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对希腊观后感--德国战车碾碎希腊神话

(2012-06-23 09:21:21)
标签:

2012欧洲杯

德国队

四分之一决赛

希腊

德国战车

克洛泽

42

体育

分类: 体育随感


今天凌晨的欧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德国队4:2战胜希腊顺利挺进了半决赛。

 

赛前,对于勒夫做出的人员调整,我是一点都不奇怪。毕竟马加特就曾撰文提醒过勒夫,希腊可能会用密集防守+反击的战术对付德国,而克洛泽的用处要比戈麦斯要大得多,同时派上年轻更加有活力和冲击力的许尔勒、罗伊斯,对年纪老迈的希腊队来说,会加重他们的防守负担。事实上在比赛中也正是这些调整,让希腊队遭受到了德国战车的强大围攻。除了许尔勒有些单打独斗地继承了此位置上王子的浪射之外,克洛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牵制对方多名后卫,通过跑动创造出了多次射门良机,而自己也顶入了代表性的头球,小将罗伊斯也补射打入了自己欧洲杯淘汰赛的第一球。

 

看比赛的时候,老婆突然问,拉姆哪去了?我就指给她看,老婆就说他为什么不上去射门了?2006年我老婆第一和我看的德国队大赛,首战哥斯达黎加的比赛,拉姆手臂打着石膏踢进了一脚世界波为德国队先拔头筹的场面给我老婆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借我老婆吉言,也正是队长拉姆在打不开局面的时候,依然利用几乎和当年同一位置的远射,为德国队打开僵局。记得此前,贝皇曾批评队员们不敢射门,多次出现在对方禁区外倒脚没人敢射门的情况,贝皇认为应该有人能够站出来射门来承担责任,队长拉姆做到了。尽管在开场3分钟的时候德国队就打入一球,可惜被判越位在先,而下一个进球则用了36分钟。好在进球之后的德国队可以耐心的控制球了,而防守反击的希腊队将不得不攻出来,善于打反击的德国队则会有更多的机会。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下半场先进球的居然是希腊队,他们利用一次反击机会偷袭得手。看着希腊队萨马拉斯进球后的镜头,我老婆再开金口,她说希腊队的这帮人就不能刮刮胡子吗,看着跟流浪汉似的。我只能无奈的回应道,他们太穷了。毕竟,本场比赛之前,各国媒体谈论的不是比赛本身,而是关于德国希腊两国关于欧债和欧元的问题,希腊人民对于勤劳工作省吃俭用的德国人施以苛刻条件的经济援助很是不满,据说希腊队员也要为了祖国人民的钱包和德国人死磕。相由心生,满脸的大胡子展现出的可能是希腊人必胜的决心,但是在我眼里则认为这是他们愤怒和野蛮的心情,比赛过程中,这些仿佛从山洞里跑出来的希腊队员大步的奔跑,疯狂的逼抢铲球,甚至不惜粗野的犯规拉拽和打人,在我担心德国队队员会不会受伤和被激怒的同时,也在想这么个踢法这帮老年人的体力吃得消吗?德国队的进球把希腊逼上了绝路,而希腊人的进球则把自己带离了欧洲杯的赛场。德国队继续对希腊开始了疯狂的进攻,1个,2个,3个,德国人头顶脚踢又打进3个进球。为了挽回颜面,希腊队加强了进攻,换上了36岁的射手老将利贝罗普洛斯,尽管最后希腊队依靠打在博阿滕手臂上的点球扳回一城,但是大势已去。

 

看着36岁的老前锋在场上为了落后的局面而战斗,不禁让我想到了98年世界杯德国三球落后克罗地亚时换上老将马绍尔,4前锋在场上却无力回天的悲惨局面,希腊人看来也要为自己青黄不接付出惨重的代价。德国继续着自己欧洲杯的历程,同时也继续创造和捍卫着自己在欧洲杯历史上第一的战绩。只不过,德国队不能因为一场大胜就掉以轻心,毕竟面对希腊这样的球队还丢掉了两个球,后防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不严肃对待的话,后边的意英法西都不是省油的灯。

 

希腊2004年夺冠到本次小组出线,都被冠以神话的奇迹,不过在面对德国战车这个足球场上创造奇迹的始祖来说,希腊神话也就到底终结了。挺进四强,对于德国队来说只是基本目标,如果要想第四次用德语刻写在德劳内杯上,还需要连赢两场艰苦的比赛。感谢克洛泽等德国队员为我们奉献上的进球和精彩的表现,祝德国队好运,一直这样胜利下去。德国必胜!!!


德国对希腊观后感--德国战车碾碎希腊神话

即使是犀利哥,也没这么邋遢吧

德国对希腊观后感--德国战车碾碎希腊神话
看看克洛泽的后背就知道他踢球的态度,这是已经34岁的老将给年轻人作出的表率

德国对希腊观后感--德国战车碾碎希腊神话
拉姆进球的瞬间,重现06年世界杯的辉煌

德国对希腊观后感--德国战车碾碎希腊神话
克洛泽又进球了,我们希望你能继续进球,即使是到了巴西,也能不断地为国家队进球,哪怕是在替补席上,我们也需要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