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星星里的那些往事
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到天气比较炎热时,父母就带我坐在院子里看星星,教我认识哪里是天河,哪是牛郎织女星,哪儿是南瓢北勺,哪儿是丝儿,哪儿是大毛、二毛和三毛等等。当时我想,天上的星星怎么还有那么多名堂啊。其实,天上的星星不但名堂多,而且有许多星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帮助作用和非常大的益处呢。不信,我就说给你听听。
我最早认识的是天河,天河是由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许多星星组成的,它让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在天空中有一条像长河一样特别亮的地方,所以人们都称它为天河。天河常年基本都是南北方向的,也有时候变换方向,不过最有规律的是每年逢到秋末初冬的时候,它就变成了西南东北的方向了。“天河东北倒,要穿大棉袄。”这句口头禅在我们这里几乎大人孩子都晓得。意思是说,天河一旦变成西南东北方向了,天气就变冷了,快要进入冬季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冬的衣服了。记得有一年秋末,天气还没变冷,母亲就开始忙着给我做棉袄。我对母亲说:“天还没冷了,做这么早棉袄干嘛。”母亲说:“你没看见天河都东北倒了吗,天很快就变冷了,提前做好了,想什么时候穿就什么时候穿,不然,就会抓瞎了。”还别说,那年天冷的特别早,我穿上母亲给我新做的棉袄,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南瓢北勺是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能辨别清楚的。所谓南瓢北勺,是在我们这里人们通常的一种说法。其实,北勺,就是北斗星,我们都叫它北勺。北勺有七颗星星组成,一年四季,不管勺子怎么变换方向,但总是围着那颗北斗星转,那颗北斗星,始终定在正北方向。在和北勺相对应的南方上空,有几颗星星像瓢的形状差不多,我们就管它叫南瓢。不管别的星星怎么移动,但南瓢那几颗星星整夜都在正南的方向,就和北斗星一样,长年累月都在正北方向。这样,南瓢北勺就为在夜间给我们辨别方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965年,我们这里有一条叫王家沟的河里,从上游来了许多螃蟹,到了秋末季节,螃蟹已经长到比鸡蛋都大了,河里沟里,到处都是。每到夜晚,螃蟹就成群结队的出来觅食。因此,我和几个小伙伴,经常晚上提着提灯去照螃蟹。有时一晚上能逮多半水桶。有一次,我和一个伙伴逮完螃蟹想回家,但转来转去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原来是我们迷失了方向。我和伙伴说:“咱们先别走了,辨别一下方向再说吧”我们站在原地,仔细向天空瞭望,很快就找到了北勺。我又定了定神,在和北勺相对应的方向找到了南瓢。因为我们去的地方,是在村南洼。方向辨别清楚以后,我们就就沿着小路向北走一直走,结果一会儿功夫就回了家。
2002年10月初,我去承德参加省里组织的培训。由于坐了一天的车,到宾馆后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这还是我成年以后第一次迷失方向。本来宾馆的大门是朝东方向的,可我怎么看都是朝南。等天完全黑下来以后,我就悄悄地溜到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站在那里静静的遥望天空,很快就找到了南瓢和北勺。然后,我面对南瓢,背对北勺,心里默默地念叨: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念叨了好几遍,终于慢慢辨清了方向。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其实,天上的星星亦是如此。有的星星一年四季都定在那里一动不动,像北斗星和南瓢。有的则随着时间而移动,犹如白天的太阳。还有的一闪而过,如流星,等等,等等。有三颗星星比较特殊,它们比一般的星星要亮许多,排成一字型,并且几乎是等距离远近,我们这里管这三颗星星叫丝儿。丝儿和白天的太阳一样,晚上出来以后,由东向西慢慢移动。过去,由于绝大多数家庭没有钟表,晚上到了什么时辰,只有靠心里估摸。还有许多会看星星的,就靠看丝儿来判断时间的早晚。一般到了腊月,夜间大约11点钟,丝儿就到了正南方向,过了两三点钟以后,丝儿就没了。记得小时候在我们这里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腊月丝儿辰没,还要灯下坐”。意思是,一进到腊月,就快过年了。所以,每到过年之前这段时间,人们都忙着给大人孩子做新衣、新鞋等。由于时间紧,怕做不完,就连夜忙活,干到过半夜,丝儿没有了才睡觉。我在十七八岁以前,几乎没有穿过花钱买的鞋,都是父母给做的。记得我十七岁那年腊月,每天晚上父母和哥哥,还有我,都坐在灯下做新鞋。我和哥哥打麻绳,我捋麻皮,哥哥用拨锤打绳。也有时哥哥捋麻皮,我打绳。母亲打夹子,父亲纳鞋底,上鞋。一家人分工合作,忙的不亦乐乎。那时,没有电灯,我们家就专门买了一盏泡子灯。都说高灯下亮,为了把灯挂的高一点,父亲就在房梁上钉上一颗铁钉,再拴上一根长绳子,把泡子灯挂到比较合适的位置。这样,我们一家四口,就围坐在灯下各忙各的活。因我小,爱困,总想早点睡觉,天晚了以后,我就一会儿跑到院里看一次天上的丝儿到了哪里。如果丝儿偏西了,就告诉父母说:“丝儿都快没了,快睡觉吧!”父母总是说:“好孩子听话,再干会儿,明儿给你做好吃的。”有时父母见我和哥哥实在太困了,就让我们俩先睡,自己再接着干一会儿,一直到丝儿没了才休息。
有一天,轮到父亲给我纳鞋底了,我就对父亲说:“爸爸,您教给我自己纳吧。”父亲说:“你行吗?”我说:“我想试试。”于是,父亲就手把手地教我,怎么用锥子锥眼儿,怎么穿针,等等。开始时,我纳的鞋底太松,绳子总是勒的不紧。父亲又给我做示范,教我怎样用劲儿。终于使我找到了窍门儿:等把绳子穿过来之后,先在锥子把上绕两圈,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绳子,并勾住锥子把,使锥子把和绳子成垂直方向,用力往回拉。这样,纳出来的鞋底就硬邦邦的不发松了。我学会纳鞋底以后,既兴奋又自豪。为了给自己纳鞋底,我也不觉得犯困了,曾一连三个晚上都干到很晚才休息,其中第三天晚上干的时间最长,究竟干到什么时候我不知道,知道的是,等把一双鞋底全部都纳好了以后,我到院里一看,丝儿早跑得远远的了。那年过年时,我穿着自己纳的鞋底的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关于星星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也数不数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