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应依靠 “媒体报道” 推助官民互动

(2008-02-27 09:18:5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杂谈

http://zzwb.zynews.com/html/2008-02/27/content_367592.htm

不应依靠 “媒体报道” 推助官民互动
中原网  日期: 2008-02-27  来源: 郑州晚报  
  □雷泓霈
  深圳一名市民乘公交车时连续等来了11辆车都因车上过于拥挤拒载乘客。该市民因此大受打击,在网上发帖称愿出1万元请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坐公交车体验平民之苦,想以此引起市长对城市公交系统的关注。该市民还说他不是在开玩笑,目前1万元资金已经准备好。(新闻见26日《南方都市报》)
  “奖励市长”,这位市民真幽默!因为他知道,凭借“草根身份”,想要约见主管副市长反映交通难题,概率非常低。留心媒体报道,群众给城市领导写信,有多少能得到答复呢?
  良好的参与愿望受到冷落,正常的诉求通道受到“肠梗阻”,万般无奈,这位市民想到了“奖励市长”,通过奇思妙想的通道表达公民诉求,媒体一报道,大众一关心,群众一讨论,话题成为热点问题,市长就不得不在百忙之中进行回应和重视。一个平常的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却需要如此费尽周折!
  按说,公民参与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已有司法保障。比如《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001年,中国政府签署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人权公约》第25条也规定,“公民有参政的权利。与生存权相比,参政权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参政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对其国民的基本承诺,也是中国政府对世界的宣告与承诺。可是反映到实际生活中,中国老百姓想要见到市长、县长等基层领导,仍是一种奢侈。“无法见到市长”一方面说明市长确实很忙,另一方面,各级领导的群众观也有待改进:不舍得将时间分配给群众,不愿将工作眼光投向更多基层百姓,仍有“官为贵,民为轻”的思想残存,有戒备威严、程序烦琐、高不可攀的“衙门气派”,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行政痼疾。换言之,如果是上级领导约见市长,为什么这些领导就有足够时间和耐性呢?在向上机制的统一思维中,向下机制注定会受到官员冷落。
  时下,各级官员总有这样的嗜好,媒体关注了,报道了,很多难题就能得到立竿见影的解决。一些疑难杂症,高层领导批示了,也就能得到顺理成章的落实。各级官员不是重视问题,而是重视问题背后的“人”和“权力拥有者”,工作初衷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所以,才会出现谄媚领导、冷落群众的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