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利好暴涨主战指标 |
周四,沪深两市大幅低开,中国石油
从盘口观察:权重股全线崩塌,继中国太保破发后,中煤能源、中海集运
有专业人士指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1-2月份经济数据表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3482亿元,同比增长16.5%。该增速远远低于去年1-11月份的36.7%,并且仅相当于2005年二季度紧缩周期中的水平,这或许暗示了中国企业的盈利情况正出现拐点,前一段时间,不少机构建立在高增长预期的盈利报告似乎正在受到挑战。我们的一些估值体系已经将不少上市公司在2009年的业绩潜力都纳入评估范围,一旦经济环境发生改变,沪深两市的价值基础就会动摇,原来那些所谓的估值"洼地"还存在吗?
当然,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放缓,可能是受到国内雪灾天气以及美国经济放缓的拖累。但资本市场的敏感度总是要求人们提前作出反应,所以近期权重股、蓝筹股、次新股形成的破发局面,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样一个被动局面,单靠多发几只基金是没有什么大作用的。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关注中国石油的走势,只要该股不止跌,大盘要真正回暖困难重重。(新闻晨报刊/韩益忠)
破发潮涌引发崩盘
周四A股市场出现全面崩盘走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宝钢股份等权重股杀跌如入无人之境,纷纷逼近跌停,并带动各类个股全线普跌,上证综指受此拖累一泻千里,不但轻易跌穿3600、3500两大关口,尾市更是一度下跌198.96点并低见3407.90点,收市3411.49点,距离去年"5·30"行情中3404.15点的低点仅是一步之遥。
更恐怖的是,自中国太保拉开了蓝筹股疯狂破发的序幕后,A股市场就像染了SARS一样,破发成了流行病。发行价一下成了一块巨大的磁石,吸住了大盘蓝筹股股价,昨日中海集运、中煤能源毫不犹豫地相继破发,而建设银行最低价仅离发行价差一分,中国石油仅差1.7%就到发行价,今天破发已经毫无疑问。
不是说中国股市下跌是因为次按危机影响的吗?可人家道琼斯指数最大下跌了18%,大幅反弹后仅下跌12%,目前已经构筑出了双底形态。而A股却暴跌了44.37%,难道次按危机没发生在美国而在中国?奇怪的是就连中国香港股市最近也出现连续大涨,竟然出现A股和H股倒挂的现象。
不是说中国现在是流动性过剩吗?放眼全球,就中国流动性过剩,就这个市场跌得最多,流动性不足的市场都已经止跌回稳了,经济规律难道不起作用了?
不是说机构崇尚价值投资吗?不是说基金是市场的定海神针吗?可这次暴跌和破发的为什么都是蓝筹股?都是基金的重仓股?从太保破发时全是机构抛盘就可以知道,机构之间已经形成看谁跑得快的博弈局面,显然,机构之间的多杀多远比散户的多杀多更恐怖。
前期我说过,目前市场已经进入恶性循环,单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扭转颓势,太保破发已经敲响了警钟。而且如此发展下去,市场估值体系彻底崩溃,融资功能丧失,市场成了死市,就是政策再来
中国人寿加入减持
连作为长线投资者的保险机构都开始决定减少股票投资比例了。而就在中国人寿(601628.SH)刚刚作出决定--为降低股市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将降低股票投资比重后,股指昨日开盘便继续跳空向下,毫不费力地击穿3500点并直逼3400点。北京首放认为,中国人寿这个决定可能给市场带来新的不良预期。
按中国会计准则,中国人寿去年实现总投资收益845.80亿元,同比增长79.82%。其股票投资总额达1253.49亿元,占比高达14.7%。
深圳某券商投行业务部总经理指出,此前在很多定向增发股份解禁时,就已经有机构开始急切抛出,有些甚至不计成本。中国太保在网下配售股份解禁当日便出现破发,机构投资者可能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北京首放甚至认为,机构对中国石油
宏源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