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基金季报持仓中发现投资机会?
(2010-01-25 14:48:59)
标签:
证券股票季报仓位投资机会 |
分类: 每日解读 |
截止上周末,60家基金公司旗下594只基金4季报今日全部披露完毕。据天相数据统计,截至4季度末,基金的股票仓位已逼近历史高位。其中,全部可比基金的仓位较上三季度上升了5.91%,达到85.97%。全部可比偏股基金中,封闭式基金仓位上调最为凶猛,提升6.15%,达到79.76%;股票型基金仓位提升6.08%,达到89.68%;混合型基金仓位提升5.62%,达到81.97%。具体到个别公司,55家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平均仓位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12家基金公司仓位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上升最明显,达到20.82个百分点。减仓的基金公司明显偏少。
那么,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基金增仓和大盘目前调整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较好的投资机会呢?根据笔者的经验,基金这次季报中的大幅增仓其实是看好股市今年上半年行情的一个反应,但为什么股市会在基金的增仓后反而出现持续性的调整呢?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基金在增仓时没有对宏观经济政策面如央行的意外提高央票利率准备金率、外围市场如美国和香港市场的走势等作出一个相对正确的判断,从而在增仓的时机等出现一定的失误。在外围市场和政策面出现意外的利空因素之后,由于其仓位已过高,顺势进行适量的减仓也是其应有之对策,股市调整也就成为必然。二是基金对国家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等创新制度的时间没有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在以前过度热衷于对3G和其他中小盘题材概念股的投资性炒作而造成对大盘蓝筹码股的建仓不足等问题,当股指期货加速推出后,它们为了在更低的位置实现对大盘蓝筹的建仓和在板块间更好的实现阶段性套利等目的,而顺势利用手中现有的蓝筹股筹码对大盘进行了刻意打压,并在对中小盘题材股进行大量的高位减仓后再在低位开始了对大蓝筹股的低吸,从而造成了大盘调整到低位后大盘蓝筹股出现了相对明显的抗跌而中小盘题材股却反而出现补跌等现象。
另外,笔者认为,对于基金在季报中的重点增减仓板块中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要去辩证地分析和判断。如果在基金公布季报后,其重点增仓的板块已出现了超过30%以上的上涨,且大盘也面临一定的调整风险时,就要防止基金利用季报效应对该板块进行短线拉高后的波段出货所可能带来的较大调整风险。同样,如果基金重点减仓的板块在公布季报时已出现了超过30%的持续下跌,且该板块的基本面也没有严重恶化趋势,大盘的整体趋势也向好的话,则投资者朋友反而可以关注在季报效应所带来的该板块的短线下跌后所可能带来的中线建仓机会或者至少是短线的超跌反弹机会。拿这次季报来说,基于政策预期的压制,4季度基金大幅减持房地产板块。虽然地产板块在持续大幅调整后的反弹意愿较强,但在季报公布后仍因季报效应而出现短线的再度大幅下跌。正如我们上面所言,虽然地产板块本身面临政策和基金大幅减持等多种压力,但由于其已在前期的下跌中对此类利空因素进行了相对充分的消化,并且估值也相对合理,所以在大幅下跌后反而是一个短线低吸抢反弹甚至是中线的投资机会。减持前五大行业中还包括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其他制造业以及造纸、印刷。另外,基金增持的前五大行业依次是金属非金属、采掘业、批发和零售贸易、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机械设备仪表业。但上述行业却在近期出现了大幅调整,这都说明了正确分析和对待基金季报公布后所带来的机会与风险的重要性。
综合来看,投资者朋友可重点关注由于明显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对银行股的偏爱所带来的明星效应和其本身的估值偏低等方面的因素给银行股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并在大盘近期的调整中进行适量的逢低吸纳和中线滚动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