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育民小学特级教师 翟京华    十一册《田忌赛马〉

(2010-11-13 14:35:13)
标签:

教育

分类: 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精选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使田忌先败后胜的故事。说明要办好事情,应对主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也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主要写田忌与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都失败了。 第二段(第二节至那就来吧),写孙膑帮助田忌准备再赛。 第三段(从一声锣响至完)写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二
比一胜了齐威王。
二、教学要求
  1.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让学生懂得要办成事需对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使用力量。
2.
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
理解扫兴、挖苦、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疑惑等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一)教学重点: 叙述两次赛马的情况是阅读的重点。 解决的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
(二)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解决下列问题有一定难度:
  1.比赛规则各自把马分等级是孙膑计策的必要条件,学生不一定给予足够注意;
2.“
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是孙膑计策制定依据,学生容易只理
解为这是田忌误以为挖苦之言;
  3.齐威王的骄傲轻敌是孙膑计策得以实施的原因。暗含在作者遣词用句中须从人物上去理解。
解决的方法:运用设疑、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彩色图画六匹马,黑、白各三匹,并注明:上、中、下三个等级。 部分板书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一个半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审题诱趣、理清文路。 板书课题后谈话
1.
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
  2.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承上启下):
  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 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
  (二)指名学生读全文。 读后了解阅读情况。
1.
读了课文,你们又知道了什么?(解答了哪些问题)
a.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b.赛了两次。c.田忌先输后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田忌 齐威王 第一次
            
第二次
摘去:赛几次 和谁赛 赛的结果
2.
课文里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第二次赛马有什么关系?
  (孙膑。他用计使田忌转败为胜) 板书:孙膑献计
  设疑:这两次赛马各是怎么赛的?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看来,有些内容我们读一遍课文就能了解,而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地读,深入地想,才能很好理解,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是能弄懂这些问题的。
(三)给课文分段。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一下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赛马的事,
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第二次赛马。
1.
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2.
分的不一致、不统一,老师加以引导。
找出分歧点——分歧点在什么地方?
指点方法——当有的小节分段时把握不准怎么办?
  方法:先看看这小节主要写什么,再看看它是和上面讲的意思联系紧密, 还是跟下面联系紧密,或是单独讲一个意思。
3.
设问:这两次比赛之间的内容是什么?
4.
确定分段依据。 我们是依据什么来给这篇课文分段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先后顺序均可)
(四)了解兴趣点。 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从预习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比赛时的情况最感兴趣。)
(五)从兴趣点入手,组织讲读。 教学手段:将两次赛马的内容放在一起阅读,运用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 目的:启发思维、培养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贴马图的形象直观。 教学形式:自学、画批。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这两场比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 哪些地方不同?
1.
组织自学。
2.
读后学生发表意见。 主要有三处相同:
二人的马没换。
比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田忌的马出场顺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比赛的结果不同——田忌第一次败,第二次胜。
人物心情不同:
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洋洋;田忌败,扫兴。
第二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田忌胜,高兴。
3.
教师据情指导,须讨论明确的问题:
扫兴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输?——马的每个等级都低于齐王。 第二次赛马,田忌为什么赢?——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追问:为什么可以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理解比赛规则各自
4.
概括段意。 复习方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陈述句。 它包括哪两个部分?——谁,干什么?(怎么样)
概括第一次比赛内容(第一段)。
概括第二次比赛情况(第三段)。
(六)质疑导趣,将学习兴趣迁移到第二段。
1.
启发质疑: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需要仔细读才能弄懂? 追问:你们想到些什么问题? 例如:为什么田忌开始以为孙膑在挖苦他?
为什么田忌对第二次赛马取胜没信心?
为什么孙膑对再赛能胜胸有成竹?
2.
组织学习第二段。 教学方式:自学画批议论交流讨论明确。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
全班讨论,教师据情指导。
理解描写孙膑的语言
抓住齐威王的语言、神态。理解齐威王的骄傲、轻敌,使得孙膑的计谋得以实施。
为什么胸有成竹
(对田忌、齐王的了解。)
5.
理解后分角色练习朗读。
6.
教师小结。 设问: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主意妙不妙?妙在什么地方?(发挥优势,
扬长避短。)
(七)投石激趣。
1.
设疑:你们想过吗,还有没有其他调换方法?
2.
组织学生试验 你们拿出一张纸来,写上上等、中等、下等各两行,用线连接搭配一下,
看看有几种调换的方法,结果各是什么?可以用“×”表示输,用“√” 示赢。从中你们悟出什么?
3.
指一名学生上前面演示
四种调换方法,均输两场,胜一场。
1.
从中悟出道理: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2.
从中体会两个字用得贴切、精当。
(八)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根据课文内容
做合理想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