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锅底上的变化

(2014-05-05 10:38:21)
标签:

杂谈

缩影

羊油

油花

高血压

锅底上的变化

周日中午,我在厨房炒菜炝锅时,看着锅里嗤嗤响的油花,不由的想起了曾在锅底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自打我记事起,我们家炒菜很少用油,因那时经济条件不好,家家都没有油吃,所以,锅底上见到的油极少。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我们这里很多家庭都在沟边河沿或是房前屋后种一些蓖麻,等蓖麻成熟了,就把它收下来,拿到粮站换油吃。有时没有油吃,就把蓖麻籽的皮剥下来,用刀在板上把它拍碎了,放到锅里炝锅用。也有时把自家宰羊的羊油存放起来,需要炒菜炝锅时,就用一点羊油在锅底上蹭一蹭。记得有一年,我们家过年时宰了一只羊,肉都吃了,油都留下来炒菜炝锅用。我怕羊油的膳味,不愿吃,可留下来的羊油使我们全家吃了半年,有时我一闻到羊油炝锅的味就恶心,想吐,可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子吃。吃香油就更可怜了,根本就舍不得在瓶子里往外倒,而是用签子往外蘸。

到了70年代末,经济条件有了好转,我家就把从生产队分的豆子榨成油,用来炒菜吃。也有时过犒劳买点猪肉时,专拣肥的买,把其中一些留下来耗成油,留着炒菜用。那时没有冰箱,有时天热时就把猪肉镖用盐淹起来零碎着用。有一年过春节,我已结婚和父母单立炉灶了,我买猪肉时买的肉太瘦了,没有多少肥膘。妻子一见就来了火,气囊囊的说:“你真是个窝囊废,人家都能买到肥的,你怎么就不行呢?”为此妻子和我闹了好几天别扭。

1983年,我们这里从山东请来了种棉花的师傅,第一年我家就种了一亩多,收成很好。当年,我们家除了缴国家的外,自己还弹了一些棉花,并把棉籽都换成了棉籽油,一下子换了六斤多,可把妻子给乐坏了,她高兴地说:“这回可有油吃了。”因我家从来都没见过这么多的油,你说怎能不兴奋呢?从此,我家吃油再也不发愁了,每次炒菜都往锅底放上适当的油,使炒出来的菜有滋有味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尤其是随着改草开放的深发展,人们的日子就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强。锅底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吃油用签子往外蘸,现在是直接用瓶子或油壶往锅里倒;原来盛油都用瓶子,现在都是用大桶,平时哪家都备上几桶油,甚至有的整箱整箱的买油。过年过节送礼时,有不少人家也都拎着两桶油去。再看锅底下,老是油光瓦亮,不是今天炸这,就是明天炸那,真是吃得满嘴流油。

不过,随着吃油量的增加,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患三高症的人越来越多了。因此,人们又开始慢慢改变生活方式,注重合理饮食了,尽量少油低盐。

锅底虽小,但它的变化,却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实,这也只不过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打囤的故事
后一篇:蒲扇情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