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陈劲松的建房之道:令我感动的32㎡

标签:
房产大浴缸boss贫民住宅张智强香港杂谈波士堂唯众传播 |
分类: 《波士堂》最新闻 |
星期天,在香港油麻地百老汇电影资料中心,参加 张智强先生的新书《My 32㎡Apartment》分享会。张智强是一个有个性的香港建筑师,早在六年前“长城脚下的公社”他就设计了其中的“箱宅”。为此,把32㎡的空间折腾出无穷的创意是意料中事,并无太多的意外,真正令我感动的这32㎡住宅的特别之处,是他三十年在其中真正居住的故事和他居住的价值观。
张智强先生(Gary)说,香港人的居住空间一直非常紧张,普遍人家也就是在这30—70㎡的空间中居住,而香港又是一个极物质主义的地方,人们一旦有钱就换大屋,换豪宅。而三十年他一直居住在这个32㎡,就是不换大屋,想的是亲身体验小空间的适应性和可能性,而他的实践可以证明,32㎡可以做到“豪宅”的一切可能,而且更方便,亲切和cool。
32㎡可以做到什么?
——20个访客的鸡尾酒餐会
——2个双人床的卧室
——1个像样的家庭影院
——1个步入式的衣帽间
——带有大浴缸的卫生间
——图书馆和工作室
——带大吊床的游戏空间
——1个教室(Gary也是港大的客座教授)
……
所有这些都在这32㎡之中实现。这32㎡的空间历史,体现了人与空间真正的互动史,处处闪耀着真实的智慧、力量和光芒。
Gary的实践与目前中国人的居住潮流正好反向,这种明显的反差,突显这32㎡非同凡响的意义。
一、
Gary说,这32㎡是他从小居住的家,现在父母和兄妹搬走了,就成为了他自己的家。这种唐楼(旧式筒子楼)有着许多回忆和故事,而他目前的改造也是故事的一个延续。他说大多数的朋友可不是这样,他们不停地搬家。他想再出一本书来描述一个朋友的搬家史,几乎一年一搬。不断搬家,就要考虑一下:你只是一个过客,因此要考虑不断买和卖;想卖个好价钱,你就要考虑买家的喜好。而不是自己的喜好;最终所有人都住在差不多的房子里(太特别,没法卖),想着下一次要搬到哪里?想寻找家,但哪里是家呢?
二、
在不断放大的潮流中,突然遭遇Gary的32㎡,我们会显得措手不及和底气不足。
——越来越大的房子,真的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幸福吗?俗语讲:“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意思是自己的窝,充满了时间的记忆。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啊,这是不可取代的?
——什么是中国城市住宅的真正解决方案?是不断地放大户型吗?是低密度豪宅吗?是像日本那样密密麻麻的农民房吗?是像新加坡那样的花园城市吗?我们有什么条件不断地扩大城市的边界?所谓“中低收入,中小套型”难道就意味着贫民住宅吗?
三、
我们都喜欢用超大的浴缸泡澡,可是它的确占用了太大的面积,而泡澡的时间,平均下来每天也就是十几分种,剩下来的时间这个空间不就是浪费了吗?于是,大家只能放弃。可是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个大浴缸占用空间的多重多功能使用?
“空间”的真正意义总是与“时间”相联系的,或者说“空间”只有使用才有意义,而使用空间的多种活动都是以时间为标尺和计量的。
我们城市建设之所以浪费,大而不当,就是不考虑空间的这一时间特征。比如夜晚空无一人的CBD,卧城和公园不公,小区内停车场的堵塞和空置,……等等问题,其本质不就是在空间与时间问题上的错位吗?
张智强先生的这32㎡位于香港北角的城市中心区域,这不正是未来城市中心公寓的模型吗?——白领能买得起,方便住,兼顾上班和生活,同时占领核心的商业资源,空间趣味和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