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25

(2021-05-28 04:33:57)
标签:

论语

孔子

周急

济富

儒家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25

 

周急不济富

 《论语下酒》125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酬寄牛相公同宿话旧劝酒见赠》读来有味,喝酒话旧,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每来政事堂中宿,共忆华阳观里时。日暮独归愁米尽,泥深同出借驴骑。

交游今日唯残我,富贵当年更有谁。彼此相看头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辞。”  

    客客气气,推推辞辞,你意我意,贫富交替。老百姓说:“救急不救穷”,《论语》孔夫子说:“周急不济富”,孰是孰非,不太明白——不明白就好,喝酒!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还是先翻译成白话文,其他的难点碰到再说: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论语下酒》125“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论语中,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仁者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地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人”是泛指的大众,甚至可以扩展理解为佛教所说的“众生”。但孔子又认为,周济的对象只应该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孔夫子这种思想完全符合人道主义思想,尽管人道主义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离孔子生活的年代相隔遥远久长。

子华是孔子的弟子,大名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42岁。子华出使齐国,孔子同门弟子冉有为子华的母亲向孔子提出特别的请求,希望给子华的母亲一点粮食补助。这里的“粟”就是小米一类的谷物与粮食。在古文中,当“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才叫做米;当“粟”字单用时,就特指米了。按理说,子华公派出使齐国,理所当然应有俸禄。冉子在这里为子华的母亲请粟,肯定是在子华俸禄以外特别的请求。孔子就答应给他母亲一釜粟米,即六斗四升米。冉有嫌少,要求再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一庾”。冉有还觉得少,就另外拿出自己的粟米五秉(八百斗)赠与子华的母亲。

故事中涉及一些古代的量词,还是要说明一下,以便了解粟的多少。这个釜,一釜大概是六斗四升。一庾,有人说,“十六斗曰庾。”也有人说,“二斗四升曰庾。”根据逻辑,这里应为二斗四升。因为前面是用六斗四升(这是一釜)给她,如再给她多一点,肯定不可能超过原来的,应该就是二斗四升叫一庾,这比较的恰当。秉也是古代容量单位。“十六斛为秉”。十斗叫一斛。五秉合为八十斛,也就是八百斗,冉子给她的是八百斗。

冉子这么一做,很大方。孔子就说了一段话,很经典:“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子华现在出使齐国,坐的是肥壮骏马所驾的车,穿着的是高级、上等、轻软的裘皮大衣,公西赤很富有啊。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周急不继富”。(余下不容多言,孔子在间接批评冉子哦)

“君子周急不继富”中的“周”,是通假字,就是“赒”,救济的意思。周急就是救急,救人于急难。当别人突然缺钱用了,譬如说没钱上医院治急病,没钱买夜饭米,此时的救济就是救急,这是“周急”,是“雪中送炭”。可是“继富”,就是以财富给富人,让其富上加富,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君子不为。

“救急不救穷”,助人为乐,符合人道主义精神,仁者爱人,君子所为。救人于水火之中,助人在性命交关之际,君子仁人,平民百姓都《论语下酒》125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便为小人之举,便是见死不救,不仁不义。当然,对急中之难必须采取紧急救助措施,救急只能救一时一事,而不可能救一生一世。急是一时之急,穷是一世之穷。救急只是解除紧急状态,缓和一时困境。救穷则是需要深谋远虑,长久打算,救济只是一个极为微弱的摆脱贫穷手段,而要真正摆脱贫穷则需要贫穷者自身的努力,因为光靠救济是永远不可能救得了贫穷的。

继富是锦上添花,一般来说意义不大,不宜提倡。继富与救急、救穷没有可比性。所以孔夫子称颂救人急难,而不称颂给人富上加富。冉子的行为是锦上添花,究其原因可能也有私心因素:巴结同学、做顺水人情、留好名声……?(这里不加猜测与分析)其实,子华已经很富了,他出使齐国享受俸禄,其母亲不会缺吃少穿。冉子请粟,孔子已经答应过两次,第一次给她一釜,第二次给她一庾。也就是说已经给了她八斗八升的粟米。冉子竟然还要给她八百斗,这确实就有点过分了,太多了,所以孔子要在这里隐含着批评他。批评他是隐含的一方面,最重要是给大家一个公开的教育,以显示孔子周济之道。君子爱人,仁者爱人,助人为乐,助人为忠:爱心无限,助人有度,不能不及,过犹不及。

 

201709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