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下酒》167、安贫乐道

标签:
论语孔子安贫乐道平和心境 |
分类: 论语下酒 |
《论语下酒》167
安贫乐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他认为,君子应胸怀理想和志向,不能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对于有理想的君子来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同时,对于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君子应视作如天上的浮云,不屑一顾。长期以来,孔子的这种“安贫乐道”思想已经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并为普通的老百姓所接受。《论语》记载如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段语录,运用较多。意思也很明白,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名义,艰苦朴素,勤俭生活,这是君子圣人对待物质生活的基本态度,也是平和心境下的自然之乐。心中有道,乐在其中。清贫守志,一心守道。廉洁奉公,心怀天下。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清贫不仅可以说是思想的导师,并且是风格的导师,它教会了精神和肉体都懂得了淡泊。”
安贫乐道是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处世之道,其实质就是为了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安贫乐道也是其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无论在思想境界上,还是在行为态度上,共产党人理应超越那些士大夫和君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产党人能不能安贫乐道,它不仅仅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更为重要的是,它直接衡量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思想品格与精神面貌,直接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境界与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安贫乐道更是一个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安贫,就是要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人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往往表现在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人、一个政党的腐败,往往起源于生活作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此,我们应该去读读方子敏的《清贫》,读读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人早年进京时做了这道考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得继续做好这道考题。而这道考题的基本答案就是一点:安于清贫。在物质丰富、生活多姿的年代里,要做好这道考题也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事实上,有好多响当当的共产党员在这道题上作出了错误的答案)
乐道,就是坚持初心,坚守理想,坚定信仰,坚信理念,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理想与信念是共产党人的脊梁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产党人应该立党为民、立党为公,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继承、坚守、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走好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安贫乐道,是孔子的思想境界,理应也能成为今天的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一心一意服务人民群众,多做帮民、利民、富民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起来(而不是让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为这才是共产党人的“义”与“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务实、理性、冷静、客观——这才是作为一个执政党应有的执政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历史已经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地做到:安贫乐道。
对此,你的真实想法与愿望是这样的吗?慎独拷问一下自己的初心,每个中国共产党人!
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