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究竟是谁忽悠了“孩奴”时代

(2010-01-19 09:17:41)
标签:

孩奴

教育高消费

经济压力

育儿压力

育儿

分类: 心情客栈

亲子博客推荐之142-新浪首页之二十一

http://sign.liba.com/img_baby264146_1699890.png

http://www.cnr.cn/gundong/201001/W020100118548987953484.jpg

(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时代,又一个新名词诞生了,那就是--孩奴凡是跟孩子有关的字眼,自然吸引我这个当妈人的眼球。“孩奴”一词是随着80后90后结婚育儿后迫于社会经济压力,而出现的一种生活压力,百度上的解释是:用来概括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

宸妈在看了这种解释后不禁自嘲,矫情的理解“孩奴”的意义,是对我们为人父母者的侮辱。受几千年来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经》,大多数凡人,尤其是中国凡人都幸福、自愿的完成这个传统任务:结婚育儿,来延续我们人类的血脉。可叹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光是80后还是70后,凡是为人父母者,谁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中国的父母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哪个不是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但不能说是失去自我价值,而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另一种动力来源。恰恰是这种动力,造就了社会的财富、递进了社会的进步、宣扬了人类的美德。

纵观现代的经济发展,咱们老百姓对精神与物质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解决温饱问题了。俗话说“饱暖思淫逸”,当然此“淫”而彼“淫”,而是指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在物质与精神的追求更高层次。当然追求高层次的生活目标,取而代之就是沦为房奴、车奴、卡奴,甚至下一代的奴役成为孩奴。

那究竟是谁在忽悠了我们这些人为父母者,而成为“孩奴”的代名词呢?

“孩奴”就是现代育儿消费背后引发出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中、低产阶层消费能力面临被严重透支的危险。现代的“奴”,早已失去了人身依附的意义,更多的是生活成本迅速提高而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导致的。

一、被生活水平的提高忽悠了?

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正朝着小康方向前进。与时俱进的经济繁荣,虽然提高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某一社会层面,尤其是小老姓们的生活成本的迅速增大与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却真真实实的摆在生活中。年轻的一代,特别是70后、80后,甚至90后,消费水平“与时俱进”,与收入水平却“与时倒退”。大学生不断民工化的社会现实,越来越显著。

新中国的建设者,我们的父辈们,那些50后、60后们虽然那个苦在先,可甜在后。国家基本上都解决了他们的孩子的入学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基本上都不用担心。可到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70、80、90后),入学问题虽然不难,可在就业问题上却是撞得头破血流。大学生民工化的待遇,让人寒心,养老问题上何去何从更是个未知数。

生活水平相对应的提高了,咱们老百姓育儿的水平自然也提高了。首先给人们的心肝宝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那是必须的吧。至少要等心肝宝贝成年之前,都要提供吃喝拉撒等等生活必须品,不要说是最好的,也就一般的吧。一个月花在孩子身上的开支,起码占你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当然以后的教育支出,那就像个无底洞,你得为其奴,为其累吧。等以后孩子成人立业了,那可是另外一种奴性的生活了,暂且不深淡。

二、被高消费、盲目攀比的心态忽悠了?

儿童高消费正让越来越多家庭无法承受,即使无法承受,但家长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消费热情,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这些父母们省吃俭用,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孩奴”。

从胎儿保卫战开始,直至宝宝的降生,哺育宝宝,再到教化成人,年轻父母们出手都是特别大方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婴幼儿市场,越是进口昂贵的婴幼儿商品,卖的越好。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就说明了我们某些父母们在保证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物质的充沛往往也是建立在造成脱离于社会富裕程度之外的虚假繁荣之上的。

盲目的攀比,有点不切实际的追求,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社会动荡的年轻的父母们,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的支持下不断膨胀,作茧自缚的套上“孩奴”的称号。

为了孩子的未来,担负起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某些家长,深知社会竞争的激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孕期开始就上什么胎儿早教。孩子出生了,吃穿喝用的统统都要上好的。大点了跟风似的上什么婴幼儿早教班,就连小学生都在业余时间报满了诸如钢琴班、剑桥英语班、古筝班、羽毛球班之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敢让自己的孩子免俗。再有条件者,花钱买个只能住只脚的小产权房来为孩子择个名校,更有甚者,花大钱供孩子出国留学培养出的留学生。

这一切,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柱,作茧自缚的父母们,只好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是伟大的母爱与父爱忽悠了吗?还是被不切实际的培育方式忽悠了?还是被人性中某种攀比心态忽悠了?这一切只能归于“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老调重谈的感慨。究竟是谁忽悠了“孩奴”时代

 

究竟是谁忽悠了“孩奴”时代

究竟是谁忽悠了“孩奴”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