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21

(2021-04-27 04:47:08)
标签:

孔子

论语

好学

直爽

德性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21

 好学:孔丘真面目

 《论语下酒》121


韦庄喜爱酒,有《题酒家》云:

“酒绿花红爱客诗,落花春岸酒家旗。寻思避世为逋客,不醉长醒也是痴。”

   避世无烦恼?遥闻空中曲。都云酒旗红,随丘学论语。孔丘好学,谁也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只要跟上就行了。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孔子《论语下酒》121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学习圣人,向圣人看齐。圣人有何真面目?孔子以为,要成为圣人,有两点必不可少:一是要有忠信的德行,二是要有好学的精神。

孔子自知之明,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忠信之人很多,但是好学之人却比较少。孔子认为,自己的得力之处就在于勤学、好学。事实上,孔夫子最赞叹颜回,也是因为颜回有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圣贤的根基在于忠信,圣贤的面目在于好学精神。忠是心正直,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信是诚信,诚实信用。“人之初,性本善”。有善性就有忠信,因而忠信是先天的德行,人本有忠信之德。有人之所以变得不忠不信,缘于“苟相近,习相远”。习就是后天习俗、习惯。“习”的最大污染就是自私自利。有了自私自利,心就不忠,言也不信。因为起念、说话、行事,全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有利的,才说才做;对自己不利的,就不说不做。这就离忠信相隔遥远了。怎么办?只有通过好学精神予以矫正和补救。

学圣学贤,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扎好忠信之根。忠信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传统德行的根;在现今,还得扎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之根。接着,还要发扬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学传统道德,学精神文明,学领导指示,学法律法规,学文化、学本领、学技术、学科学、学语文、学数学、学管理、学为政、学英语、学烹调……要用就学,学了就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方法。学到老,用到老,改造到老……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

当然,作为好学者,不是说一定要学得很多很多,面面俱到。广学多闻是好学,但并不是最为精简科学的学习方法。好学的方法在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圣贤的学问都是相通的,都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的。触类旁通,就是通到自性里面,这个自性便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一通百通万事通,一了百了一切了。精通一门,深入一门,举一反三,门门都通。孔子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从孔子的忧患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圣人的真面目:忠信之道,好学之心。

想当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一直批判孔老二的“生而知之”,顺便也就去批判林彪的“天才论”。现在看来,也有点好笑。你看,孔子并不是“生而知之”的,他就是凭着忠信之道与好学之心,努力地奋斗在成圣成贤道路上的。在有生之年,也没有人认为他是圣人(一个连正宗官场职位都找不到的人,《论语下酒》121无奈中成为一个教书匠而已),仅有的那个“天之木铎”也貌似自吹自擂的广告词。只有身后留名,后世追认其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至圣文宣王先师”……可谓是垂而不朽。但是,批林批孔又将这些牌匾一举粉碎,投入火堆。我们只看到大批判下阶级斗争的熊熊烈火……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孔夫子从孔庙出来,走到了天安门广场;后来又悄悄地回归到孔庙——儒家是家,孔子是子;儒学显学,论语成语。

 

201709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