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38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2021-11-18 04:00:49)
标签:

论语下酒

孔子

路线

纲举目张

历史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38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论语下酒》138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李白有首饯别抒怀诗,名叫《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这是最后几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不愧为大诗人,大酒家,一醉诗千行,万里念将归。李白在诗中感慨万端,豪情逸兴,一波三折,为寻找自己的人生路线,掩不住郁闷与不平,欲要通过“散发弄扁舟”的方式寻找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反观《论语》,孔子在乱世之中也是不得志、不得意、不得已。孔子心中有道路,可是没有人去朝着他指引的方向前进——真是苦闷啊!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这段语录译文较为简单——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论语下酒》138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孔子这里所说的,其实仅仅是一个比喻。他所宣扬的“德治”、“礼制”,有许多人不予重视,他所指出的道路,也有很多人不屑一顾。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啊!孔子的纲没人能给他举起,因而“纲不举,目不张”,时事动荡,兵荒马乱,礼崩乐坏,无可奈何,真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将表现出愁更愁”孔子真是苦闷极了,内心感到很不理解。于是,在说了“祝鮀之佞”和“宋朝之美”之后,有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古时候,人们将一扇门叫“户”,两扇门才叫“门”。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这是讲我们要走出寝室,必定要从寝室的“户”走出,谁能离开这条路线?孔子就用简单的生活道理,来说明“何莫由斯道”——万事循道。路线是道,道是大纲,纲举目张。

何为道?一为天道;二为人道。天道难闻,人道则是人伦纲常之道,为立身行道之本。

对于天道,并非所有人都可知晓与了解,孔夫子在《论语》里面也讲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对中根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讲上等的道理,而天道就是上等的道理。而对中根以下的人就“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不能跟他讲天道,因为是对牛弹琴,讲了他也不明白。那就要那就跟他讲《弟子规》等下学。下学很重要,是基础,不管上中下三根的人都得注重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道可道非常道,它是宇宙的本体。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勉强为其起的名,它无形、无相、无色、无味、无名,不可思议,想也想不到,更说不出来,不可须臾离。

至于人道,则是人伦纲常之道。所谓人道有“五伦”(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易理解,易实践。在这“五伦”当中,我们要“敦伦尽分”,就是既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又要尽到自己的角色义务。什么角色义务?用孟子讲的就是“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人伦也是路线,也是人道,也有其纲常。儒家提出了“三纲五常”。“三纲”就是“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所有这些都是正常的、健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调整我们自己正常的言行的基本准则。如果做人做事不符合人伦纲常,这就属于不正常。“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属于角色和角色义务的不正常;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也是角色义务的不正常。人不正常,社会也不正常。人的角色位置不正常,就是混账;社会的正常秩序不正常,就会出现危机。

天道是客观规律,人道是立身之本。天失常则灾难,人弃常则妖兴。道不可须臾离,人不能纲常错。六合之内天地人,天下并无伦外人。尊重。道有曲折之路,学无伦外之学,这是立身行道之本。不由人道,不足以为人,具备人道,始能学作圣人。这个人道就好比是门道,是我们出入的必经之路。我们要修学,要做圣人,必须得先做人,然后再慢慢地去做圣人。道清路明,方向清现,人道最根本的就是《弟子规》。《弟子规》要是做不到,这个人就不是个正常人,就没有资格学做圣人,就无法做到下学而上达,知天见性。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孔子告诉我们,我们为人做事都要循着道,就好像进出房间,一定要经过门道一样,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道理。说实在的,天道和人道也是一不是二。人道只不过是天道在人道里的体现。天道虽不可得而闻、不可得而见,它却是自性之道,储存于每个人的初心之中。人们一旦觉悟,就会自性自现,于是就有了“人人皆是圣人”、“人人皆是菩萨”之说。顺道就是顺从客观规律,顺德就是随顺人际五伦。顺道顺德,便会头头是道。所以,古人云:“青青翠竹,《论语下酒》138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那道,满眼尽是。我们要从眼前一事一物中去见道。具体的还是先要顺德,而后才能见道。

文隔中,我们曾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纲举目张了:运动不断、生产停滞、社会混乱、人心涣散、国不像国、民亦不民,封资修打倒了,传统文化变成“四旧”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派被揪了出来,红色江山看起来也牢不可破……可惜,国民经济走上了崩溃的边缘,人伦五常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道不对路,于是路线错了,纲举目张了,但是这一切都成了国家灾难与人民困苦的伸张了哦?!难道这是MZD一个人能够承担得起的历史责任么?!

 

 

201710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