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5月24日新装亮相,敬请期待!

标签:
上班这点事第一财经唯众传播导演手记大学生就业招聘校园 |
分类: 《波士堂》节目预告 |
为了他们,我愿意!
-----《上班这点事》导演 陈哲手记
一、写在最初
《上班这点事》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两年的寒暑,作为一个从节目诞生之始就一直在栏目的导演,说句实话,打从心里喜欢这节目。不是自卖自夸,是因为工作其中,乐于其中,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对于我,也是莫大的财富。因此,当我得知节目要大改版的消息后,第一反应首先是不舍,其次是有点失落,第三是对新版节目未来未知的彷徨。但我知道,我们一定要,而且会做得更加出色。
于是新版《上班这点事》诞生了,我们姑且称之为《上班这点事》前传,原来的节目我们是为上班族服务,让他们来吐露心声,发泄愤懑,亦或者答疑解惑。现在,我们为准上班族服务,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寻找到他们理想中的工作。为此,我们每天都充满了干劲。
二、我好想好想帮他们
2009年2月,第一批大学生来栏目组面试。
我们第一次发现,大学生比我们想象中要能干得多,可爱得多,但在言语中不时地透露出对前途不可知的茫然和无奈。坐在面前的每一位大学生都让我们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求职的年代,招聘会,简历,散落在我脑中的每一个角落。不知是哪位同事说了句:“看见他们,突然让我感到我们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我好想好想帮他们!”冲着这句话,我们又连续熬了N个通宵…
2009年3月初,第一组外景任务拍摄。
终于外拍了,节目终于开始走上了第一步。他们比我想象中更坚强,也更坚持。记得那次的外景任务让选手们在信息极度匮乏的农村推销环保袋,销售卖掉的钱全部捐给嫣然基金。这个让我们导演自己都感到极度苛刻的任务,大学生们没发一句怨言就直接就上路了。期间有遭人白眼,也有被人轰出大门,就连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没有了信心,我清楚地记得选手龚博很认真地说:“我还要进去,我要和他们说,他们出的钱能帮助很多人,他们一定会懂的。”我们感动,我们很感动,因为在我们的面前,是一群多么可爱以及善良的人啊。
2009年3月底,新版《上班这点事》诞生。
节目的录制顺利并且愉快,虽然是紧张的现场招聘,但还保留了《上班这点事》固有的娱乐气场,观众的笑声不绝于耳。但这天对于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我们栏目所有的编导来说,绝对是一场硬仗。让我最难忘的莫过于伯乐团“放鸽子”事件了。我们每期节目都会请到五家用人单位作为伯乐团参加节目,但到了下午1点,突然接到一家企业的电话,他们的管理层因为公司业务关系不能来参加晚上六点的录制。我当时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就是,没事,这么好的节目,这么好的选手,我一定可以在5个小时内找到伯乐。结果,我第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成功了,我自己也不敢相信,如果说我之前的自信是在给自己打气的话,那现在,当这位咨询公司的老板真实地站在我面前时,我已经非常自信且从容地伸出了右手:“欢迎您成为我们的伯乐!”
我记得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
三、我的《人事招聘专员》
2009年4月底,我录完了自己的一期节目《人事招聘专员》。在那一场,我被一位选手感动。
这期节目是比较特殊的一期,整场节目的四位选手中,3号选手一枝独秀最后摘得“金饭碗”满载而归。但现场年龄最小的一位选手袁驰昊却给我印象最深。在录制前,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比较不容易放开的男生。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电话中跟他沟通,我甚至说:“如果是这样的状态,我怕你到节目中会输。”他回答我说:“陈导,你相信我,我一定尽全力做到最好。”结果,他还是输了,但他确实让我看到了他的表现,与其他三位选手的与众不同。晚上我回到家,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谢谢陈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踏上舞台,我努力了,我拼尽全力,虽然输了,没有任何遗憾,真的没有遗憾,虽然没有赢得“金饭碗”,但是得到了宝贵的求职经验。袁驰昊。”当时,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每一位选手我都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我希望每个人都发挥得好,都找到工作,但事实总是不能尽善尽美,可能这就叫缺陷美吧,在节目中你能看到自己的劣势,你能取长补短,向别人学习,这也是收获,他们跟我说“上这个节目收获了很多”,我很满足。
2009年5月5日,我收到了一条QQ简讯,“陈导,我下周要去屈总那实习了,其实我也没有失败,对吗?”我突然恍然大悟,这个节目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你很棒!”我说。
其实做这个节目最大的乐趣,或者说最大的动力就在于,我们能帮助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信任我们,这就是一笔最大的,精神财富。
播出时间:
第一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