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51、为仁之方

(2022-05-10 03:28:53)
标签:

孔子

论语下酒

为仁之方

子贡

能近取譬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51

为仁之方

  《论语下酒》151、为仁之方


 九九重阳,杜牧登高,留有《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人生多忧,生死无常,放下我执,旷达无限。对酒当歌,菊花满头,细看夕阳,江涵秋影。杜牧登高处,重阳意境稠。杯酒释论语,为仁有方否?

请看《论语》记载着大富翁子贡的豪言壮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还是先简单直译一下: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论语下酒》151、为仁之方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进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这一章是子贡向老师请教仁的道理。仁是圣贤的境界,孔子一生都在努力践行的这个境界。这一章是告诉我们如何行仁,也就是仁的下手之处在哪里。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教我们如何行仁,这一章应该说是核心问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能够做到“推己及人”,就说明你已经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对于“仁”,孔子还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的话语,这些都能充分说明与充实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仁”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请教:“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

子贡问孔子,如有广施恩惠于民,而又能济众于患难者,能不能可谓仁?“施”是布施,而且是广施。事上广博,心上广大。佛家的布施是没有的广施。布施恩惠的时候,不会去分别贵贱、贫富,喜恶、哀乐,人人平等,众生普施。布施是仁行,利益人群,利益大众,现实一点就是利益人民。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民利益至上:关心民生,服务人民。

济众的范围比施民更广大,更普及。在对象上来讲,这也是广施。用佛教之语解释,可能更为明白一些:民只是人道,众生是六道,甚至是十法界。民之涉及人,众生则还包括世界动物、植物、事物……(不能多讲,否则越讲越难讲了)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要做到广施与普济,就要从三方面入手,依次递进:

一是“亲亲”,二是“仁民”,三是“爱物”。“亲亲”就是先对自己的父母要孝敬,这是你爱心的原点。如果连对父母没有爱心,哪怎么可能仁民、爱物?“仁民”就是广施恩惠于民,普济众生于患难,这些都是孝心的推展而已。这个初心就是真孝心。因为对父母是真心的,所以对人民、对众生的爱心也就是真的。那是同一个初心,不忘初心,只是将该初心从一家扩展到一个天下、一个宇宙。“爱物”就是通过“亲亲”、“仁民”,因而广施的心量也随着不断增大,不再是对一家、一国的施舍与帮助,而是对全天下和整个宇宙,乃至不同维次空间的生命与事物的敬爱、帮助、照顾、接济。孟子的话是对“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最好诠释,真可谓“博爱无边,广施无疆”啊。

子贡问孔老师,这是不是仁?孔子讲:“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果真如此普施广济,那何止是仁啊?你简直就是一个大圣人啊!大圣人连尧舜都做不到,你能够做到?尽管你现在还做不到,但还得要继续做下去。仁要学,善事要做,博施也要去实行,但一定要懂得学仁的方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的含义太广博,它的境界一般人是找不到的。如何入手找仁?孔子教给我们的方法,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是第一层境界:“己立立人”。首先要立志,志于道,也就是立志成圣人。然后要立人,帮助别人也志于道。再据于德,依于仁。学圣学贤,己如是立,就能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进而帮助别人也如此做去,这叫做“己立立人”。

“达”为第二层境界:“己达达人”。“达”的境界要比“立”的境界高了许多。“立后则言达,达者通达”,通达圆满,通达无碍。通达自性,通达达道,进而通达成圣。仁者是“己欲立而立人,《论语下酒》151、为仁之方己欲达而达人”。有了这样的欲望与愿望,就应该付诸实践,竭力力行。虽然距离成功还远,但是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志向与目标,那就可以叫仁者了。

仁者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初心的垫底,就能够围绕“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前行。由此想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初仁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当今中国“为仁之方”。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要学做仁者,这是“己立立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共产党人要学做圣人,这是“己达达人”的基本境界。于是,共产党人必须要加强初心、仁心、党性的修养,必须具备五种基本品格:一是,为党尽责的政治品格;二是,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三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四是,勇于任事的担当精神;五是,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远大的理想,圣人的境界,理想真丰满,实际很骨感。不过,仁者无惧,仁者无敌。

中国共产党人,本来就是仁者。

共产党人只有先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20171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