?

答:(小懿)你们觉得呢?(笑)我喜欢中国群体的观念,亲近,潜意识层面,有很宝贵的东西,但不明显

问:第一次跳水的组员,其他人给予都是评价性的,如何做?

答:(小懿)上课时讲过,拉住垂直暴露,先建立安全感,治疗师早点出手,保护自己

问:

1、关于规则,文化背景下,潜规则,道德伦理规则,如何做?

2 团体的功能相对单一,非社会团体的复杂,组外的情况是否可以拿来组里讨论?

3……

答:(小懿)心理治疗的团体与其他团体的不同,邀请组员表达,敞开表达内在的阻力,组外的关系要拿来组里谈,尽职责告知不鼓励发展关系

(朱瑟琳)这个讨论很有趣,可以接下来继续就此探讨

 

下午1330-

 

四、团体治疗的组员准备

Ø 组员准备特别重要,切记仓促,避免不适合的人入组

Ø 这次的改变是给出一个小时的全程访谈,只做一个,示范组本次不访谈

1. 人际能力: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基本的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每个组里只能有一个这样的退缩的人

2. 改变动机:

3. 能够定义目标以及希望改变的领域:组员要把改变的动机以及目标放在自己身上而非他人(比如想改变伴侣),自己要自发的理解一些变化

4. 对参与小组有积极预期:希望在此得到什么,不能过于被动,(或者取悦TA的治疗师),组员希望从团体中获得什么

5. 能够忍受焦虑和压力:如果一点压力都难以处理,要评估

6. 有能力表达感受:有能力表达一些感受而非全部封闭

7. 有能力控制一时的冲动:太偏执不适合当组员

8. 能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9. 能够给予和接受帮助:

10. 能够认可设置:

l 如果以上方面难以建立,需要长时间的个体治疗后再考虑进组,接受一个人入组时,确保此人具有建设性的作用,而非毁灭性的工作,此人会阻碍他人成长在机会与空间

 

五、排除标准:

l 严重的急性精神病

l 有杀人倾向或自杀倾向

l 严重反社会特质

l 过于推行或思维混乱

……(见文字课件)

重点是保护团体,让每个组员都能获益

 

六、组前准备

1. 谈论关于他们的感受:与访谈者谈论待在团体里意味着什么,障碍(如焦虑,顾虑、担心)团体做些什么,你能谈些感受呢?如果对方否定,那么,这个人就不适合进入一个团体

2. 保守秘密:可以谈论,但不能说人名,识别出身份,不能泄露个人隐私

3. 如果可行,让他们付费:

4. 准时到场:

5. 整场时间都待在那里:

6. 每次都到场:其他组员都期待你到场,不是有时间才来,而是保证出席,投身于此,否则便不适合,承诺每次都来很重要

7. 保持治疗的关系而非社交关系:

8. 用语言表达感受而非行动:遇到感觉无效是正常的,要讨论,可以说:你记得不记得我们访谈时谈起过,你还记得不记得我们达成的协议是什么,此刻就是这个时刻,我们要回来继续谈,准备的意义就在于此

9. 留在小组里直到他们都达成他们的目标:

10. 当目标达成后,要花些时间道别:

必要以及需要时回顾这个协议,对团体的访谈无法与个体咨询互相取代

 

七、关于督导;

l 督导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具备很多职能,一方面对治疗师进行干预的改变,给出建议,示范怎么做,但主要是就咨询进程中的一切进行反思

l 不做的是,判断对错

l 邀请治疗师这样说,做时,内在发生着什么

 

邀请晓峰谈体验,即是督导师又是被督导者的体验,后邀请春蕾与帅丽分享

l 支持

l 承载治疗师的焦虑与疑惑

l 治疗师心中的团体是怎样的,反思性、

l 我们一起来看那里发生了什么(而非治疗师自己去看,督导远远的看)、

l 平行的焦虑和历程(治疗师与团体的并行关系)、

l 督导与治疗师的移情,是否也在团体中发生了

l 你们要在我面前保持信任与开放的姿态

l 督导的整体性,招募阶段就可以督导,想做怎样的团体,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次数,协同等,包括团体的结束是如何的?总结性访谈

l 给予空间

l 刚开始时是关于焦虑的,焦虑从下而上,自上而下

l 共情与信任,督导者共请带领者

l 发掘自己来对应当下,督导者相信带领者

l 没有对错,想怎样做,还能怎样做,传递的态度:在一起

l 工作是有效的

l 更广阔的视野

l 活出真实的自我,容纳,尊重自己内在感觉

 

提问:

问:为什么是没有对错的?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太清晰

答:也许在某个层面上希望督导这样做,但不能,治疗师无法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