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通漫谈】轨道车辆方位谈

(2012-10-14 22:41:55)
标签:

德法

动车组

车辆

动力单元

城轨

分类: 巴士火车乐园

    车辆方位,这是铁路和城轨中一个很小但是却不能忽视的概念,今天的文章我们来展开说说。

    对于大多数的轨道车辆来说,本身都是对称结构,那么车辆方位这个概念自然是人为所赋加上去的。而正是因为车辆本身的对称结构,才使得车辆方位这个概念变得有意义。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区分车辆上不同位置的同类型零部件,诸如转向架、轴箱、车门等,从而方便车辆的设计、制造、运用和维护。

    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国铁和城轨在这方面的标准差异很大,而且在国铁引入动车组概念后,车辆方位的定义也是今非昔比了。

    国铁定义,车辆的方位一般以制动缸(基础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用缸中鞲鞴杆通过一套杠杆装置推拉闸瓦抱紧车轮产生制动作用)鞲鞴杆(即活塞杆)推出的方向为一位端,相反方向则为二位端。如果有多个制动缸的情况,则以手制动安装的位置为一位端(客车以手制动端为一位端)。

    在有了方位后,就可以对车辆的各个转向架、轮对等各部位编号了。编号规则嘛,从人在一位端站立(面向二位端)时,沿车辆中心线由一位端向二位端顺序编号,对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构件,左侧为奇右侧为偶。举个例子,图1中轮对上的轴箱,从左至右(一位端至二位端)的编号依次为1/2、3/4、5/6、7/8。

    货车的话,端位标记会喷涂在车底架两侧梁的两端,而客车则是在脚蹬的外侧面(有的车涂在外端墙下部4个角处)和车内两端墙上部。

http://s12/middle/50ce54b1gcc05f08afa0b&690

图1

    自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以来,各系动车组闪亮登场,神马 CRH1、CRH2、CRH3、CRH5、CRH380层出不穷。由于不同型号的动车组分别对应各自引进国的技术平台,于是乎车辆标识方面就和铁路既有的车辆不同了。

    这个动车组的技术平台嘛,要分出个派系来,就是两大阵营——以德法为代表的欧系、独领风骚的日系。

    日系动车组的车辆方位定义很简单:以首尾车定位,各车辆定位标识统一。所以2型车的话,面向1车方向为一位端,面向8车方向为二位端,全列统一。

    欧系动车组,则主要根据动力单元来确定各车辆的端位。

    这里就要顺带着介绍一下动车组的构成了。动车组动车组,最关键的自然是不可拆分的动力单元,一个动力单元内会有若干带动力的车辆(动车,用Motor Car的缩写M表示),也可能会有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用Trailer Car的缩写T表示)。动车组的部分车厢(一般是头车和尾车)会带有驾驶室(用cabin的缩写c表示)。多数动车组采用电力驱动,那么在动车组的部分车厢上还带有用于受流的受电弓(用pantograph的缩写p表示)。

    以CRH1A为例,8编组,五动三拖,包含4种不同车型:Mc(1和2);Tp(1和2);M(1、2 和3);Tb(带酒吧区的拖车,b为bar的缩写)。下图显示了各节车厢的一位端和二位端位置,不难发现,Tp车近受电弓的一段为一位端,Mc车驾驶室一侧为一位端。

    由于一位端和二位端的不同,导致了其一位侧和二位侧的不同,图2中的数字3和4即反映了这一点(人面向一位端站立,左侧为一位侧,反方向为二位侧)。

http://s13/middle/50ce54b1gcc05f061899c&690

 

图2

    3型车和5型车的车辆方位略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车型

编组

车辆方位(从一车开始算起)

CRH3C

Mc-Tp-M-T-T-M-Tp-Mc

12-12-21-21-12-12-21-21

CRH5A

Mc-M-Tp-M-T-Tp-M-Mc

12-12-12-21-12-21-21-21

    至于各家定义的标准,本人能力有限,望高人粗来做进一步指点,就写到这个程度吧。

    最后来说说城轨车辆的问题。目前我国使用的城轨车辆都符合动力单元的要求,所以说也是动车组的一种形式。

    一般城轨列车都是六节编组,有四动两拖,也有三动三拖的。

    比如我村地铁一号线的电客车编组为+Tc-Mp-M=M-Mp-Tc+,这里的+、-和=都有各自的含义。和传统机辆模式不同,城轨列车车厢与车厢间的联系不一定通过车钩,有全自动车钩(符号+,多用于一列车的两端)、半自动车钩(符号=,连接两个动力单元)和半永久牵引杆(符号-,连接动力单元内部)三种。

    很显然的,该电客车有两个对称的动力单元。定义Tc车装有全自动车钩的为一位端,Mp车的一位端连接Tc车的二位端,M车的一位端连Mp车的二位端,两个M车的二位端相连。于是,各节车厢的方位也就确定了,即12-12-12-21-21-21(图3所示)。
http://s12/middle/50ce54b1gcc05f06ff62b&690

图3

    转向架和车轴的编号法和之前介绍的国铁车辆是一样的,除此之外,由于城轨车辆的特点,客室门较多,门和门页的编号如图4所示。
http://s1/middle/50ce54b1gcc05f07de530&690

图4

    到这里,关于车辆方位的问题,算是整理的差不多了。

    在寻找资料以前,我并未想到这个问题也值得如此说道。相信各位轨道行业的同仁们今后总会和它或多或少的打上点交道,一篇小文,希望各位看后能给予指正。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感谢@CRH380B-6065L、@Alex0628、@地下拿铁的大力支持。

 

 

    PS:在撰写本文查找资料的时候笔者注意到,有一个叫做德国标准研究所轨道车辆标准委员会的机构,他所制定的诸多标准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比如涉及车辆标识的DIN 2500系列标准。可惜只找到了一份目录,标准的详细内容不得而知,希望车辆工程专业的真正行家能粗来解释一下我的疑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