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行》之七:织金溶洞(4)

标签:
织金洞奇观迎宾厅讲经堂日月同辉 |
分类: 轮纹晴 |
《黔之驴行》之七
织金溶洞(4)
文/图
好了,我们现在进入了织金洞。
好大啊,这是广场还是洞穴?阿蔡疑惑着……
我们已经知道,织金洞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属于高位旱溶洞。所以,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被誉为“岩溶瑰宝”、“溶洞奇观”。
织金洞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溶洞之王”,在于它在世界溶洞中具有多项世界之最。如整个洞已开发部分就达35万平方米;洞内堆积物的多品类、高品位为世间少有;洞厅的最高、最宽跨度属于至极;神奇的银雨树,精巧的卷曲石举世罕见。最大的景物是金塔宫内的塔林世界,在1.6万平方米的洞厅内,耸立着100多座金塔银塔,而且隔成11个厅堂。金塔银塔之间,石笋、石藤、石幔、石帏、钟旗、石鼓、石柱遍布,与塔群遥相呼应。洞内空间开阔,岩质复杂拥有40多种岩溶堆积形态,包括世界溶洞中主要的形态类别,被称为“岩溶博物馆”。
织金洞主要分为十个景区,过了迎宾厅,就有讲经堂、琵琶宫、塔林洞、万寿宫、望山湖、江南泽国、雪香宫、灵宵殿、广寒宫、十万大山。
好了,现在听阿蔡慢慢讲解织金洞。
这里是迎宾厅。
迎宾厅长137米,高度最大有71米,平均有55米,宽度最大处有73米,平均宽度63米,面积有3015平方米,总容积为168732立方米。主要呈现钟乳石景观特征,内有很多巨型或大型石笋和壁流石,内中主要典型景点有:大力神杯、日月同辉等。
由于洞口阳光照射,厅内长满苔藓。岩溶堆积物如巨狮、玉蟾、岩松。厅顶有直径约十米的圆形天窗,阳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千万万个金钱,称“圆光一洞天”,又名“落钱洞”。侧壁旁一小厅,中有一棵十余米高的钟乳石,形如核弹爆炸后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名“蘑菇云厅”。厅内还有直径约四米的圆形水塘,站立塘边,可观看塘中如林石笋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这里有个新景点:日月同辉。你看——这里有两个天窗,一为我们入口的洞穴口,叫“太阳”,二为“月亮”。那个“月亮”就是“圆光一洞天”,高36.5米,圆洞口呈椭圆形,长轴长约30米;短轴长有20米。据说,刚发现织金洞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月亮”,所以人们也不会将现在的织金洞入口大洞叫“太阳”。后来,在雨水的冲击下,那个“月亮”就慢慢升起来了——老天给织金洞送来了一个新景点!
好,刚刚进入洞内,让眼睛适应一下。洞内洞外光线相差很多,慢慢走,当心脚下。“日月同辉”象征着吉祥如意,好事连连。让我们耐心走,仔细看吧……很多景点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只有亲临奇景才会有奇妙的体验与理解。
这里的景点名叫“讲经堂”。
“讲经堂”长约二百米,宽五十米,因岩溶堆积物如罗汉讲经而得名。在这中间有一面积三百平方米的水潭,被钟乳石间隔为二,名“日月潭”,系全洞最低点。潭中岩溶物高二十余米,底部围大十余米,形如三层宝塔,顶端坐一佛,如聚神讲经。东侧半圆形石台上众多罗汉齐集谛听,有的手捧经卷,有的托腮凝思,有的问讯于邻,有的低头默想。洞壁如七色俱备的天然壁画,呈山峦、林海、田野诸景。潭北为陡坡,石径盘旋而上,伸手可触顶棚,名“摩天岭”。左侧有九根石柱,毗邻成排,形如蟠龙,从洞底直抵顶棚,叫“九龙撑天”,是全洞洞顶最矮处。
201510
岩溶博物馆
地质史诗的标本
弯弯的月亮爬上来
我的太阳,那就是你!
日月同辉
日月同辉,太平盛世
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