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杂谈 |
袁隆平的建议适合所有的检查
中原网
委员建议
□王军荣
“国家粮库有无虚报?建议国家予以查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袁隆平建议,检查时应该“微服私访”,不走官方渠道,“不定期随机抽查,才能查出真实情况。”(新闻见12日《 中国青年报 》)
国家粮库有无虚报?一查便知,不过,这是理论上的。在许多情况下,检查组并不能查出真实的结果。检查的制度是有的,但检查制度是死的,如果检查组的人出了问题,那检查就会流于形式,即便是空的粮仓,他们也可以在检查组到来之前将其塞满粮食,或者检查的人并不“实地考察”,只在会议室里听听汇报,那自然是检查不出什么结果的。
国家粮库会不会出现虚报?只要有利可图,可能性就会存在。粮库有国家补贴,虚报可以多拿钱;空的粮库还可以转做他用,用以谋利。杜绝国家粮库不出现虚报,唯有靠检查。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检查。
真正的检查的是什么?袁隆平建议,检查时应该“微服私访”,不走官方渠道,“不定期随机抽查,才能查出真实情况。”其实,袁隆平的建议并没有特殊之处,而且这样的建议老百姓早就有了,可是检查团却不使用。连袁隆平都知道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为何有关部门却不知道?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检查是世上最幸福的工作”,因为去检查,就会被人当做“领导”,就会享受到最高待遇。不过,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事先与被检查者打过招呼之后才能够享受得到的。事先打了招呼,就是要让人家做好接待工作,做好造假工作。这样的检查怎么能够查出问题?检查的人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北京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北京市人大代表在视察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时,可事先不向视察单位打招呼进行暗访和“突然袭击”,以便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暗访是最好的监督,让被检查者无法弄虚作假。
在检查上,我们其实面临着两个困境:其一是检查过多,其二是检查缺乏实效。湖北省经过严格的清理发现,全省三级政府部门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一年达万余项,耗资数亿元,其中,不少活动属于“上午来,下午走,中午一餐酒”,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作用,也解决不了民生问题。
当明察变成了暗访或微服私访,还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检查?当明察变成了暗访或微服私访,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检查本就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为何在我们这里成了最幸福的工作?袁隆平的建议适合所有的检查,只不知有多少人会真的听进去?
前一篇:苏东坡诗歌何以成为公务员必修课
后一篇: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不是好主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