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完美的诗
——读郑炜的《两只小鸟》
“和风
细雨
小雨伞
小草
大树
溪流
天地间
两只雀跃的小鸟”
——郑
炜《两只小鸟》
一
在清明节,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出门祭扫先坟。然而有一对少男少女,却不理这一套,他们趁机游山玩水,享受天地人间的快乐。
那和风细雨之中不是有一柄小雨伞吗?小雨伞下是什么?那就不言而喻了。但有趣的是:这下面不仅仅是一个人,小雨伞能遮得住风雨吗?结论是--不要担心:也许两个人正可以挤一挤呢,况且这是和风中的细雨!
你看那小草、大树、溪流,在这美好的天地间有两只雀跃的小鸟。如果你没知没觉,还要进一步问,这小鸟究竟在什么地方,那真是太不识趣了。
掩卷而思,仿佛遥远的过去又回到身边,有多少男女青少年享受过这一甘甜,又有多少人心羡而一生不可得!这不是一首诗,这是人生的甘泉之始,这是一曲早春的赞歌。
记得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尽断肠人的凄凉愁绪,而郑炜的《两只小鸟》则淡得多,虽然寥寥数语,活画出青春的单纯、和谐、甘美和认可。
和谐出入其里,而嘈杂者岂能望其项背乎?
二
在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爱情,故爱情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描写爱情的诗篇不胜其数,几乎是每个时代,每个诗人都对爱情发出相应的反响。可以夸大地说,毫无爱情可言的诗人不是一个完整的诗人,因为他(她)缺乏人类应有的美好感情。
话又说回来,爱情诗也并不那么好写,话说多了难免千篇一律。打开任何“爱情诗集”,我们总会发现多数是大同小异之作,使人感到乏味和扫兴。这其中,情感的矫揉造作是其一大原因,另一原因却是艺术的创造性不足。因为一个人所能达到的艺术涵养终究有限,正像一个跳高运动员,即使世界冠军也不能超越他本身不能超越的高度。大诗人是由名诗造成的,大诗人写的不一定都是名诗,即使定为一代名诗,到后世也不一定都耐读,这是时代的欣赏局限所致。真正的千古绝唱寥寥无几。
我这样泛泛而谈有什么目的呢?目的在于要说明此诗不是千篇一律之作,它给人以新鲜、干净、完美的感觉。
说它新鲜,因为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爱情诗都在表现热恋和失恋情绪,而对热恋之前的准备阶段缺乏应有的反映,此诗正好在这方面着眼,读来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说它干净,大家看看:能不能再减点什么或加点什么?
说它完美,虽然只有寥寥23字,却充分地表达了少男少女在开始吸引阶段含而不露的心态,全诗情景交融,明白含蓄,美丽如画。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景交融、明白含蓄的诗风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外国诗歌有时也偶尔出现,但没有能像中国优秀诗人那样推向极致,很可惜目前很多中国诗人不屑一顾或无力一顾,但我相信:这种诗风必将会被世界文化界所理解、赞赏和吸收,这是时间的问题。
涩
水 写于1989年12月——1993年6月
(涩
水:浙江台州人,诗人、作家,著有诗集《夏日之梦》、《棚架上的月亮》、散文集《鸽子鸡的悲剧》、《多余的回忆》、小说集《乌有镇风情录》、诗论集《诗歌简论》等。)
【 郑炜,字一木,男,1968年11月生于台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南官书院广文文学院院长。】
http://s4/bmiddle/4a7408cag6d8471e4f753&690
【 涩
水先生和郑炜先生的合影 】
【作画感受】
大约在上个月初,郑炜先生跟我谈起,有关他的诗歌【两只小鸟】一事。他满腔热情地希望我能为他的诗歌【两只小鸟】配图。我当时出于对他的诗歌的欣赏和尊重,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但自从我答应了给他的诗歌配图之后。我的肩上仿佛在一瞬间挑上了千百斤的重担似的......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的脑海中不断反复思考:如何采用绘画的方式去表现诗歌【两只小鸟】的内涵和形式?
在我动笔之前,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诗歌与绘画的差异。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诗歌可以采用一句话来分别描绘一种景色。而绘画则是以一种笼统的画面,采用多种视角的角度去表现很多事物、多种场景的一种展示形式。
因此,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绘画是一种采用事物的一个个具象,以一种直观性的表现方式来展示一幅画的主题思想和意境的。一幅画中可以包含和呈现出多种事物和多种景象的元素。
因此,画家在一幅画中可以采用多层次的事物来表现绘画的主题和内涵,以及表现悠远而又空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由于绘画运用线条和色块等等组成的方法去表现画面的思想和内涵。因此,绘画具有一种平面和直观性的特点,虽然绘画内容同样也具有主题思想、含蓄的意境等等元素。
但由于绘画和诗歌的两者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两者不能一概而论。
而诗歌是采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的。诗歌大多采用简洁、含蓄的语言去表现主题思想和意境。
它又可以采用分行和分段来叙述和表达诗歌的中心思想和意境。因此,它与绘画,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而当我想拿起毛笔开始作画时,才发觉我手中的笔,一瞬间,显得十分的沉重和贫乏。我面对着一张张雪白的宣纸,心里不断反复思考和探索如何去表现,诗歌【两只小鸟】所包含的那种飘逸、悠远而又含蓄的意境。
我经过了两次笔墨的尝试之后,我心里终于有了感觉。我仿佛找到了适合表现诗歌【两只小鸟】的形式和画幅的尺寸了。
于是,一幅诗歌【两只小鸟】的配图就这样诞生了。虽然,我的中国画写意的功力并不太成熟,还存在着许多缺点。
但我觉得自己第一次尝试为郑炜先生的诗歌配图,只能说,我的画,大致上仿佛已经表达了他的诗歌所具有的那种悠远、空灵而又含蓄的意境和内涵了。
房企助 写于
2010年9月1日【我的文章是原创,不许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