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2013-01-19 15:20:34)
标签:

雍和宫

腊八粥

雍和宫舍粥

腊八节

腊八节舍粥

分类: 生活随想

想起今天是腊八,印象中每年雍和宫腊八的时候都有舍粥的传统,于是我和老婆也来到雍和宫第一次参加舍粥活动。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走进大门,感觉人也不是很多,也没有看到舍粥的场面。难道是我们来晚了?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两边的草坪里的积雪还未融化。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看见工作人员和僧人拉着一小车桶,经历过八大处舍粥的我们知道,这肯定是运送腊八粥的。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在这里,就有不少工作人员引导喝粥的人们排好队,看来喝粥的人还是不少的。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秩序井然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拍到前边,就会有工作人员发放一次性的碗和勺子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我和老婆是吃了早饭出来的,但是为了感受一下气氛,沾点佛气,也决定排队喝粥,不过我们两个人喝一碗粥就行了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就要排到了,领到粥的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新粥又运来。每年喝粥的人都是天没亮就开始排队,听说今年共熬了93锅粥,啧啧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不少人在领到粥的时候拍照留念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热气腾腾的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我们也领到粥了,别小看这一碗腊八粥,里边的料很多,包括:大米、小米、大麦米、高粱米、香米、黑米、黄米、薏仁米、花生米、江米、红芸豆、红小豆、豇豆、绿豆、白芸豆、熊猫豆、桂圆肉、莲子、小枣、栗子、葡萄干、枸杞子、生瓜子仁、生核桃仁、燕麦片、白糖等。栗子等要剥皮,豆子要提前用水浸泡。每年用料都要在3000斤以上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粥喝起来甜甜的,非常好喝,在这寒冷的冬日,让人全身都觉得温暖,心神安定。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到处都是在喝粥的人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排队喝粥的人络绎不绝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不少来上香的善男信女也都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还有不少是自带饭盒的。这个大叔貌似是要第二碗,被僧人劝阻了,因为每人只有一碗。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这几个哥们觉得粥少,说吃不饱,僧人只好告诉他们这些粥不是为了当饭吃的,哈哈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能喝到诵经加持过的雍和宫腊八粥,多开心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不少人特意来拍雍和宫舍粥的盛况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雍和宫的香火依旧很旺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自从看了甄嬛传,老婆就对钮祜禄很敏感,特意跑到这里烧香,呵呵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这就是钮祜禄氏礼佛的小楼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今天有幸班禅楼也开放了,进去参观了一下。以前来雍和宫,好像这里都没开放?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皇家寺庙就是气派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外国游客见此场景也纷纷拍照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大转经筒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看见有人在喂鸽子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不少人呼啦一下子围过去,鸽子们被吓跑了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不过这只胆大嘴馋的还没飞走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都是它一只鸟的,没鸟和它抢食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墙上的麻雀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这只鸽子最后也被吓飞到墙上了。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排队进大殿拜佛的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亲历腊八节雍和宫舍粥
居然还发现有个黑人老外在排队烧香,哈哈。入乡随俗啊~~~

 

排队领粥的时候,还拿了一本雍和宫的小册子,里边介绍了腊八、佛教等知识,尤其是还介绍了雍和宫的腊八粥,我进行了摘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了解雍和宫腊八粥的历史

 

雍和宫的腊八粥与舍粥活动

 

雍和宫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寺院,是藏传佛教在京城的活动中心,是西藏、内蒙古等地高僧大德的向往之地,备受乾隆皇帝的重视、推崇和支持。乾隆以后的历代皇帝,不仅从政策上仍对其礼遇有加,而且都按“定制”每年最少来雍和宫礼佛三次,由此可见其非同寻常的地位和作用。即使从腊八节舍粥活动来看,清王朝对雍和宫的礼遇与重视也无与伦比。

 

清朝皇帝特别重视腊八,宫廷上下盛食腊八粥。自雍正帝起,直至宣统退位出宫前,每逢腊八,必在雍和宫内举行隆重的腊八盛典,用黄铜大锅熬粥,由僧人念经,并派专员上祭、拈香。北京当地乃至外地的信众则从四面八方群聚而来,争相讨取僧人诵经加持的“佛粥”,以求吉祥平安。至今,雍和宫仍保持着腊八舍粥的传统,且在游人和信众中有很大影响。

 

当时,清宫廷对此盛典特别重视,每至农历十二月初一日,总管内务府就派许多司员率领杂役将腊八粥所用的小米、红枣及各种杂粮豆米干果,还有盆碗家什和干柴在府库备齐。初二日晨起,用马车一车车运至雍和宫,至初五运齐。从这天起,雍和宫大部分僧人都要投入到熬腊八粥的准备工作中。

 

自初六日开始,皇帝派蒙古王公一人,会同内务府司员下令升火。由素有经验的僧人掌握熬粥火候,并依次将奶油、小米、江米、红枣、核桃、桂圆、瓜子、葡萄干等放入大锅内。宫廷派去的专人则要检视。清《燕京岁时记》载:“雍和宫喇嘛于初八日夜内熬粥供佛,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这里“初八日夜内”实指初八日凌晨。至晨两点粥已熬熟,即派员将粥盛在碗内,以托盘送到雍和宫各殿佛像前供奉,每尊佛像前供一碗、三碗、五碗不等。天明后,蒙古王公进宫复命。

 

雍和宫全体僧人自熬好第一锅粥始,即在法轮殿诵经。届时,殿内香烟袅袅、油灯闪烁、鼓乐齐鸣,诵经之声低沉庄严。到初八日清晨,皇帝又派两个或四个蒙古王公到雍和宫听经,到初九日晨,听经大臣进宫复命。

 

在清代咸丰朝以前,每年腊八节雍和宫共熬粥五大锅,分配方法为:首锅供于佛前,二锅献于朝廷,三锅给王公士庶和大喇嘛,四锅送文武官员和封寄各省的地方官吏,五锅给本寺僧众。在这五锅粥中,用料也不同,前三锅有奶油和全份干果料,四锅、五锅较之前三锅简单些,第五锅为红枣粮米等。最后,三至五锅粥余下的要混在一起,于初八日早晨施舍给平民百姓。京城百姓持大小瓷碗前来喝粥,盛况空前。此盛典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至今仍保存有清代各时期雍和宫熬粥的奏折。内中包括腊八日所诵经文和熬粥所用的米豆、干果、家什、木柴以及所雇人员、所用的银两的数量,详细至极。

 

当时,熬腊八粥的场所设在雍和宫东阿斯门内,故东阿斯门院得名“铜锅院”。其屋内炉灶为3米见方,用5根铁柱支撑大锅。粥锅由八吨铜铸成,直径2米,深1.5米,乾隆九年(1744)由皇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该锅现已移至雍和宫院内的鼓楼脚下,供游人观赏。

 

新中国成立后,雍和宫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还多次拨款对其进行全面修缮。1981年,作为宗教活动场所,雍和宫正式对外开放,重新焕发了生机。此后,每年腊月初八日,雍和宫的僧人都要晨起上殿诵《十六罗汉》等经,以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同时,还要熬制腊八粥,并将第一碗粥供于佛前。从1999年开始,一些信徒虔诚施舍,广结善缘,转为庙内腊八节捐款,雍和宫传统舍粥活动得以恢复,而且规模和影响逐年增大,不仅佛教信徒,即使一般民众也有很多人争相前往讨取腊八佛粥喝。如2008年腊八,共熬制腊八粥56锅,用料3000多斤;2010年腊八,熬制腊八粥65锅,用料4000多斤,当天共接待游客和信众4000多人。

 

为搞好一年一度的舍粥活动,雍和宫每年都提前数天开始各项筹备工作,尤其是具体负责的僧人和工作人员,要精心配备各种腊八粥用料,其中包括:大米、小米、大麦米、高粱米、香米、黑米、黄米、薏仁米、花生米、江米、红芸豆、红小豆、豇豆、绿豆、白芸豆、熊猫豆、桂圆肉、莲子、小枣、栗子、葡萄干、枸杞子、生瓜子仁、生核桃仁、燕麦片、白糖等。栗子等要剥皮,豆子要提前用水浸泡。从腊八日凌晨开始,数口大锅同时开始不间断熬粥。待上午开门迎客之时,单间僧人们将一桶桶熬好的腊八粥抬至雍和门院内,不分中外,不分老幼,每人舍赠一碗。当纷至杳来的游客和信众喝上这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品味着这久远的饮食和雍和宫文化时,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雍和宫的腊八粥,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冬日里的温暖,还有精神上的慰藉,以及吉祥、如意与安康的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