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韵文里头的所表现的情感----梁启超 1

(2008-06-06 16:02:35)
标签:

梁启超

学术

文化

杂谈

分类: 南山采菊

作者前序:

  本学期在清华学校讲国史,校中文学社诸生请为文学的课外讲演,辄拈此题。所讲现未终了,讲义随讲随编。其预定的内容略如下:

  一、二 导言

  三 奔迸的表情法

  四、五 回荡的表情法

  六 附论新同化之西北民族的表情法

  七、八 蕴藉的表情法

  九 附论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

  十 象征派的表情法

  十一 浪漫派的表情法

  十二 写实派的表情法

  十三 文学里头所显的人生观

  十四 表情所用文体的比较

  右讲稿皆于著史之暇,闲日抽余晷草之。其脱略舛谬处,自知不少。即如第三讲中论奔迸的表情法所引《陇头歌》,细思实当改入第四讲中论吞咽式表情法条下。今因《改造》杂志索稿,匆匆检付,无暇覆勘校改。惟自觉用表情法分类以研究旧文学,确是别饶兴味。前人虽间或论及,但未尝为有系统的研究。不揣愚陋,辄欲从此方面引一端绪。其疏舛之处,极盼海内同嗜加以是正。

  校中参考书缺乏,且时日匆促,故所引作品仅凭记忆所及,读者幸勿责其挂漏。

  民国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在清华学校,启超

 

 

一、导言(1

  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理解来引导人,顶多能叫人知道那件事应该做,那件事怎样做法,却是被引导的人到底去做不去做,没有什么关系。有时所知的越发多,所做的倒越发少。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现在的境界。我们想入到生命之奥,把我的思想行为和我的生命迸合为一,把我的生命和宇宙和众生迸合为一,除却通过情感这一个关门,别无他路。所以情感是宇宙间一种大秘密。

  情感的作用固然是神圣,但他的本质不能说他都是善的,都是美的。他也有很恶的方面,他也有很丑的方面。他是盲目的,到处乱碰乱迸。好起来好得可爱,坏起来也坏得可怕。所以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是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这种工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

  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他令他随时可以再现;是把艺术家自己个性的情感,打进别人们的情阈里头,在若干期间内占领了他心的位置。因为他有恁么大的权威,所以艺术家的责任很重。为功为罪,间不容发。艺术家认清楚自己的地位,就该知道:最要紧的工夫,是要修养自己的情感,极力往高洁纯挚的方面,向上提絜,向里体验。自己腔子里那一团优美的情感养足了,再用美妙的技术把他表现出来,这才不辱没了艺术的价值。

 二、导言(2

  我这篇讲演,的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韵文是有音节的文字。那范围,三百篇、楚辞起,连乐府歌谣、古近体诗、填词曲本乃至骈体文都包在内(但骈体文征引较少)。我所征引的只凭我记忆力所及,自然不能说完备。但这些资料,不过借来举例,倒不在乎备不备。我想恁么多也够了。我所征引的都是极普通脍炙人口的作品,绝不搜求隐僻。我想这种作品,合于作品代表的资格。

  我这回所讲的,专注重表现情感的方法有多少种?那样方法我们中国人用得最多,用得最好?至于所表现的情感种类,我也很想研究。但这回不及细讲,只能引起一点端绪。我讲这篇的目的,是希望诸君把我所讲的做基础,拿来和西洋文学比较,看看我们的情感,比人家谁丰富?谁寒俭?谁浓挚?谁浅薄?谁高远?谁卑近?我们文学家表示情感的方法,缺乏的是那几种?先要知道自己民族的短处,去补救他,才配说发挥民族的长处。这是我讲演的深意。现在请入本题。

 

 

三、奔迸的表情法

  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学家所最乐道。但是有一类的情感,是要忽然奔迸一泻无余的。我们可以给这类文学起一个名,叫做“奔迸的表情法”。例如碰着意外的过度的刺激,大叫一声或大哭一场或大跳一阵,在这种时候,含蓄蕴藉是一点用不着。例如《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莪》)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黄鸟》)

  前一章是父母死了,悲痛到极处。“哀哀……劬劳”八个字连泪带血迸出来。后一章是秦穆公用人来殉葬,看的人哀痛怜悯的情感,迸在这四句里头,成了群众心理的表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是荆轲行刺秦始皇临动身时,他的朋友高渐离歌来送他,只用两句话,一点扭捏也没有,却是对于国家、对于朋友的万斛情感,都全盘表出了。

  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妻子做了一首“引”,是: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又有一首《陇头歌》,也不知谁人所作,大约是一位身世很可怜的独客。那歌有两叠,是:

  陇头流水,流离四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这些都是用极简单的语句,把极真的情感尽量表出;真所谓“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你若要多著些话,或是说得委婉些,那么真面目完全丧掉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

  前一首是项羽在垓下临死时对着他爱妾虞姬唱的;把英雄末路的无限情感都涌现了。后一首是汉高祖做了皇帝过后回到故乡,对那些父老唱的,一种得意气概尽情流露。

  陟彼北芒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巍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五噫歌》)

  这一首是后汉时梁鸿做的,满肚子伤世忧民的热情,叹了五口大气,尽情发泄,极文章之能事。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曲》)

  这类一泻无余的表情法,所表的什有九是哀痛一路。这首歌却是写爱情,像这样斩钉截铁的赌咒,正表示他们的恋爱到“白热度”。

  正式的五七言诗用这类表情法的很少,因为多少总受些格律的束缚,不能自由了。要我在各名家诗集里头举例,几乎一个也举不出。(也许是我记不起)独有表情老手的杜工部有一首最为怪诞。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凡诗写哀痛、愤恨、忧愁、悦乐、爱恋,都还容易;写欢喜真是难。即在长短句和古体里头也不易得,这首诗是近体,个个字受“声病”的束缚,他却做得如此淋漓尽致!那一种手舞足蹈的情形,读了令人发怔。据我看过去的诗没有第二首比得上了。

  此外这种表情法我能举得出的很少。近代人吴梅村,诗格本不算高,但他的集中却有一首,确能用这种表情法。那题目我记不真,像是《送吴季子出塞》。他劈空来恁么几句: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生非生兮死非死,山非山兮水非水。……

  他送的人叫做吴汉槎,是前清康熙间一位名士,因不相干的事充军到黑龙江,许多人替他叫冤,都有诗送他,梅村这首算是最好;好处是把无穷的冤抑,用几句极粗重的话表尽了。

  词里头这种表情法也很少,因为词家最讲究缠绵悱恻,也不是写这种情感的好工具。若勉强要我举个例,那么辛稼轩的《菩萨蛮》上半阕: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首词是在徽、钦二宗北行所经过的地方题壁的,稼轩是比岳飞稍为晚辈的一位爱国军人,带着兵驻在边界,常常想要恢复中原。但那时小朝廷的君臣都不许他;到了这个地方,忽然受很大的刺激,由不得把那满腔热泪都喷出来了。

  吴梅村临死的时候,有一首《贺新郎》,也是写这一类的情感,那下半阕是:

  故人慷慨多奇节,恨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梅村因为被清廷强奸了当“贰臣”,心里又恨又愧,到临死时才尽情发泄出来,所以很能动人。

  曲本写这种情感,应该容易些,但好的也不多。以我所记得的独《桃花扇》里头,有几段很见力量。那《哭主》一出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那《沉江》一出,写清兵破了扬州,史可法从围城里跑出,要到南京,听见福王已经投降,哀痛到极,迸出来几句话:

  抛下俺断蓬船,撇下俺无家犬!呼天叫地千百遍,归无路进又难前!……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

  唱完了这一段,就跳下水里死了。跟着有一位志士赶来,已经救他不及,便唱道:

  ……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

  这几段,我小时候读他,不知淌了几多眼泪。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对于满清的革命思想,最少也有一部分受这类文学的影响。他感人最深处,是一个个字,都带着鲜红的血呕出来。虽然比前头所举那几个例说话多些,但在这种文体不得不然,我们也不觉得他话多。

  凡这一类,都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白热变”;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我们既承认情感越发真、越发神圣,讲真,没有真得过这一类了。这类文学,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合为一。这种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创造,别人断乎不能替代。如“壮士不还”、“公无渡河”等类,大家都容易看出是作者亲历的情感。即如《桃花扇》这几段,也因为作者孔云亭是一位前明遗老(他里头还有一句说:那晓得我老夫就是戏中之人?),这些沉痛,都是他心坎中原来有的,所以写得能够如此动人。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情感文中之圣。

  这种表现法,十有九是表悲痛,表别的情感,就不大好用。我勉强找,找得《牡丹亭·惊梦》里头: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这两句的确是属于奔迸表情法这一类。他写情感忽然受了刺激,变换一个方向,将那霎时间的新生命迸现出来,真是能手。

  我想悲痛以外的情感,并不是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表现。他的诀窍,只是当情感突变时,捉住他“心奥”的那一点,用强调写到最高度。那么,别的情感,何尝不可以如此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便是一个好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全是表现情感一种亢进的状态;忽然得着一个“超现世的”新生命。令我们读起来,不知不觉也跟着到他那新生命的领域去了。

  这种情感的这种表现法,西洋文学里头恐怕很多,我们中国却太少了。我希望今后的文学家,努力从这方面开拓境界。

四、回荡的表情法(1)

  这一回讲的,我也起他一个名,叫做“回荡的表情法”;是一种极浓厚的情感蟠结在胸中,像春蚕抽丝一般把他抽出来。这种表情法,看他专从热烈方面尽量发挥,和前一类正相同。所异者,前一类是直线式的表现,这一类是曲线式或多角式的表现。前一类所表的情感,是起在突变时候,性质极为单纯,容不得有别种情感搀杂在里头。这一类所表的情感,是有相当的时间经过,数种情感交错纠结起来,成为网形的性质。人类情感在这种状态之中者最多,所以文学上所表现,亦以这一类为最多。

  这类表情法,在《诗经》中可以举出几个绝好模范: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鸱鸮》)

  三百篇的作者,百分之九十九没有主名,独这一篇因《尚书?金滕》所记,我们确知系出周公手笔,是当管蔡流言王业漂摇的时候,作来感悟成王的。他托为一只鸟的话,说经营这小小的一个巢,怎样的担惊恐,怎样的捱辛苦,现在还是怎样的艰难。没有一句动气话,没有一句灰心话,只有极浓极温的情感,像用深深的刀痕刻镂在字句上。那情感的丰富和醇厚真,可以代表“纯中华民族文学”的美点。他那表情方法,是用螺旋式,一层深过一层。

  弁彼[上舆下马]斯,归飞提提,民莫不谷,我独于罹。

  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云如之何?

  踧踧周道,鞠为茂草,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小弁》)

  这诗共八章。为省时间起见,仅引三章,其实全篇是无一处不好的。这诗也大概寻得出主名,是周幽王宠爱褒姒,把太子废了。太子的师傅代太子做这篇诗来感动幽王;幽王到底不听,周朝不久也被犬戎灭了;算是历史上很有关系的一篇文学。这诗的特色,是把磊磊堆堆蟠郁在心中的情感,像很费力的才吐出来;又像吐出,又像吐不出,吐了又还有。那表情方法,专用“语无伦次”的样子,一句话说过又说,忽然说到这处,忽然又说到那处。用这种方式来表现这种情绪,恐怕再妙没有了。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

  这首诗依旧说是宗周亡了过后,那些遗民经过故都凭吊感触做出来,大约是对的。他那一种缠绵悱恻回肠荡气的情感,不用我指点,诸君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被他魔住了。他的表情法,是胸中有种种甜酸苦辣写不出来的情绪,索性都不写了,只是咬着牙龈长言永叹一番,便觉得一往情深,活现在字句上。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监,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鸨羽》)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遘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柏舟》)

  那《鸨羽》篇,大抵是当时人民被强迫去当公差,把正当职业都担阁了,弄到父母捱饿。那《柏舟》篇,大约是一位女子受了家庭的压迫,有冤无处诉,都是表一种极不自由的情感。他的表情法,和前头那三首都不同:他们在饮恨的状态底下,情感才发泄到喉咙,又咽回肚子里去了。所以音节很短促,若断若续,若用曼声长谣的方式写这种情感便不对。

  这五篇都是回荡的表情法,却有四种不同的方式。我们可以给他四个记号:

  螺旋式     鸱鸮   ━ ┓

  堆垒式     小弁  ━━╋━━┓

  回荡法       ┃曼声┃

  引曼式     黍离  ━ ┛  ┃促节

  吞咽式     鸨羽、柏舟 ━━━┛

  《诗经》中这类表情法,真是无体不备。像这样好的还很多,《小雅》什有九皆是。真所谓“温柔敦厚”,放在我们心坎里头是暖的。《诗经》这部书所表示的正是我们民族情感最健全的状态。这一点无论后来那位作家都赶不上。

  楚辞的特色,在替我们文学界开创浪漫境界,常常把情感提往“超现实”的方向,这一点下文再说。他的现实方面,还是和三百篇一样路数,缠绵悱恻,怨而不怒,试举数段为例:

  ……入溆浦余儃回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行不群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咍。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

  心郁邑而侂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固烦言不可结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申侂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惜诵》)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

  ……忳屯郁邑余侂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人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同上)

  屈原的情感,是烦闷的;却又是浓挚的,孤洁的,坚强的。浓挚、孤洁、坚强三种拼拢一处,已经有点不甚相容,还凑着他那种境遇,所以变成烦闷。《涉江》那段,用象征的方式,烘托出烦闷。《惜诵》那段,写无伦次的烦闷状态,和前文所引的《小弁》,同一途径。《哀郢》那段,把浓挚的情感尽量显出,《离骚》两段专表他的孤洁和坚强。屈原是有洁癖的人,闹到情死;他的情感,全含亢奋性,看不出一点消极的痕迹。

  宋玉便不同了。他代表的作品是《九辩》,完全和屈原是两种气味。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戮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惨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恍泬漻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九辩》)

  这篇全是汉晋以后那种叹老嗟卑的颓废情感所从出,比屈原差得远了。但表情的方法,屈、宋都是一样。我譬喻他像一条大蛇,在那里蟠—蟠—蟠;又像一个极深极猛的水源,给大石堵住,在石罅里头到处喷迸。这是他们和三百篇不同处。

  楚辞多半是曼声;很少促节,大抵这一体与促节不甚相宜。独有淮南小山《招隐士》是别调,全篇都算得促节。如: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块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潦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但这种促节不全属吞咽一路。像《哀郢》那几句,的确写饮恨的情感,却仍是曼声。

  汉魏六朝五言诗的表情法,都走微婉一路,容下文再说。要看他们热烈的情感,还是从乐府里找。试举几首为例。

  (1)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2)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3)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

  (4)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储,还视桁上无悬衣。

  拔剑出门去,儿女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馎糜。

  共馎糜,上用仓浪天故,下为黄口小儿。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自爱莫为非。

  今时清廉难犯,教言君自爱莫为非。

  行吾!去为迟,(注:行吾之“吾”字疑即“乎”字同音通用)

  平慎行,望君归。

  (5)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已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飏;东方须臾高知之。(注:“妃呼豨”,感叹辞。)

  这些乐府,不惟不能得作者主名,并不能确指年代,大约是汉以后唐以前几百年间的作品。此外还有许多好的,因为他是另外一种表情法,等到下文别段再讲。读这几首,大略可以看得出当时平民文学的特采,是极真率而又极深刻,后来许多专门作家都赶不上。李太白刻意学这一体,但神味差得远了。

  汉代大文学家很少,流传下来最有名的是几篇赋,都不是表情之作。五言诗初发轫,没有壮阔的波澜,摹仿三百篇取蕴藉一路的较多些,很回荡的可以说没有。勉强举一两首,如苏武的: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

  枚乘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莫复道,努力加餐饭。

  两首皆写男女别时别后的情爱,前一首近于螺旋式,后一首近于吞咽式。当时作品中只能到这种境界而止。往前比,比不上三百篇、楚辞;往后比,比不上唐人;同时的,也比不上平民文学的乐府。

  到三国时建安七子,渐渐把五言成立一个规模,内中以曹子建为领袖。子建《赠白马王彪》一首,可算得在五言诗里头别出生面,开后来杜工部一路。这诗很长,录之如下: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已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大抵情感之文。若写的不是那一刹那间的实感,任凭多大作家,也写不好。子建这诗有篇序,说是同白马王、任城王三兄弟入朝。任城王死去,到还国时,“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止宿,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愤而成篇”云云。兄弟的真爱情,从肺腑流出,所以独好。

  此后阮嗣宗几十首的《咏怀》,大部分也是表情感热烈方面的。内中如《二妃游江滨》,《嘉树下成蹊》,《平生少年时》,《湛湛长江水》,《徘徊蓬池上》,《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一日复一夕》,《嘉时在今辰》等篇,都是回肠荡气的作品。陶渊明虽然是淡远一路(下文别论),但集中《咏荆轲》,《拟古》里头的《荣荣窗下兰》,《辞家夙严驾》,《迢迢百尺楼》,《种桑长江边》,《杂诗》里头的《白日沦西河》,《忆我少年时》等篇,都是表现他的阳性情感,应属于这一类。此外如鲍明远的《行路难》,潘安仁的《悼亡》,都也有好处。

  中古以降的诗,用这种表情法用得最好的,我可以举出一个人当代表。什么人?杜工部!后人上杜工部的徽号叫做“诗圣”,别的圣不圣,我不敢说,最少“情圣”两个字,他是当得起。他有他自己独到的一种表情法,前头的人没有这种境界,后头的人逃不出这种境界。他集中的情诗太多了,我只随意举出人人共读的几首为例。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闻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垂老别》)

  这类是由“同情心”发出来的情感。工部是个多血质的人,他《自京赴奉先咏怀》那首诗里头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又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还有一首诗道:“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相亲。”集里头像这样的还多,都是同情心的表现。他的眼睛常常注视到社会最底下那一层;他最了解穷苦人们的心理。所以他的诗因他们触动情感的最多,有时替他们写情感,简直和本人自作一样。《三吏》、《三别》,便是模范的作品。后来白香山的《秦中吟》、《新乐府》,也是这个路数,但主观的讽刺色彩太重,不能如工部之哀沁心脾。

  (1)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哀江头》)

  (2)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哀王孙》)

  (3)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更从乱离说。……(《忆昔》)

  这都是他遭值乱离所现的情感。集中这一类,多到了不得,这不过随意摘几首。前两首是遭乱的当时做的,后一首是过后追想的。后人都恭维他的诗是诗史;但我们要知道他的诗史,每一句每一字都有个“杜甫”在里头。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毋使蛟龙得。(《梦李白》)

  这是他梦见他流在夜郎的朋友李白,梦后写的情感。他是个最多情的人,对于好些朋友都有诗表示热爱,这首不过其一。他对于自己身世和家族,自然用情更真切了。试举他几首。

  (1)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咏怀》)

  (2)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

  (3)

  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前飞驾鹅后鹙鸧,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没诸孤痴。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同谷七歌》中三首)

  读这些诗,他那浓挚的爱情,隔着一千多年,还把我们包围不放哩。那《述怀》里头,“反畏消息来”一句,真深刻到十二分;那《七歌》里头“长鑱”一首,意境峭入,这些地方,我们应该看他的特别技能。

  他常常用很直率的语句来表情。举他一个例: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十回。

  即今年才五六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百忧集行》)

  用近体来写这种蟠薄郁积的情感本来极不易,这种门庭,可以说是他一个人开出。我最喜欢他《喜达行在所》三首里头那第三首的头两句。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仅仅十个字,把那虎口余生过去现在的甜酸苦辣一齐迸出。我真不晓得他有多大笔力。此外好的很多,凭我记忆最熟的背他几首。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3)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4)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估客船从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6)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他的表情方法,可以说是《鸱鸮》诗或《黍离》诗那一路,不是《小弁》诗那一路,和楚辞更是不同。他向来不肯用语无伦次的表现法。他所表现的情,是越引越深,越拶越紧。我想这或是时代色彩。到中古以后,那“小弁风”的堆垒表情法,怕不好适用,用来也很难动人了。至于那吞咽式,他却常用,《梦李白》那首,便是这一式的代表。但杜诗到底是曼声的比促节的好。

  工部表情的好诗,绝不止前头所举的这几首(无论古近体)。我既不是做古诗的选本,只好从略。还有些属于别种表情法,下文另讲。但我们要知道,这种表情法可以说是杜工部创作,最少亦要说到了他才成功。所以他在我们文学界占的位置,实在不同寻常。同时高、岑、王、李那些大家,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后来这种表情法,虽然好的作品不少,都是受他影响,恕我不征引了。

  别的我虽然打定主意不征引。独有元微之悼亡的七律三首,我不能不征引。因为他是这一类的表情法,却是杜工部以外的一种创作。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所表的情感之浓挚,古人后人都有的。但他用白话体来做律诗,在极局促的格律底下,赤裸裸把一团真情捧出,恐怕连杜老也要让他出一头地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