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做妈妈的来说,儿子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像我们的双胞胎家庭,对于一起成长的儿女难免会有个下意识地比较!自小,由于儿子身体较弱、家人宠爱有加的缘故,也由于女孩儿都会比同龄的男孩儿懂事的缘故,不论在家里,还是外面,儿子都是公认的调皮捣蛋的主儿!虽然在我这个做妈妈的眼里,儿子并不是大家认为的这个样子,可有懂事、活泼又大方可人的女儿相比较,儿子还是有一些让我感到头痛的习性,比如他的内敛、倔强与自私。其实我心里清楚地知道,儿子身上的这些不足,并不全都是天生就俱有的。现在回想起来,除过男孩子天生就有的调皮捣蛋之外,其他的习性都与我们的教养方式有关,尤其是在两岁的时候,有奶奶与保姆参与带他的那些时间。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第一、忽略了儿子天生超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记忆力,对于他的好奇心过于保护、干涉。(导致内敛)
第二、总是想着儿子自小身体不好而宠爱有加甚至溺爱,没有及时立下规矩,尤其是对于他的一些要求,不分其合理性,而是有求必应。(导致倔强)
第三、女儿的宽容与大方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儿子,让他认为妹妹凡事都可以让着他。迁就他。(导致自私)
针对这些,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会提醒自己要慢慢来,对症下药。
对于调皮捣蛋的儿子,我不主张“打骂”,而是主张“仁爱”。我不会因为他将姨妈的皮鞋扔下19楼而发火,而是带着他从楼梯走下去,让他亲自捡上来,并向姨妈道歉认错。因为我明白,这是他由于姨妈说好的会带礼物来,却没兑现承诺而发出的抗议之举。(真实情况:姨妈是由于来得太匆忙,想着等来了再带他出去买。)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用心地去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了解他每一个“非法”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并给予及时的说教与引导。
对于内敛并显得不太合群的儿子,我不认同老师对他“太内向”的定义。我会给他找来一些小伙伴,会安排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让他们多多相处,一次小小的聚餐,一次小小的旅游,创造多些机会,让他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虽然我明显地发现儿子在社交能力方面有些欠缺,并为此担忧不已,但我会尽量地让他清楚一点——与人相处的时候,要善于开口讲话,要积极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对于你会背如此多的唐诗,会认如此多的生字,懂得形形色色的玩具车子的性能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对于倔强而任性的儿子,我会慢慢地琢磨他的心理,我清查地知道儿子是个有个性的孩子,他很有主见,他不会“随波逐流”,无论身边的人有多强大、多成熟,都不能对他产生威胁。所以我会给予他允分的机会,让他表现,然后多听听他的意见。针对一件事情,因势利导,共同订下规矩,让他知道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决对不可以做的。而自己也一定要以身作则,按原则办事。更不能迁就他,不能随便给他许下诺言,更要以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去忍受他刚开始时的一哭二闹三反抗,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自私的儿子,我不会当着他的面,一味地夸奖大方的女儿。在日常生活中,我采取了“帮”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让他认识到妹妹的宽容。当他不会系鞋带的时候,我会装出自己有急事要办不能帮他,而让他去求助能干的妹妹,等可爱的妹妹每次都能在他“无助”情况之下,及时地帮到他时,我明显地感觉到儿子眼中的感激。时间长了,他不再与妹妹争抢同一个玩具;他会将小姨给他买的棒棒糖留下来给妹妹吃;他会在妹妹无理哭闹的时候,笑嘻嘻地走上去逗她说“妹妹,你是不是又在给我们演戏呀!”;他也会在妹妹不舒服的时候,上去抱着亲亲她并说些好听的话。慢慢地,我发现,他终于品尝到了生活中与人分享,待人宽容的乐趣!“自私”也不再是儿子的“专利”!
现在我的儿子刚满四岁,他在无时无刻地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惊喜!而我也为自己当初没有轻易放弃在众人眼里,曾经“调皮捣蛋、倔强而任性、自私”的儿子而感到欣慰。记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写过《孩子》一诗,他说:
您的孩子其实并不是您的,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您来到人间,
并不是您的化身,
他们整天与您相伴,
记住,永远不属于您!
是的,孩子永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给他下个定义。他们身上闪烁着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光彩。做父母的我们,要永远欣赏自己的孩子,用心去倾听自己孩子心声,以做好朋友的心态陪伴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就在昨天晚上,我忍着腰痛帮一对儿女洗澡。轮到儿子时,他用怜惜眼光看着我说:“妈妈,等你和爸爸老了,同儿会给你们洗澡,给你们做饭,给你们洗衣服的。妹妹就出去上班赚钱,可是不能老喝酒的呀!”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激动地拍着儿子的头说:“谢谢你,我的乖儿子!”而在内心深处,我在欣慰呼唤着:“儿子,妈妈永远欣赏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