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巴(之二)
(2009-06-06 18:55:39)
标签:
杂谈 |
鍋巴(之二)
短跑?吃鍋巴與短跑怎會扯上關係?當然有關係啦!因為想要吃鍋巴的人並不止我一個,我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班上同學,像慧安等人也是嗜吃鍋巴的能手,所以我是在高手雲集下,必須要有短跑的舉動。
而我心中鍋巴的顏色是以淺咖啡色為上選,因為選擇顏色的關係,也必須要早到才行,否則跑慢三十秒,那就點不到我心中想要的顏色了,如此一來,啃鍋巴的樂趣也喪失了,那多叫人洩氣啊,是不?!
我在高中時,曾是班上的短跑健將,一百公尺的短跑時速,讓體育老師驚為天人,但在當時,我並非是體育方面的佼佼者,自己只是勉強交差,儘力而為而已。
當然與現今在國際體壇健將,有飛毛腿之稱的劉翔是沒得比,自然更沒到健步如飛的水準,但是绝不失禮在中學時自己曾身為籃球校隊的身份。
但在高中時據聞學校倒是出了一位飛耀的羚羊,不僅走紅於國際,在台灣的體育界曾震撼了半個世紀之久,她的名字叫紀政。
話說回來,佛學院那時候煮飯的工具,依舊延續古式的鍋灶,使用超大型的鐵鍋,可放在燃燒柴火的灶口上去煮,必須將火候拿捏的很準確,才能煮出百來位可口的米飯。
而平常炒菜時,也需要準備大點的菜鍋,才能煮出百來位食用的齋菜。事實上,發心到廚房工作的人是很辛苦的,可別小看煮飯、做菜這類的工作,若沒有兩把刷子,極力使出超然本事,實難以勝任此職。
大廚難當是必然的,那洗菜抓碼的則更難為,而我說的一點都不跨張,也絕對不是開完笑。
至於如何難為呢,就舉例來說好了,有一天,我自動請纓到廚房去幫忙,只不過切了一些菜而已,卻不小心把手指皮屑給切下來,結果小兵立大功,搞到那天差點要請大家加餐吃牛肉(我姓牛)了,當然這是說笑而已,素食自然是我們不二之選。
當我聽到「鏘、鏘、鏘」的聲音響起,就感覺其音悅耳到不得了。聽「鏘」聲,令我腦上線立即上速,馬上會產生短跑的衝動。
但別急,先讓我深呼吸一下,養精蓄銳十秒後,自己才會跑出最佳的水準來。果然不錯,只聽得「唰」的一聲——我已由東廂穿越大悲殿,經西座左轉後拾階而下,不用十秒,到了。
我發覺,人的兩隻腳的確比四個輪子的車好用,看! 此時,我連剎車器也免了,精準無誤又安然,就自動在大鐵鍋前「立定」,多好啊!
眼前這位火頭師,還在一鏟一鏟的把鍋巴鏟起,我站在一旁,眼晴也盯在鍋巴上,連哈囉招呼都免了。
「拜託,請妳給我那一塊」我說,左右無其它人,心裡暗自竊喜,只見一塊滾燙的鍋巴放在我手上,我隨即塞進口袋,愉快的說聲:「謝謝」,就轉身離去。
因為鍋巴寫到依恆師,請容我在這裡介紹我的同學——依恆師(这是在校学生相互间的称呼)。
在這裡感謝依恆師,當年手持鍋鏟將鍋巴交在我手上的,是今日在佛光山叢林大學專任講師的依恆法師。依恆師就像她的法名一樣——持恆自己的人生,堅持又堅持,而她的目標早在心中立定,依恆法師加油!
依恆師,在我們班上是個做事認真的學生,尤其鑽研佛法方面,更是一絲不苟的用功著,她永遠肯定自己身為出家人的身份,不像我的想法就比較悠閑自在。
據聞自我離校後,許多同學也相繼離開,而實際情形則無從考,只知悉依恆師她按部就班讀完每一級段。
依恆法師自1993年,開始宣揚佛法之旅。先到美國紐約的鹿野苑道場,四年後依恆法師轉往德卅休士頓、在香港又駐足四年、繼往美國加卅西來寺身為住持。十幾年後再回台灣的依恆師,依然孜孜不倦的返校(佛光山)進修,一年後終於留在佛光山任教不再奔波,目前已身為叢林大學的專任教師。
口嚼著鍋巴,眺望遠方,緩流的溪水橫流而過,不須十分鍾,就送走了夕陽餘暉,在暗啞天色下,對岸的人家,由盞盞小燈轉為閃爍的星光。
我們飯後,只有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看下時間,也該回教室去自修了,當我啃完最後一小塊的鍋巴,起身離去;但我依然不捨的回頭,看一眼對岸屏東溪的人家,那閃爍迷人的萬家燈火,就在我踏進拱門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