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成都

(2008-06-06 06:06:32)
标签:

成都人

地震

我的情感梦想

情感

分类: 活在北美

我的成都

谐和

从来没有喜欢过余秋雨这样的作者,也没有喜欢过象贾樟柯这样的导演。

可是,看到他们对成都和成都人的感受和评价,却觉得他们写得”太巴实“了!

成都,确实是这样一座古老和现代融合得很巴实的城市;成都人,
代表着四川人的乐天,幽默,悠闲安逸之中又不失干筋火旺失打失干
的,巴巴实实的 ---人。

四川,由明末战乱时期人口剧减至”万户萧疏鬼唱歌“,至如今成为全国人口第一
大省的一亿多人,靠的是那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物产,靠的是那里勤劳
朴实,乐天幽默的人民。

这次地震灾害,毁掉了四川盆地,天府之国边沿上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

心痛,
心尖痛,
心尖尖痛!

以前经常坐火车(宝成线)或汽车经过成都北面的那片”绵阳专区“和”温江平原“,

那片因蜀太守李冰父子的功绩而受惠的千万顷良田。”沟血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
油,粳稻莫莫“(左思《蜀都赋》)。

连成一片,看不到边的水稻田,一年三季都不闲着,绿油油,亮闪闪。远远的村落,
无一例外地被青翠的竹林环抱着,花花绿绿的孩子们在青翠中奔跑喧闹。

春天里的油菜花,满山满谷,夏天里的各种蔬菜水果,采摘不完。

土地肥得流油,插根扁担在地里也能长出参天青竹。气候宜人温暖潮湿,很少有大
风大雨的日子。绵绵不断的细雨,就生出了许许多多诗词歌赋,麻将牌桌和嘻嘻哈
哈的龙门阵。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气候,惊人地造就着生殖率:动物,植物和人群,
无一例外地兴旺着,毫不费力气地生育着成长着。

简单容易的生活,造就了什么也不在乎的幽默性格,天塌下来了,也不忘说点笑话,
”冲哈壳子“。

不忘那走在滑几几的稀泥田埂上,坐在那竹林环抱的农家小院,凉凉的竹椅嘎嘎响
著。旁边的大箩筛里,白肥的□宝宝细细地嚼着桑叶,沙沙声悦耳。竹桌上的老荫
茶热气腾腾。热情的主人婆婆端来”新”米煮的红薯干饭,香喷喷的□肉炒蒜苗,清
爽的泡罗布泡辣椒。

四川的普通人,就是这么好客,就是这么熟练地侍弄着他们的生活。

地震的电视上,看着那些老乡们的面孔,是那么亲切熟悉,听着他们土气的乡音,
不禁潜然泪下。

有了我们的国家和海内外同胞的关心支援,有了乐天达观勤劳的四川人,灾难以后
是重建的家园,更美的家园。

========================================================================
余秋雨:《五城记》

三、成都

  对整个中国版图来说,群山密布的西南躲藏着一个成都,真是一种大安慰。
  我初次入川,是沿宝成铁路进去的。已经看了那么久的黄土高原,连眼神都已
萎黄。山间偶尔看见一条便道,一间石屋,便会使精神陡然一震,但它们很快就消
失了,永远是寸草不生的连峰,随着轰隆隆的车轮声缓缓后退,没完没了。也有险
峻的山势,但落在一片灰黄的单色调中,怎么也显现不出来。造物主一定是打了一
次长长的瞌睡,把调色板上的全部灰黄都倾倒在这里了。
  开始有了隧洞,一个接一个,过洞时车轮的响声震耳欲聋,也不去管它,反正
已张望了多少次,总也没有绿色的希望。但是,隧映d为什么这样多呢,刚刚冲出一
个又立即窜进一个,数也数不清。终于感到,有这么隆重的前奏,总会有什么大事
情要发生了。果然,不知是窜出了哪一个隧洞,全车厢一片欢呼:窗外,一派美景
从天而降。满山绿草,清瀑飞溅,黄花灼眼,连山石都湿渌渌地布满青苔。车窗外
成排的桔子树,碧绿衬着金黄,硕大的桔子,好像伸手便可摘得。土地黑油油的,
房舍密集,人畜皆旺。造物主醒了,揉眼抱愧自己的失责,似要狠命地在这儿补上。

  从此,我们一刻也不愿离开车窗,直至成都的来到。
  有了一个成都作目的地,古代的旅行者可以安心地饱尝入川的千里之苦了。蜀
道虽难,有成都在,再难也是风雅,连瘦弱文人也经受得了。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它远离东南,远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
只知紧紧汇聚,过着浓浓的日子,富足而安逸。那么多山岭卫护着它,它虽然也发
生过各种冲撞,却没有卷入过铺盖九州的大灾荒,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
只因它十分安全,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较少刺激,就永远有着麻辣的
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这里的话题甚多,因此有那么多茶馆,健谈
的成都人为自己准备了品类繁多的小食,把它们与历史一起细细咀嚼品尝。
  成都的名胜古迹,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游子的遗迹。成都人挺大方,把它们仔
细保存,恭敬瞻仰。比之于重庆,成都的沉淀力强得多。正是这种沉淀力,又构建
了它的稳健。重庆略嫌浮嚣。
  重庆也有明显的长处,它的朝天门码头,虎虎地朝向长江,遥指大海,通体活
气便在这种指向中回荡。沉静的成都是缺少这种指向的,古代的成都人在望江楼边
洒泪揖别,解缆挥桨,不知要经过多少曲折,才能抵达无边的宽广。
  成都的千古难题至今犹在:如何从深厚走向宽广?

=======================================================================

贾樟柯:我很喜欢成都,整个城市非常安静,节奏非常缓慢。它保留了很多中国人
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传统节奏,不管你收入差距有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
成都人讲究安逸,这是他们的一个奋斗目标,特别好,特别享受生活。有时候,就
算是安逸的生活会被各种原因改变,但是他们始终能乐观地面对,我觉得这一点挺
感动人。成都当然也有贫富差异,也有不同收入人群的矛盾,但每个收入的人群都
很平静,都能找到快乐,这种生活方式很中国。中国可能有的城市物质欲望比较大
一些,不能说成都没有欲望,但是它的处理方法比较好,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
乐。

======================================================================

谐和

从来没有喜欢过余秋雨这样的作者,也没有喜欢过象贾樟柯这样的导演。

可是,看到他们对成都和成都人的感受和评价,却觉得他们写得”太巴实“了!

成都,确实是这样一座古老和现代融合得很巴实的城市;成都人,
代表着四川人的乐天,幽默,悠闲安逸之中又不失干筋火旺失打失干
的,巴巴实实的 ---人。

四川,由明末战乱时期人口剧减至”万户萧疏鬼唱歌“,至如今成为全国人口第一
大省的一亿多人,靠的是那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物产,靠的是那里勤劳
朴实,乐天幽默的人民。

这次地震灾害,毁掉了四川盆地,天府之国边沿上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

心痛,
心尖痛,
心尖尖痛!

以前经常坐火车(宝成线)或汽车经过成都北面的那片”绵阳专区“和”温江平原“,

那片因蜀太守李冰父子的功绩而受惠的千万顷良田。”沟血脉散,疆理绮错,黍稷油
油,粳稻莫莫“(左思《蜀都赋》)。

连成一片,看不到边的水稻田,一年三季都不闲着,绿油油,亮闪闪。远远的村落,
无一例外地被青翠的竹林环抱着,花花绿绿的孩子们在青翠中奔跑喧闹。

春天里的油菜花,满山满谷,夏天里的各种蔬菜水果,采摘不完。

土地肥得流油,插根扁担在地里也能长出参天青竹。气候宜人温暖潮湿,很少有大
风大雨的日子。绵绵不断的细雨,就生出了许许多多诗词歌赋,麻将牌桌和嘻嘻哈
哈的龙门阵。这样的土地这样的气候,惊人地造就着生殖率:动物,植物和人群,
无一例外地兴旺着,毫不费力气地生育着成长着。

简单容易的生活,造就了什么也不在乎的幽默性格,天塌下来了,也不忘说点笑话,
”冲哈壳子“。

不忘那走在滑几几的稀泥田埂上,坐在那竹林环抱的农家小院,凉凉的竹椅嘎嘎响
著。旁边的大箩筛里,白肥的□宝宝细细地嚼着桑叶,沙沙声悦耳。竹桌上的老荫
茶热气腾腾。热情的主人婆婆端来”新”米煮的红薯干饭,香喷喷的□肉炒蒜苗,清
爽的泡罗布泡辣椒。

四川的普通人,就是这么好客,就是这么熟练地侍弄着他们的生活。

地震的电视上,看着那些老乡们的面孔,是那么亲切熟悉,听着他们土气的乡音,
不禁潜然泪下。

有了我们的国家和海内外同胞的关心支援,有了乐天达观勤劳的四川人,灾难以后
是重建的家园,更美的家园。

========================================================================
余秋雨:《五城记》

三、成都

  对整个中国版图来说,群山密布的西南躲藏着一个成都,真是一种大安慰。
  我初次入川,是沿宝成铁路进去的。已经看了那么久的黄土高原,连眼神都已
萎黄。山间偶尔看见一条便道,一间石屋,便会使精神陡然一震,但它们很快就消
失了,永远是寸草不生的连峰,随着轰隆隆的车轮声缓缓后退,没完没了。也有险
峻的山势,但落在一片灰黄的单色调中,怎么也显现不出来。造物主一定是打了一
次长长的瞌睡,把调色板上的全部灰黄都倾倒在这里了。
  开始有了隧洞,一个接一个,过洞时车轮的响声震耳欲聋,也不去管它,反正
已张望了多少次,总也没有绿色的希望。但是,隧映d为什么这样多呢,刚刚冲出一
个又立即窜进一个,数也数不清。终于感到,有这么隆重的前奏,总会有什么大事
情要发生了。果然,不知是窜出了哪一个隧洞,全车厢一片欢呼:窗外,一派美景
从天而降。满山绿草,清瀑飞溅,黄花灼眼,连山石都湿渌渌地布满青苔。车窗外
成排的桔子树,碧绿衬着金黄,硕大的桔子,好像伸手便可摘得。土地黑油油的,
房舍密集,人畜皆旺。造物主醒了,揉眼抱愧自己的失责,似要狠命地在这儿补上。

  从此,我们一刻也不愿离开车窗,直至成都的来到。
  有了一个成都作目的地,古代的旅行者可以安心地饱尝入川的千里之苦了。蜀
道虽难,有成都在,再难也是风雅,连瘦弱文人也经受得了。
  中华文明所有的一切,成都都不缺少。它远离东南,远离大海,很少耗散什么,
只知紧紧汇聚,过着浓浓的日子,富足而安逸。那么多山岭卫护着它,它虽然也发
生过各种冲撞,却没有卷入过铺盖九州的大灾荒,没有充当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
只因它十分安全,就保留着世代不衰的幽默;只因它较少刺激,就永远有着麻辣的
癖好;只因它有飞越崇山的渴望,就养育了一大批才思横溢的文学家。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这里的话题甚多,因此有那么多茶馆,健谈
的成都人为自己准备了品类繁多的小食,把它们与历史一起细细咀嚼品尝。
  成都的名胜古迹,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游子的遗迹。成都人挺大方,把它们仔
细保存,恭敬瞻仰。比之于重庆,成都的沉淀力强得多。正是这种沉淀力,又构建
了它的稳健。重庆略嫌浮嚣。
  重庆也有明显的长处,它的朝天门码头,虎虎地朝向长江,遥指大海,通体活
气便在这种指向中回荡。沉静的成都是缺少这种指向的,古代的成都人在望江楼边
洒泪揖别,解缆挥桨,不知要经过多少曲折,才能抵达无边的宽广。
  成都的千古难题至今犹在:如何从深厚走向宽广?

=======================================================================

贾樟柯:我很喜欢成都,整个城市非常安静,节奏非常缓慢。它保留了很多中国人
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传统节奏,不管你收入差距有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
成都人讲究安逸,这是他们的一个奋斗目标,特别好,特别享受生活。有时候,就
算是安逸的生活会被各种原因改变,但是他们始终能乐观地面对,我觉得这一点挺
感动人。成都当然也有贫富差异,也有不同收入人群的矛盾,但每个收入的人群都
很平静,都能找到快乐,这种生活方式很中国。中国可能有的城市物质欲望比较大
一些,不能说成都没有欲望,但是它的处理方法比较好,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
乐。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