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文化(上)

标签:
面具文化宝山国际民间博物馆旅游轮纹清 |
分类: 抹云楼 |
面具文化(上)
撇开面具的文化意义,从本质上说,面具就是一种用于遮挡、保护面部的外罩,简单地可以称为:护脸的器具。老百姓则直截了当地将其称为“假面”、“野狐脸”。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它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观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一直来为全世界学术界所重视。唐朝段安节有《乐府杂录•驱傩》记载:“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
宋朝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一中也有记载:“政和中大傩,下桂府进面具。”客观的说来,我国是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面具的原型和影子,它仍然在我国民众的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它最早出现于遥远的古代。在全球范围内,许多部落和部落的面具通常是把雕刻和绘画结合在一起,从中创造了许许多多颇为精彩的作品。在我国,面具文化通常被称为傩文化(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称谓)。面具的出现是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表明了人们已从表面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迈进。
人们敬畏天地、敬畏神灵、敬畏圣人的心态。愚昧的时代缺乏科学的理性思维,人们执着地崇拜着天地神灵以及圣人大人,因而祭祀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安慰与追求形式。面具作为天地神的寄托,常被人们放置于庙宇或圣坛中受人朝拜。与此同时,面具祭祀的神圣之意也就在祭祀面具中被充分而夸张地表现出来了。
战争就意味着掠夺、毁灭、死亡、破坏。人们憎恨战争,就将战争面具做成了一种充满了怨恨,或者令人生畏、毛骨悚然的“面相”。一方面,战争面具表达了人们反对战争、厌恶战争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寄托着人们想通过战争面具的狰狞面目来吓退敌人的希望与目的。在古希腊、古罗马,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古人就常用战争面具、古怪的战盾和绘有吓人的战争面具图案的士兵战盔来抵抗敌人、吓唬敌人。在古日本,士兵的头盔也辅有战争面具。
在宝山的顾村公园,有个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物馆,真值得一看!
韩国面具颇具特色
我国山东的西海龙王面具
我国各地的面具展览
亚洲的面具
韩国历届总统的面具
你认识吗?这些韩国总统。
狂欢节上有梦幻彩车,还有梦幻面具呢!
世界上,只要有节日狂欢,就会有面具文化。
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内的展品
飘动的音符
龙船文化也是民间文化的主调
文化无界,艺术无界,面具也无界。
2010,博物馆与中国上海世博会同生
青海土族人的面具文化表演
傩文化的主流就是面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