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名侦探柯南剧场版——战栗的乐谱

标签:
动漫名侦探柯南战栗的乐谱青山刚昌江户川柯南娱乐 |
分类: 日本影视 |
上周末终于看了名侦探柯南剧场版——战栗的乐谱,总体感觉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感觉,可能是加长篇之类的出多了,因此对于这种不是特别兴奋了,但是还是很期待的。
情节很简单,就是说著名的钢琴家堂本一挥改为演奏管风琴,并为此建造了一个大剧院,在剧院的开幕典礼上进行表演,可是在表演之前,相关的演奏家和歌手都相继遭到了杀害和伤害,为此警方介入了调查。而作为观看嘉宾的园子和小兰等人则渐渐地陷入了危险之中,柯南则要就出真凶,救众人于水火。
有几个地方给我印象比较深,其中一个就是剧中人物秋庭怜子。秋庭怜子是一名出色的女歌手,她具有绝对音感,也就是说能够准确地分辨出自己听到过的任何声音。表面上看,怜子个性高傲,是个冰山美人,不太易于接近,其实这个女人心地善良、聪明过人。很多小的地方可以感觉的出来,比如少年侦探团的小朋友们邀请怜子为他们指导合唱,怜子巧妙地通过自己也是帝丹小学毕业的理由满足了孩子们的心愿。尽管元太偷喝了她的饮料(饮料被凶手下了药),但是嘴硬心软的怜子还是借口要找元太的家长批评他为由护送孩子们回家。路上,柯南等人遇到大卡车的追逐,怜子明白是冲自己来的,便与孩子们分开逃跑,把危险给带走了。在预演的时候,凭借绝对音感怜子发现了管风琴存在的问题并和柯南一起查找,为了和高木警官等人潜入剧院,她也同柯南一样使用了“诡计”骗过了警察。为了帮助柯南赢取宝贵的时间,怜子又巧妙的歌唱了“奇异恩典”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害死自己未婚夫的几个人,怜子也是怀着原谅、宽容的心理,因此表面上冷漠高傲的她,才能够唱出打动人心的天籁之音。
与之相反的则是谱和匠,怜子的准公公。他这个人看上去忠厚老实,其实还是相当自私的。事件的真凶就是他。他也是拥有绝对音感的人,因此才能成为堂本一挥的专属调音师长达35年。不过他的自尊使得他对堂本放弃钢琴转而演奏管风琴感到不满,同时由于自己的私生子相马光与其母相继死去,对他造成了连续的打击,所以对一些感到不满的他决定报复,制造了多起杀人和伤害事件,还妄图炸掉剧院。他爱自己的儿子相马光,但是却不能给他们母子一个名分,直到他们死了,还把这一些归结于自己的不幸,以此为名杀人。对于多年的好友放弃钢琴,他也不去查明真相,制造了恶性的爆炸事件。结局对于这个男人来说是可悲的。尽管拥有绝对音感,但是年龄的增长使得他的听力出现了问题以至于自己都未曾察觉,作为好友的堂本一挥为了维护他的调音师的尊严,不惜放弃了演奏多年的钢琴,并给他提供了堂本音乐厅馆长的职位让其终老,可惜这对老友之间缺乏沟通,酿成了一出出的惨剧。
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很让人不可思议,虽然说有作者的刻意安排,但是小兰和新一当年因为听到的一首歌曲而停止斗气重归于好,竟然也是怜子的功劳。而且怜子演唱的奇异恩典,或者说奇异恩典这首歌曲本身,似乎就有一种魔力,听到以后让人感觉到心情平静、祥和,真正让人体会到了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的含义。不过可惜的是,同为音乐人的谱和匠,却因为自己的自私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玷污了自己摆弄乐器的双手。
不过最后我也很好奇,小兰是究竟如何知道是新一在拉小提琴呢?难道又和福尔摩斯有关?而且被怜子怀疑同样拥有绝对音感的新一、通过笛音能够判断出暗藏信息的柯南,为何一直都是跑调大王呢?能够一个音都没唱准,也是水平啊~~柯南和怜子利用音频来打电话报警那段非常神奇。另外,毛利小五郎关于堂本儿子和贝多芬的那段分析也是相当的精辟,虽然最终结果是错的,哈哈
附:剧中音乐的一些资料
在影片中被演奏的名曲
大提琴奏鸣曲第3号(贝多芬)
Ave Maria(即Ellens dritter Gesang,舒伯特)
托卡他曲与赋格曲 D小调(巴赫)
Ave Maria(古诺)
主啊!人们的赞愿(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巴赫)
他养了一群羊(亨德尔)
恰空 G小调(Tomaso Antonio Vitali)
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约翰·牛顿)
amazing grace (奇异恩典)歌词
英语原文: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a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s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I have already come;
Tis grace has brought me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me home.
The Lord has promised good to me,
His word my hope secures;
He will my shield and portion be,
As long as life endures.
Yes, when this flesh and heart shall fail,
And mortal life shall cease;
I shall possess, within the vail,
A life of joy and peace.
The earth shall soon dissolve like snow,
The sun forbear to shine;
But God, who called me here below,
Will be forever mine.
一、四言古体格:
奇异恩典,如此甘甜。
我等罪人,竟蒙赦免。
昔我迷失,今被寻回,
曾经盲目,重又得见。
如斯恩典,令心敬畏,
如斯恩典,免我忧惧。
归信伊始,恩典即临,
何等奇异,何其珍贵!
冲决网罗,历经磨难,
风尘之中,我在归来。
恩典眷顾,一路搀扶,
靠它指引,终返家园。
主曾许诺,降福于我,
主之言语,希望所系;
此生此世,托庇于主,
主在我心,我在主里。
身心可朽,生命可绝,
在主殿堂,我得慰籍。
一生拥有,喜乐平和;
丰沛人生,如泉不竭。
大地即将,如雪消融;
太阳亦会,黯淡陨没。
唯有上帝,与我永在,
召唤游子,回归天国。
天堂境界,垂世万载;
光明普照,如日不晦。
万众齐声,赞美上帝,
绵延更替,直至永生。
二、吟唱版:
奇异恩典,如此甘甜,
我罪竟蒙赦免。
昔日迷失,今被寻回,
盲目重又得见。
如斯恩典,令心敬畏,
解脱万千忧惧。
归信伊始,恩典即临,
何等奇异珍贵。
冲决网罗,历尽磨难,
我已踏上归途。
恩典眷顾,一路搀扶,
引我安返故土。
主曾许诺,降福于我,
圣言信靠不移;
此生此世,托庇于主,
与主不弃不离。
身心可朽,生命可绝,
圣殿巍然不毁。
寄身其间,平安喜乐,
人生圆满丰沛。
大地即将,如雪消融,
太阳终会陨没。
唯有上帝,与我永在。
声声唤我依托。
天堂盛景,垂世万载,
光明如日不晦。
万众齐声,赞美上帝,
代代相传不辍。
上面这一首“奇异恩典”可以说是作者约翰·牛顿的自传。他虽然是一位伟大的布道家,又是圣乐诗人,无论是他所写的圣诗或讲道,都有极大的感力,他一生都不能忘记,他原来在罪中生活,作罪奴隶;那是蒙神恩典,才把他从祸坑内和淤泥中拯救出来,所以他口唱新歌(共写了二百八十首圣诗,似乎以“奇异恩典”这一首为代表作。)
他在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但虔诚的母亲在生前不断为他得救祷告,也盼望他能做牧师,终于在三十年后才得见果效。他幼年随父亲航海,染上水手放荡恶习,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来被征兵,曾逃脱又被捉回。以后利用海运做贩卖奴隶生意,想不到因闹出事来,自己反在非洲沦为奴隶,备受痛苦,幸亏父亲知道,派人把他救回。在他乘船途中,忽遇大风浪,船几乎沉没,他知道自己一生离弃神,于是认罪悔改,得以平安回国。重生以后,生命有了奇妙改变,献身终生为主所用。
由于他学历太浅,只读了两年的书,所以不够资格被按立牧师,但他并不灰心,仍努力自学,除研读神学以外,他学希腊文,希伯来文等。经十六年努力,终于获圣公会按立为牧师,被派往奥尔尼工作。因为他有重生的经验,为人谦和,满有爱心,圣洁自守,在属灵生活上又继续不断地追求,所以讲道十分有能力,许多人从他得到帮助。他在那里大见果效之后,又应邀去伦敦工作,并出版了一本讲道集,名为“弥赛亚”,很受欢迎。
他竭力主张传福音,领人信主耶稣得救,与有些教会重仪式不同(有的墨守教会中的规矩,例如若非会友请求,牧师不能自动去探访他们)。他除了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以外,也推动教会家庭化,把福音带到每一个人的家里,他工作无论怎样忙碌,都乐意与人个别的交谈,以便在特别的问题上帮助人。他的讲道也影响了许多牧师,使一些人大发热心,竭力向海外宣扬福音。牛顿的属灵儿子多马?司各脱,是牛顿等人所筹组的“教会传道会”的首任秘书,海外差传之父威廉?克理受他讲道的影响极深。
当时英国著名的国会议员伟尔伯弗思,因对信仰问题心中起挣扎,遂写信给牛顿,约晤之后,从他谈话中获益极大,于是他们成为好友。牛顿不劝他放弃职位,只鼓励他尽忠职守,同时坚定自己的信仰,使他自己在与神交往之中,感觉到神把整顿社会风气的责任交托了他,结果把十八世纪的颓废社会焕然一新。伦敦的一班“上流人”受到这风气影响,也使福音运动日见兴盛。
他讲道的两个特点是:一、注重谈话式,二、关心听众的需求,用生活实例解明他所讲的道。可能因为他本身曾犯罪又蒙拯救的经验,所以能以过来人的身份讲述一切。他生活体验非常丰富,直到八十岁的时候双目失明,不能读经,但照样用口传道。
他在八十三岁离世以前,自己写好墓志铭:“约翰·牛顿,生长英伦,离经叛道,罪恶沉沦,放逐非洲,身经大劫,蒙主恩佑,履险如夷,且膺圣职,年八十三,辞世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