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下酒》119

(2021-04-11 05:40:27)
标签:

论语

孔子

三重唱

颜渊

子路

杂谈

分类: 论语下酒

《论语下酒》119

言志三重唱

 《论语下酒》119


陶渊明酒诗多多,这是第十二首: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陶渊明喝着酒,唱着酒歌,风流潇洒,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好一派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哦,文人羡之,我亦慕之。还是听听孔夫子及其弟子的言志大合唱吧,它并不比陶渊明唱得差。《论语》记载了这段散文式的对话,可视为孔家弟子言志大合唱哦: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论语下酒》119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这一章是孔子跟他的两位弟子颜回和子路言志,可谓是“言志大合唱”。

这一天,两个弟子颜回和子路在老师身旁侍候。古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颜回、子路对孔老师极其恭敬,他们承侍老师老实、恭敬,认真学道。孔夫子见到学生好学谦恭的态度,就即刻抓住机会来教育、提升他们。孔子就说,“盍各言尔志”意思是,你们每个人何不说一说你们的志愿?孔夫子问他们,一是想考考他们,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

急性子的子路按捺不住,抢先回答,好似独唱:“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路是孔子一位难得的弟子,子路是以孝闻名。“二十四孝”里面有子路为父母不辞辛苦,百里挑米的故事。孔夫子赞叹子路的孝心是“生事尽力,死事尽思”。子路出身贫寒,对衣饰马车等生活资料的需求尤为关切。推己及人,子路说:“我愿以我乘的车,马、衣服,还有皮衣,与朋友们共享。就是用坏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子路是个有义气,很大方的人,虽然不是很有钱,但很豪爽、很豁达,善于布施。对于这些物品,子路真的一点不在乎,他重的是道义、情义,不重物质。

从子路的唱腔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点:人之所以被称为贤者,就是把身外物看轻、看破、放淡、放下。如果执着身外物,那么这个人就很难步入圣贤殿堂。子路是升堂之人,虽未入室,但已是难得。从他看轻物质的态度,我们就能够看到:子路是一位重义轻利之人,可以把他所有的东西跟朋友共享。他是君子,会跟你同甘共苦,重义轻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正可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接下来是稳重的颜渊独唱,颜回回答说:“愿无伐善,无施劳。”颜回也是一位大孝子,对父母尽孝,对老师恭敬,是孔夫子唯一称得上好学的弟子,已经登堂入室了。颜回说的这个“无”,就是“不”的意思;自我称赞、自我表扬,叫做“伐善”。“无施劳”,就是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意思。所以,颜回的唱词就是:“我愿意不称赞自己的善事,不以劳苦施加给人”。

从这里可以看到,颜回对于自己的善都不放在心上,不会自我吹嘘、自我表扬、自我显示,始终保持着谦卑的状态做人,永远都是以谦敬的态度待人。没有傲慢,也不会看不起别人,连这个“施劳”的事都不做。不找人麻烦,不让人代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见,颜回真是一位非常谦恭,虚心好学的谦谦君子。

在两位弟子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后,性急的子路拉上了孔子,要孔老师也来唱一段:“愿闻子之志。”子路说,我们也很想听听,老师您的志愿是什么?不愧为老师呀,孔子的唱腔别具一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者安之”——抚恤老人,使老年人得其安。“朋友信之”——用诚信对待朋友,与朋友交往,劝善规过,信实无欺,以真心对待朋友。“少者怀之”——用仁慈厚待少年人,使他生起感怀之心。

师生三人各唱一段,言志明志,高低不一,层次不同,可谓是一部精彩的“言志三重唱”。子路轻财重义,人人可学。颜子比子路要高了,颜子有善而不自称,卿大夫守着谦恭就当如此。卿大夫是当官的为国之人,对于国君理应有一种谦敬的态度,自己的善心、善言、善行,以及向善的好处、优点,尽量不要自我张扬,少说多做,一切让别人去评说。相信国君乃至百姓一定能够看得清楚。善恶好坏,自有评说。颜回不仅无伐善,还无施劳,爱护人民,体贴人民,不给人民以过分的劳累与负担,这也是国君应该具备的志愿。从颜回的志愿可以看出,颜回不愧为当卿大夫、当国君的大德贤人啊。尽管命运给颜回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后没有当上卿大夫和国君,只是一个贫寒的圣贤学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颜回的德行与学问,如果在有道之邦,那他足以成为一个定国安邦的大臣,可以辅佐国君,可以平定天下,这是大德大才。但是他守着谦恭,而且看到现在不是入世之,他就归隐。颜回寿命不长,三十岁就走了,这并不能否认这个“大德贤人”的历史地位。

  孔子是大圣人,他能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将社会上的老中青三代,全都看作一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思想境界远远超越两位学生。说实在的,孔子不仅看所有的人是一家人,真的还看到了所有人跟自己连成一体。他真的做到了“仁者爱人,爱人如己”。这个是最高的境界,是回归到宇宙一体的境界,也是一个圣的境界。

从师生言志三重唱里,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忘”字——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子路能做到忘物,对于车马衣裘一点不在乎,他重的是道义。《论语下酒》119颜子无伐善,就忘善。自己好了,也没有认为自己好。说老实话,颜回已经没有了善恶好丑的分别心,当然更没有执着。反观子路做到的只是放下对物的执着,但是还有分别——子路没有忘善,还有善恶的分别。孔子是圣人忘己,不仅没有善恶好丑的分别,连人我的分别都放下了,真正进入“不二法门”。孔子将天下当做自己。孔子曾经对颜回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也充分说明圣人忘己。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言志三重唱,和谐三重奏。

 

201709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