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cai
aca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09
  • 关注人气:1,9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74、桓魋其如予何

(2023-12-12 08:27:09)
标签:

论语

孔子

信念

使命

历史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74

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下酒》174、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是圣人,天赋予了他的使命。强烈的使命感让孔子无所畏惧,在惊涛骇浪面前,孔子镇定自若,信心满满。《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这段豪言壮语——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就是司马桓魋,他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杀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的弟子们都要与他决一死战,因为这些弟子们个个也是能文能武的,咽不下那口窝囊气。尤其是骁勇善战的子路,更是不怕司马桓魋,要与他拼个死活。孔子制止了弟子们,不跟司马桓魋硬碰硬,即刻换了一件便衣,在弟子们的保护下离开了宋国。《论语下酒》174、桓魋其如予何此事记载在《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微服而过宋”。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子说了这段语录:“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也很明白——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批林批孔时,我们把这个故事看成了笑话,把这段话看成了孔子外强中干、口硬骨头酥的淋漓尽致表演,并且抓住了这句话,来批判他的“天命论”与“天才论”,想来也是幼稚可笑哦!

孔子讲“天生德于予”,意思就是说上天(历史)授我以圣性,自己必须要有担当。用现代的话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孔子认为,天生我以德,就是把圣人的德行授予给我了,也就是要我来推广圣贤德行,从事圣贤教育。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当与志向,孔子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于是能够做到有信仰、有信心、有毅力、“志于道”。

    使命感,即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每一个人都有天生属于并适合自己的那个角色,这些都是使命感最浅层部分的表现,亦即人类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初级使命感行为。但这样的认同会随着对社会文化及人类经济乃至哲学宇宙等整体的认知而逐渐加深,从而更加清晰化那个自我本有的个体属性,并出现一定的排他现象,促使自己努力转换到那样一个角色中,这时候使命感的认知深度就开始形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个人的感动获得正确与否的指引,直到你或许实现自己对使命感最终的价值认同,即对自我的认同为止。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这就是说,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这种使命伴随着人的出生而降临到每个人身上。所以,做人一定要有使命感。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就会珍惜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一切;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使命感,那么他就缺少了做人的内在的激情与动力。可惜,许多人未必了解这一点。

使命感是人的内在的永恒的核心动力。一个人的使命感越是强烈,那么他的人生希望也就越强烈;他的工作激情与生活热情越强烈;他的人生责任感也越强烈。有强烈使命感的人,是一种自觉的人,是一种奋斗的人,是一种百折不饶的人,是一种任劳任怨的人,是一种坚强不屈的人。一个人如果对客观存在的使命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使命感,那么,这样的人就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不会承担起做人的责任与任务。没有使命感的人,是可悲的人;没有使命感的人生,就是行尸走肉的人生。

在认清了使命感的前提下,就能更为清晰地认清自己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古人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天太平”的使命感,进而也就坚定了自己的责任感。这个使命感成就了个人的志向,以此作为动力,推动一生成就,即使是在困厄当中也不堕青云之志。孔子就是这样,在宋国遭到司马桓魋的追杀,险些丧命,甚是狼狈。也就是在这样的逆境当中,孔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天赋予我使命,给我以这样的圣性,司马桓魋他能拿我怎么样?这是乐观,乐天知命的态度,这里的知命就是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担当责任。

合德天地,吉而无不利,故孔子曰:桓魋其如予何也。圣人的德行跟天地相合。天、地、人三才相配,顺从历史规律的人一定吉祥如意,无往不胜。有了信仰垫底,有了自信支撑,任何艰难困苦,任何生死考验,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历史已经赋予了孔子神圣的使命,孔子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万古的夜空。当然,有了使命与使命感,还得具备智慧与责任感。圣人处变,既知自有其德而无忧,《论语下酒》174、桓魋其如予何然又微服以过。对于历史使命,孔子懂得要先得放下自己的执着,无忧无虑,自信百倍,微服过宋,处变泰然,善巧方便,随机权变,权变之道,阴阳不测,神而通之,惊而奇之。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你看,孔子乔装打扮,微服过宋,多么自在,多么潇洒!司马桓魋能拿我怎么样?我是上天派来的,我要履行我的使命,小人怎么可能左右天命?既没有丝毫畏惧感,也没有丝毫的怨恨心,乐天知命,还是这么快乐,还是乐以忘忧!孔子不好强争胜,不让桓魋得逞,微服过宋,权巧智慧,以一当十,四两千斤,真是妙极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还是应该好好学习孔子,坚定信念,自信自强——“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201801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