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家胡同小学 特级教师 杨丽娜 第七册《火烧韵》教学设计
(2010-11-13 20:53: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精选 |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
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
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
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
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
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
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
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
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
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
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
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
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
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
“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
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作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
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
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
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
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
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
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
7
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
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
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指定课文。
三、教学前准备
幻灯片 4
张
自制幻灯卡片 2
张
(一)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二课时:分析理解内容。
第三课时:指导背诵、片断练习,完成作业。
(一)课时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作文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
(二)课前准备:
幻灯片 4
张
幻灯卡片 2
张
教
学
过
程
红公鸡——金的
因为它们本来的颜色不同,所以变成了不同颜色)
提问:为什么同是白狗、白猪、白胡子也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这说明什么?
(因为他们站的角度不同,反光的能力不同,天
空上云的薄厚不同,说明霞光使地面一切都改变了颜色,而且是让人想象不到的)
出示幻灯①,请同学观察都有什么改变了原来的颜色?
提问:如果你看到你周围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甚至于连你自己也变了,会是什么心情的?(惊奇、高兴、又惊又喜)
指导朗读
(学生读,老师范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这是难点。通过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火烧云的神奇。
(点明火烧云的时间,同时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下面一定写火烧云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大段】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哪两个特点?画出有关的词句。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变化多——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
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通过朗读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内容
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提高写作能力。
这些颜色是什么样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三个词前面是物,后面是这一物的颜色。这样写很生动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
提问:最能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是哪些词?
(说也说不出来——看见过,但不知叫什么颜色,不能起个恰当的名字说明这种颜色;
见也没见过——在实际生活中连看也没看见过)这说明了什么?
(火烧云颜色变化实在太多了)
提问: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颜色多?
提问:如果你看到这样神奇莫测的变化,
会是什么心情?
指导朗读。
【第三大段】
提问:“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空恍恍惚惚的?
(恍恍惚惚:模糊,看不清楚。因为火烧云下去了)
这时,孩子们是什么心情?
(焦急、遗憾、盼望再出现火烧云)
这一段应读出什么语气?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
看板书说说,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都写出了什么特点?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说说中心思想。
小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烧云》这一
篇课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常遇到很多的自然景
观,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热爱生活。
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方法,由不会学习到会学习,
动脑筋摸规律。练
习
口头
作
文
是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的好方法。把本课学到的知识系统归类,点明知识要点,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生活的情趣,指导观察生活。
六、教学提示
1.教学中可使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3.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片断,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