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2012-01-02 13:32:30)
标签:

云南

陆良

爨乡文化

旅游

轮纹清

杂谈

分类: 轮纹晴

《七彩云南》之一

 

爨乡文化(上)

 

文:阿蔡

图:阿蔡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飞到昆明已经晚上了,急匆匆吃过晚饭,导游拉着我们来到陆良圣邦大酒店住宿。陆良,阿蔡第一次来,很不熟悉。不过,听导游说,陆良是爨乡,这里有“爨文化”——这下,阿蔡反倒有点熟悉了。好啦,先查一下陆良的有关资料吧: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南盘江上游,北与马龙县、麒麟区接壤,东与罗平县为邻,南与师宗县、石林县相连,西与宜良县为界。全县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最高点为龙海山海拔2687米,最低点为万家河石板潭海拔1640米,县城海拔1850米。据《云南省陆良地志资料》记载:“陆良,夏属梁州外境,故元陆梁州,取夏属梁州之义”,“时值六月阴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句,逐易‘陆’为‘六’,易‘梁’为‘凉’,取清凉之义”。“凉”义近于薄,文嫌不驯,改“凉”为“良”。1913年设陆良县。

    在陆良坝子里,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陆良特产三样奇,名目变换各不一。密香梨原叫细皮梨,风参子又叫金线鱼。有样东西最有趣,水馓子变成糖麻衣”。这首民谣道出了陆良的三宗风味特产:密香梨、金线鱼和麻衣馓子。其实,陆良的特产也不是很特别的东西,陆良的最为特别之处就是这里人的有一个很特别的姓——爨!

    爨——你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意思?会写吗?《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哈哈,就凭这个“爨”字,阿蔡就可以给你介绍一番了(所以说,阿蔡有点熟悉陆良了)。“爨”读作CUAN,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三个解释:第一,烧火煮饭,如分爨,如旧时指兄弟分家过日子——分居异爨;第二,灶,如执爨;第三,姓。关于它的写法,阿蔡开始也不太清楚,真是太难写了。到了陆良才知道,你只要随便问一下当地人,他们就会给你念出一段顺口溜。你如果理解了这段顺口溜,自然会写这个字啦:

興字头,林字腰;

大字下面放火烧。

哈哈,会写了!繁体的写法就是:用高兴(興)的“興”的头做“头”,接下来写“林”字(作腰),下面就是“大”“火”烧啦。当然,简体字爨,就得用简体的“兴”做头啦。这个爨字真的很难写,阿蔡专门问过当地人(有没有简捷的写法),他们都说这是最为简捷的写法:“爨”。有的人为了省事,干脆就避开这个繁琐的字,直接用汉语拼音字母来简写“爨”字,比如我们这次的导游就姓爨,她就用汉语拼音来签署名字的。呵呵,真有点意思。不过,对于“爨”,书法家的写法倒有很多种呢,有空我们可以细细研究它的。

    说到“爨”,就不能不说“蠻”,简体字就是“蛮”字。“蠻”的意思我们懂的:一是,粗野、不通情理;二是,我国古代指南方的民族;三是,鲁莽、强悍;四是,方言中“很”、“挺”的意思。《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关于“蠻”的写法,同样也有个顺口溜:

扁担头,二口腰;

以虫为食把虫挑。

这个好理解,也比“爨”好写一些了:一点一横作为扁担的“头”,“二”、“口”两字为腰,两个“绞丝”作为“虫”挑成一个担子,而下面一个“虫”字却是用来做“吃食”的!呵呵,爨蠻人以虫子作为吃食?不对,这里的“虫”的原来就是“动物”的意思(那当然可以吃啦……)

    爨氏原为南蛮彝族中的豪强。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爨氏就开始发展壮大了。随着爨文化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后期的爨氏就成了南中地区统治集团的统称。考察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爨氏所统治的居民中,彝族是主体民族,因而在历史上也将彝族人称为“爨人”。爨氏以昆明、四川为中心建立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政权,这个政权史称为“爨氏政权”。

    其实,爨族是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族群,当时其统治阶级与孟、雍等家族各霸一方。爨氏,东晋时独霸宁州(现在的曲靖地区),其势力所控制的地区称爨地。道光《云南通志·南蛮志·种人》说:“爨,无姓氏,其称爨者,从主姓耳。”也就是说,爨族是由生活在爨地并以有亲缘关系的部落族群组合而成的。东晋以后,爨氏内部互相争夺、兼并、分裂,至唐代初叶分为东爨和西爨,唐朝时期爨族内部也有乌蛮、白蛮的称呼。

    “爨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国云南曲靖陆良地区爨人的文化与文明。《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爨人,作为云南历史发展的一座伟大桥梁,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在四百多年时间里,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将滇文化、夜郎文化与巴蜀文化融于一体,独创了光辉灿烂的爨文化,填补了云南文化发展史上长达四百余年的空白,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历史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们称曲靖陆良地区为‘爨地’或‘爨乡’。爨文化是爨氏统治南中地区期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主要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一般认为,爨氏与南中其他大姓一样,本为中原移民。他们分别在庄跷入滇、秦开五尺道、汉武开滇、武侯定南中等不同时期,以戍军、屯垦、商贾、流民等方式进入南中,并通过变服从俗和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等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夷化”,成为南中的豪族和实际的统治者。有关爨氏的最早记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策·魏策》中的爨襄,而史籍中关于南中爨氏活动的最早记录可能要算是三国时期的爨习了。诸葛亮南征时,擢用拥蜀派南中大姓,爨习因协助平叛而功授官属,爨氏成为南中有权势的大姓之一。从西晋咸和八年(333年)爨彪、爨琛任交州刺史起,直至唐天宝蒙诏灭爨,爨氏父子世袭相传,实际统治云南达400多年,成为研究云南地方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国家重点文物“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俗称“两爨碑”)为代表的爨文化,也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独特文化现象的重要内容。

 

(文中插图无本博客水印的均来自网络)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爨龙颜碑(网络图片)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爨底下村,在北京附近,也许与爨乡有牵连吧?(网络图片)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两爨碑拓片(来自网络)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爨人用的石磙子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爨氏浮雕就在里面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简介爨氏浮雕


《七彩云南》之一:爨乡文化(上)

陆良圣邦大酒店,我们下榻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