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虹淞
虹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262
  • 关注人气: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风筝的人

(2008-06-04 14:56:14)
标签:

追风筝的人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米尔

文化

分类: 杂谈

http://www.ewen.cc/images/tupian/060522_Khaled.jpg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可惜没看过小说,刚看了电影,感觉比色戒强太多了!!

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交织在电影中,没有虚矫赘文,没有无病呻吟,精炼的篇章,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作者对祖国的爱显然与对造成它今日沧桑的恨一样深。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12岁那年,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色的追风筝高手,他替阿米尔去追,承诺阿米尔一定追到。然而,风筝追到了,哈桑却惨遭横祸。阿米尔目睹一切,性格软弱的他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并再次错误地选择了逼哈桑离开家门。随后,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父亲亡命出逃,离乡背井地到了美国,开始了他的新生活。然而,多年后,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却把阿米尔从貌似平静的异国生活中拉出来,真相、责任、赎罪,让阿米尔重回阔别多年、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孩子,最后阿米尔选择了自己独特的赎罪方式……

http://pic.tom.com/data3/upload/384/287/119622918312925281550.jpg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真实”。电影粗略地勾勒了一幅阿富汗的文化图景。作者通过描写阿富汗的民族仪式和传统,以及大量使用阿富汗的当地语词,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现代阿富汗文化景观。

现在应该不那样糟糕了吧?

http://cimg2.163.com/photo/0003/2007-12-12/3VHBIO7G0BOd000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