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常常思念的老师们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曾经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老师,但在我的记忆里,有几位老师却能让我常常的思念着他们。
第一位老师是风趣幽默的边富臣。边富臣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他的字写得非常好,有特色,有不少同学都照着他的字体学。同时,他说话非常风趣幽默。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经济条件还都不太好,我们上学时,每天都自己带着凉干粮,中午时学校负责给熥热了吃。人小的时候一般都肯饿,常常是还不到吃饭的时候就特别想吃点东西。所以,我们经常在上着课时候偷着啃凉干粮吃。记得有一天上午上第三节课的时候,是边富臣老师给我们讲语文课。他讲着讲着,突然停下了,大声说道:“杨玉俊站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喊声,使全班的同学都愣住了,不知是发生了什么事。正在学生们都还在纳闷的时候,边老师又用手指着名叫杨玉俊的那个学生说:“把手举起来。”同学们一看,杨玉俊手里举着一块大饼子。原来他是在上课的时候偷干粮吃。紧接着,又听边老师说:“再把那只手举起来。”杨玉俊又乖乖的举起了另一只手,只见他手里攥着一把小葱。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杨玉俊身上。顿时,只见杨玉俊直愣愣的站在那儿,两手高高的举着,左手拿着一块大饼子,右手攥着一把小葱,简直就好像一个投降的鬼子兵。看着他的样子,同学们都乐翻了天。从那以后,谁也不敢在上课的时候偷吃干粮了。
第二位老师是会算计的郭凤常。郭凤常是我上高中时的数学老师,他讲课讲得非常好,让学生一听就能明白。据说他原来是是在沧州师专教大学的老师。怪不得他的课讲得那么好呢。但这位老师在生活方面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算计。那时在食堂吃饭,一般都是早晨吃一个窝头,喝一碗粥,晚上吃两个窝头或是两个馒头,喝一碗稀饭。那时买一个窝头是三分五里钱,买一个馒头是四分钱。如果单买一个窝头就得花四分钱,多花半分钱。为了省钱,郭老师就每天吃晚饭的时候,买一个馒头和两个窝头或是三个窝头,但只吃一个馒头和一个窝头,或者是吃两个窝头,反正是得剩下一个窝头。剩下的那个窝头留着第二天早晨泡到粥里吃。这样,每天就能省下五里钱。日积月累,日子长了,省下来的钱就可想而知了。郭老师还有一个更绝的活。因老师们在一个把办公室里工作,有的勤快,有的就比较懒,公用的几只暖壶常常空着没有水喝。郭老师自己备有一只暖壶,也经常因被别人给喝空了,而自己想喝水时却喝不到。于是,他就想出一个绝招,在暖壶上端安上一个可以加锁的特制的铁帽子,每次打满了水以后,郭老师就把暖壶盖锁上,什么时候想喝水了,打开壶盖就可以喝。再也不怕别人偷他的水喝了。这个方法虽然是苛刻了一些,但对于那些懒惰的人来说却是一个绝妙的办法。
第三位老师是多面手的郎宏缘。郎宏缘是我上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一生中最崇敬的老师。他虽然是教语文的,身体看起来也不很强壮,但多方面的知识都很渊博,他的字写的别具风格,曾在天津市举办的硬笔书法大奖赛中获得过一等奖。而且篮球、乒乓球打得也特别棒。尤其是在音乐创作方面尤为突出。他创作的歌曲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在上海等地的音乐刊物上发表过。80年代初期,他为别人作词谱曲的一首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的歌曲曾在国庆节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节目里播放。1970
年的时候,我在学校组织的文艺宣传队里表演节目,还可以拉二胡,那时我已经自己学会了识简谱。突然有一天,郎老师和蔼的对我说:“秀贵,你会识谱了,以后可以练练作曲。”从那以后,在老师的鼓励下,我真的学起了作曲。记得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我以此为主题自己作词谱曲,创作了第一首歌曲。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那是我音乐创作生涯的开端,让我一辈子都铭记在心。而后,我又边练习作曲,边学会了读五线谱。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向郎老师求教,每次郎老师都是不厌其烦的给我指点迷津,使我不断得到进步,以至于后来使我创作的歌曲在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音乐刊物上得以发表。
学生时代的事情早已过去了,但那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的面容却经常浮现在我的面前,让我常常的思念着他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