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门桥笔记(249)律师的交叉询问

(2022-08-27 04:18:38)
标签:

律师

交叉

询问

法官

铺垫

分类: 螺集哨

律师的交叉询问

甲门桥笔记(249)律师的交叉询问


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庭审经验,对交叉询问做了一些总结,供年轻律师参考。

一、发问的种类

根据提问的效果,我们将律师在交叉询问中的发问分为三类:甲门桥笔记(249)律师的交叉询问有效、无效、有害。有效的提问,是指:答案是我们需要的、对辩护有帮助的。无效的提问,是指:对方拒绝回答、答非所问,甚至被法官、公诉人、其他律师质疑、抗议的。有害的提问,是指:为对方提供帮助,使我方陷入被动的。

二、发问的目的

梳理。有些案件的事实比较复杂,证据材料很多。律师通过发问,向法官和旁听人员梳理出案件的逻辑结构。公诉人通过发问梳理出来的,是对被告人不利的逻辑,辩方要梳理出来的,是对被告人有利的逻辑。

捕捉。这是交叉询问最出彩的地方。稍纵即逝才叫捕捉,通过交叉询问,得到了对我方有利的回答,尤其是来自对方当事人、证人的回答。有时候,对方当事人、证人说的是对我方不利的内容,但我们抓住了他回答的矛盾之处,当庭拆穿其谎言,从而有利于我方。

展示。案卷的证据材料很多,公诉人在质证阶段会选择出示,而且一般不会出示对被告人有利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交叉询问,把这些公诉人可能不出示的材料,通过交叉询问的方式,展示给法官和旁听人员。

强化。甲门桥笔记(249)律师的交叉询问对我方有利的内容,通过交叉询问进一步强化,加深法官、旁听人员的印象,从而影响到他们做出对我方有利的决定。

三、发问的对象

我们可以将发问的对象划为三个阵营:敌、我、友。敌友关系不是固定的,各自的利益,是决定阵营的关键,在某个问题上是敌,在另一个问题上可能就是友。在发问之前,先要明确敌我友的阵营。回答问题的人也在判断,我们对他而言,到底是敌还是友,如果他认为我们是友军,会顺着我们的要求回答;如果认为我们是敌军,则会坚决不合作。

在发问的时候,我们要让回答问题的被告人、证人明白我们的善意,做出真实的、有利于我方当事人的回答。失败的发问就是,明明是我军、友军,却把我当成敌军。“窝里斗”最容易出现在交叉询问环节。在共同犯罪案件的庭审中,经验丰富的公诉人会故意挑起辩方内讧,看几个辩护人互相给各被告人挖坑,最后他来填土。辩护律师之间需要配合默契,该斗争则斗争,该合作就合作,一切以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四、交叉询问“七字诀”

短。问题要短,有些律师在交叉询问中,题干就有五百字以上。又不是考试,题干太复杂了,回答问题的人懵了。他一想,好大的坑。法官也晕了,干脆打断。问题的题干尽量不要超过五十个字,在法官还没来得及打断问话之前,已经问完。

直。直接提问,尽量别绕弯,提出的问题大家都能听懂。如果问题不明确、弯子绕得太大,法官、公诉人会认为与案件无关而打断。有些问题可能需要铺垫,但铺垫的提问不超过三个否则就会令人不知所云。

快。交叉询问是不公平的。公诉人慢条斯理地问了几百个问题,轮到律师提问的时候,法官已经烦透了。如果律师也打算问几百个问题,那就到了吃饭时间了。律师应抓住主要问题,公诉人已经问过的,尽量不问,除非换个角度问。询问时间尽量不超过十分钟,除非你牛,不会有人打断你。

开。“开”指的是开放式问题。在中国的庭审中,封闭式发问有很大的风险,会引起法官制止、公诉人抗议、敌方阵营投诉,认为是诱导性发问。交叉询问中,可以有封闭式问题,但一定要慎重。开放式问题,必须是安全的问题。安全性来自之前的沟通,对案全的熟悉。如果是我方阵营回答问题,没有必要封闭。如果是敌方阵营,这么明显的坑,对方也不会跳。开放式的“坑”,才是好坑,防不胜防。

引。在我方发问时,引导对方说出对我方有利的事实真相,或者在对方说谎时,将其导入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从而证明其的回答不具有可信度。这种“引导”建立在对证据材料的熟悉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与“诱导”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形象地说,甲门桥笔记(249)律师的交叉询问就是光明正大地给对手“挖坑”。

拦。拦住公诉人、其他律师的不当提问,截住回答者可能会冒出来的不利内容。在其他人发问时,我方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如果觉得问题不对,或者有明显的诱导、威胁,应当及时制止。虽然法官可能不支持我们的意见,但是我们的制止已经起到了作用,对回答者发出了提醒。

稳。在交叉询问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例如法官打断、公诉人及其他律师的制止、回答问题的人讲述的内容对我方不利,或者经过询问发现了新的线索等。这个时候非常考验律师的心理素质,我们要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慌不忙,稳如泰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