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不舍财
“
四队有个李大海,舍命不舍财。”这是我给李大海编得一句顺口溜。李大海,何许人也,他是我们村第四生产队的一个社员,由于他家孩子多,家境贫寒,日子过的非常紧巴,所以,他特能吃苦耐劳,宁可自己吃尽了千般万苦,也不肯花自家的一分钱。有时候他做的那些事情你有可能都不会相信。下面我就给你讲几件听听。
李大海和我是同一个生产队,他比我年长近20岁,又在同一个胡同住着,可以说是天天碰头打脸,又因我们家和他们家有点亲戚关系,就是李大海族家的一个侄女是我家近门的侄媳妇,所以论辈分我就天天管他叫大哥,并且经常和他闹着玩儿,开个玩笑什么的,前面提到的那句顺口溜我就经常挂在嘴边上,听惯了他也习惯了,每逢我说他时,他只是嘿嘿的一笑了之,并不到心里去。有时也回敬我一句:“你玩儿蛋去吧!”大概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省钱,怎么着都行。这么说吧,李大海为了给家里节省开支,从天热了以后开始,脚不穿鞋,头不戴帽,上身光着膀子,下身只穿一个大裤衩子,还不系腰带,就是两手交叉提着裤衩子往上一提,再一拧,抂成一个疙瘩,然后往外一翻,裤腰就紧了,不往下撸了。就这样,一年大概有五个多月吧,他都是这一身行头。
李大海在生产队是个车把式,赶大车、耙地都是他的活。上个世纪60、70年代,村上有什么运输任务,一般都是每个生产队出一辆大车。从我们村到县城有30里地,牛车一天能打来回,中午需要吃一顿饭。那时候多数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舍不得带着粮票去下饭馆,一般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着饼子,吃饭的时候到饭店里花2毛钱烩烩吃。每逢出车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大海就说;“你们都吃饭去吧,我在这里看车。”其实,李大海真实的目的不是为了看车,而是怕花那2毛烩干粮的钱,趁别人去吃饭的功夫,自己偷偷地啃凉饼子吃。冬天出车时,他怕饼子冻了啃不动,就把饼子揣在怀里,用心口焐着。你看,他多会想法。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还在上学时,每到星期日或是放假的时候,都到生产队去参加劳动,目的是为了挣点工分,年终分红时好多分几块钱。那时生产队里养着许多牲畜,每到秋天,社员们都要轮流去给牲畜打草,每打150斤草,生产队给计10分工。有一次我和李大海被队长派去打草,那天他打了190
多斤。由于他光着膀子挑草,肩膀被扁担磨破了直流血,我就心疼的对他说:“大哥,你舍不得穿衣服,最起码也得弄条毛巾垫在膀子上啊。省的把肉磨破了怪疼得。”你猜他说嘛:“你说得好听,垫上毛巾磨破了还的花钱买去,哪弄钱去?膀子磨破了一分钱也不用花,它个人就会长上。”你听听,他真是算计到家了。
1971年春天,李大海到100多里地以外的南皮县去挖海河。临走前,生产队给每人发了一双雨鞋,并说完成任务后还要交回生产队。在路上,李大海为了省自己的鞋,就把雨鞋穿在脚上,由于雨鞋是半高腰的,分量比较重,而路途又远,累得他脚上都出了汗,可他愣是穿着雨鞋推着小推车一直走到目的地。你说他能耐吧?
李大海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这一辈子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但他都心甘情愿,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不过晚年倒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归宿,因他的三弟是个当大官的,早在70年代末就当上了县委书记,80年代末又升到了地委副书记,把他的两个儿子都给安排了工作,日子一天天的好了起来。到了70岁以后,他和老伴一同到儿子那里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滋润。
自从李大海搬到儿子那里去,我也搬到县城居住以后,我们就很少见面了。不过有时过年过节的都回老家去总还能见上面,每逢见到这位大哥我还总忘不了和他开开玩笑,提提那些过去的事情,他还是嘿嘿的一笑。但看得出来,在他的笑声里,没有了过去那种尴尬、羞涩、说不出滋味的表情,而是发自内心的笑、开心地笑、甜蜜的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