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之驴行》之二 不熄烽火(9)

(2017-06-17 05:18:13)
标签:

息烽集中营

玄天洞

孝斋

猫洞

义斋

杂谈

分类: 轮纹晴

《黔之驴行》之二

不熄烽火(9)

 

文/图   阿蔡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玄天洞”离这里有点距离,但它也是息烽集中营的一个部分。我们今天虽然无法去参观“玄天洞”,不过,这里的讲解员给了我们一个比较详尽的介绍:

“玄天洞”在南望山脉段的一座大山上。《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从远处看,“玄天洞”像是山张着嘴,在洞内看,“玄天洞”好似一口反扣着的锅。“玄天洞”的出名始于明朝末年,时有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云游此,见此古洞,认为是一个修仙炼道的好地方,便不离去,就地请人在洞内修建两间小屋,利用剥下的树皮盖顶,取了一个很随意的名字:木皮庵。这里供奉的是道家祖师之一的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大帝),故也叫玄帝庙。自此,“玄天洞”香火日盛,并不断扩修,最盛时,这个3400平方米的洞内,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即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3间,外加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洞内供奉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玄武大帝、李老君、丘祖(丘处机),后殿供玉皇大帝,玉皇两侧为金童玉女及四大天王。

“玄天洞”左侧又有一洞,洞内一块钟乳石像一老妇,《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有人将之尊为地母,就在洞前修了一座地母庙。作为“玄天洞”的配建,山下还有“三清宫”,又称塔脚寺。抗日战争时期,“玄天洞”成为“息烽集中营”的监牢之一。193810月至1946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贞、幼子杨拯中及在狱中出生的幼女杨拯桂在这个与世隔绝的隐秘山谷被囚禁近8年。

 转过头就是“爱斋”,虽然这个名字听起甚为浪漫,但是才走到门口,我们就已经头皮发麻了。院子入口处两个巨大无比的木笼,阴森森的告诉参观者,这里没有爱,只有孽。一大一小两个木笼,应该是分为单人牢笼和集体牢笼,这是息烽集中营首任主管何子桢的创举,主要为一些重要犯人放风所用,如今黑黢黢的木笼立在瓢泼雨水里,仿佛在无声控诉那些惨绝人伦的过去。

何子桢号称“屠夫”,在他手下被折磨致死的人不在少数,戴笠怕对外不好交代,就调任了周养浩继任息烽集中营主任。《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这位毕业于上海法学院的高材生,作为戴笠的江山老乡,毛人凤的侄女婿,周养浩被称为“书生杀手”,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

不过,跟何子桢只管整人相比,周养浩在息烽当了4年集中营主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建立了一套监狱管理制度。以前的息烽集中营,犯人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放风,其余时间除了审讯过堂,就在监牢里待着。周养浩认为不能让犯人天天这么待着,于是开始改革狱政,在狱内成立了许多生产机构,取名为“复活工厂”,分为铅印、石印、雕刻、缝纫、布鞋、草鞋、卷烟等8个单位,规定每名“犯人”必须参加劳动。

周养浩将“犯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服从管理,能够在工厂干活的犯人,称为“修养人”,他们工作室计件报酬,发给代用券,在集中营内部使用,并可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自由活动,另一类犯人主要是地方党和一些重刑犯,他们多数是不服从管理的,仍然像以前一样整日被关在号子里。

这是当年的“孝斋”,这里设监房10间,曾经关押过200多人。这里的正房先后设立了印刷厂、卷烟厂、缝纫厂、制皂厂等。张露萍也在“孝斋”里干了四年。当时,息烽监狱里生产的“四一”牌香烟畅销贵州。如今,我们走近了阴森的“孝斋”,里面还有几户人在里头自产自销“四一”牌香烟呢。简陋的包装,老旧的柜台,还有昏黄的灯光,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幽暗,那么怀旧。

这里是女监“义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巾帼英雄张露萍、小萝卜头宋振中、监狱之花孙孟达等曾被关押于此。对于她们的事迹,阿蔡以后再慢慢叙说。

这里需要特别介绍一下——“猫洞”

在牢房的附近有一处天然山洞,集中营内称为“猫洞”,《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这里曾经被军统特务改变成对烈士行刑的场所。“猫洞”洞深达十几米,内部有几间房子大。我们现在站在洞口,完全可以想象得出这座人间地狱当时的惨景。由于在洞内拢音,不易暴露,军统在解放前撤离集中营时,在此地就对烈士进行了集体杀害,然后堵住了洞口,解放后发掘时洞里的遗体犹在。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烈士,现在附近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雕像,在下面埋葬着这些烈士的遗骨。

这里,阿蔡摘录一段新闻报道,以增加对猫洞的补充:

新华网贵州频道627日电  息烽集中营纪念馆杜馆长日前告诉记者,他们将委托贵州省考古所对馆内一个神秘的洞穴进行考古发掘。

这个天然的洞穴名叫猫洞,50余年前,曾被军统用作刑讯室。194611月,军统撤离息烽时,用胶泥将该洞封填。解放后,曾在洞内胶泥中掘出人骨,部分人骨出土时还戴有镣铐。

军统为什么要将洞封填?为揭开这个谜底,息烽集中营已委托贵州省考古所和省文物研究中心制订考古发掘方案。

据介绍,息烽集中营被形容为“血雨腥风杀人场”,猫洞是重禁闭室,洞中有阴森、潮湿的水牢和12种惨绝人寰的刑具,由于隐蔽性较好,洞内即使发出撕心裂肺的叫声,外面也无法听到。

息烽集中营先后关押中共党员、爱国人士1200多人,屠杀600多人,400多人下落不明。专家介绍,军统撤离前曾大规模屠杀“囚犯”,大量尸首有可能弃置在猫洞内。另外,内中极可能藏有机密。(黄震)

 

201510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戴笠题词: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刘谦手迹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耸人听闻的猫洞集中营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猫洞:息烽集中营的屠杀场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抗争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军统特务的攻心战术

《黔之驴行》之二 <wbr>不熄烽火(9)

孙总理的遗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