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曲牌体知识普及贴
(2008-08-06 14:34:24)
标签:
曲牌宫调北曲南曲南吕杂谈 |
分类: 和韵单反 |
昆曲曲牌体知识普及贴
昆曲曲牌体知识普及贴[楼主] 作者:汪芒国人 发表时间:2008/08/03 13:55收藏 修改 取消加精 置顶 锁定 标题 来源 删除点击:53次[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 声明:这些天见到有林林飞侠发了关于元曲格律的帖子,有感曲学研究需要普及一些基本知识,才能在昆曲乐律、词律、唱论、剧史四大方面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昆曲,关心曲学研究。昆曲作为“剧戏”,演员需要重点强调舞台表演,揣摩人物,塑造人物等,作为舞台表演的基础文学和音乐,则更需要曲学研究的发展提高支撑。也许有人说昆曲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剧目创作已不在有多大空间,曲学的理论研究用来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已经无存,但是作为学问还得继续下去。我这里总结提炼一些最基本的曲学知识,以供愿意掌握一些知识的朋友共享。不喜欢这种纯知识普及贴的朋友勿怪,如有不当不实之处也请直言不讳,共同学习探讨。 曲牌基本概念 一、昆曲曲牌来源 五、昆曲音乐的宫调 1.七声音阶和十二律相配合,理论上有84个宫调,但实际应用中唐燕乐有28宫调、宋词有7宫11调、元杂剧6宫11调,明代南曲5宫8调。 2.昆曲南北曲常用的只有5宫4调: 仙吕宫 南吕宫 中吕宫 正宫 黄钟宫 越调 商调 双调 大石调 另有极少数南曲使用小石调和羽调,极少数北曲使用般涉调。 3.
宫调是一种表现手法,原来包括曲调的情绪特色和"笛色"(笛子的调门,音高等)。《太和正音谱》对北曲各宫调情绪特色有如下描述: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商调:凄怅怨慕 越调:陶写冷笑 双调:键栖激袅 大石调:风流蕴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概括现在并不完全准确,实际宫调起到了对曲牌分类标目的作用,每个曲牌归于某个宫调之下。但是宫调问题一直是曲学中没有解决的重大遗留问题。曾经一度有很多学者提出废除宫调归类体制,直接使用笛色定调对曲牌分类,南京大学俞为民老师和著名曲牌体声腔音乐研究泰斗郑西村都重新审视昆曲曲牌体宫调体系与唐代燕乐28调的归属联系,提出了宫调对于曲牌的约束不仅在于“笛色定调的调高”还有另一层意义——调式。在此基础上,郑氏以近百岁高龄提出了昆曲音乐的“七均三十五调”体系,并给出了调式的“正煞、寄煞”基本规范。即便如此,昆曲曲学最大的遗留问题还是宫调问题,有很多学者支持绕过去,“永远不解曲之宫调堂奥”,但不管对于曲学的发展和严格传承,对于昆曲新作品的创作、还是仅对于一种艺术文化遗产的解密,宫调问题不可不解,一直说不清的问题不可不继续研究和解密。宫调问题还有更复杂的音乐规范和昆曲曲牌用牌表现风格期待解决,例如起调毕曲问题、曲牌音乐调式终止群问题、支持音问题都期待研究和合理解密。 六、昆曲曲牌联套体制 1.北套构成: (1)北曲套曲由用作引子的【只曲】+【只曲(包括借宫和带过曲)】+【尾】或【煞】构成,只曲的第一首起引子作用,是"套首"。北曲各套曲对应于一定的宫调,各宫调都有比较固定的套曲。常用的有: 黄钟【醉花阴】套、南吕【一枝花】套、双调【新水令】套、正宫【端正好】套、仙吕【点绛唇】套、中吕【粉蝶儿】、越调【斗鹌鹑】套、商调【集贤宾】套。 北曲联接套首的曲牌也相对比较固定,但是某一套中曲牌可以根据剧情有所增减。 (2)北曲套曲中有些只曲可以连用,连用的称为【么篇】。 (3)北曲的尾声各不相同,长短不一,变化多样。在不同宫调里名称也不一样。 仙吕曰【赚煞】、中吕曰【卖花声煞】、大石调曰【崔拍煞】、越调和角调曰【收尾】等等 (4)北曲的"借宫"是将别的宫调中曲牌移入本宫调使用的方法。 如元杂剧《风雨象生货郎旦》和《长生殿-弹词》中有两个相似套曲十分典型,分别称为"女弹"和"男弹"。其构成是 南吕【一枝花】【梁州第七】正宫【九转货郎儿】【尾声】,这里【九转货郎儿】是九支曲牌,第一支为正宫【货郎儿】、第二转到第九转,每一转都是将【货郎儿】曲牌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插入其他的曲牌构成:二转插入中吕【卖花声】、三转插入中吕【斗鹌鹑】、四转插入中吕【山坡羊】、五转插入中吕【迎仙客】【红绣鞋】、六转插入中吕【四边静】【普天乐】(正宫【叨叨令】中吕【上小楼】【么篇】)、七转插入正宫【小梁州】(双调【殿前欢】)、八转插入(双调【快活年】)正宫【尧民歌】【叨叨令】【倘秀才】、九转插入正宫【脱布衫】【醉太平】。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货郎儿】的前五句和末句之间插入【醉太平】(全)或减去末句,当然也可插入本宫的【脱布衫】【小梁州】或【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尾声】,或者是其他宫的曲牌全曲或数句。 (5)北曲的"带过曲"是将两到三支(最多不能超过三支)相同宫调相同韵脚的曲牌连缀起来。《全元散曲》共收录27种,如下: 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南吕【骂玉皇带感皇恩采茶歌】【玉交枝带四块玉】 仙吕【那吒令带鹊踏枝寄生草】 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快活三带朝天子】【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快活三带朝天子四换头】【醉高歌带红绣鞋】【醉高歌带喜春来】【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喜春来带普天乐】【齐天乐带红衫儿】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雁儿落带清江引】【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对玉环带清江引】【沽美酒带太平令】【沽美酒带快活年】【梅花酒带七兄弟】【一锭银带大德乐】【殿前喜带播海令大喜人心】【水仙子带折桂令】【十棒鼓带清江引】 越调【黄蔷薇带庆元贞】 正宫带过双调【叨叨令带折桂令】 中吕带过仙吕【山坡羊带青哥儿】 另外还有一些书籍记有如下带过曲,少见而慎用。 正宫【小梁州带风入松】 仙吕【后庭花带青哥儿】 南吕【骂玉皇带采茶歌】 双调【锦上花带清江引碧玉箫】【江儿水带碧玉箫】【楚天谣带清江引】【竹枝儿带侧砖儿】 中吕带过双调【醉高歌带殿前欢】【满庭芳带清江引】 2.南套构成 (1)南曲套曲由【引子】+【过曲】(正曲或集曲)+【尾声】构成。南曲可以有引子而无尾声,也可以有尾声而无引子,甚至引子和尾声均可没有,引子可以使用一到二个曲牌,过曲曲牌个数没有限定,视剧情需要赠减。南曲联套不限于同一宫调的曲牌,只要风格相近即可。 (2)南曲联套分为两类:"叠曲体"如《玉簪记-琴挑》【懒画眉】套由四支【懒画眉】和四支【朝元歌】组成,无有引子也没有尾声,另一类就是通常的"多曲体"。 (3)南曲套曲中曲牌可以连用,连用的称为【前腔】。 (4)引子是一支套曲的开头曲牌,一人出场可独唱,多人出场可联唱。南曲中各宫调有专门用作引子的曲牌,如仙吕【卜算子】【鹧鸪天】、越调【霜天晓角】【浪淘沙】等。用作引子的曲牌大多来源于词牌,和词牌同名,但是只使用词牌的半阙,很少用全阙,过曲中少数曲牌也可以作引子用,如仙吕【一江风】、南吕【六幺令】等。净丑角上场均不使用引子,而是使用过曲中的短曲牌代替,如仙吕入双调【普贤歌】【字字双】、大石调【倒拖船】。 (5)过曲由正曲曲牌和集曲曲牌之分。正曲是本原曲牌,集曲是一种创作新曲牌的方法,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各取数句或不同宫调但笛调相同的若干支曲牌各取数句组合成一个新的曲牌。如中吕宫集曲【榴花泣】由南吕宫正曲【石榴花】和【泣颜回】组成,仙吕宫集曲【桂坡羊】由仙吕宫曲牌【桂枝香】的前八句与商调曲牌【山坡羊】的末四句组成。集曲创作在具体结构上有一定顺序,开头数句必须是正曲的开头部分,中间数句必须是正曲的中间部分,尾数句必须是正曲的末尾数句,前后不可颠倒紊乱。 (6)南曲过曲曲牌还可以分为细曲(大曲)和粗曲(小曲),细曲一般由生旦演唱,长于抒情,粗曲专供净丑使用,"大曲宜施文藻,然忌太深;小曲宜用本色。"(王骥德《曲律》)。 (7)南曲各宫调尾声基本一致,有三句十二板构成。 3.南北曲联套 (1)南北曲曲牌联套在昆曲之前的南北曲时代就已经使用,只是很少,到了昆曲里则很常见。 (2)南北曲联套的曲牌必须分属于南北曲的同一个宫调,可以先南后北,也可以先北后南。 (3)南北合套一般主角唱北曲,配角唱南曲。 (4)南曲可以独唱,对唱,同唱,众齐唱,北曲通常主角一唱到底,南曲的引子通常是演员干唱,不带伴奏。 总之,南曲曲牌"字格"和"腔型"都比较严格,北曲曲牌相对灵活;南曲联套比较自由,北曲联套比较严格。 参考文献:1.王骥德《曲律》2.吴梅《顾曲麈谈》3.王季烈《寅庐曲谈》4.武俊达《昆曲唱腔研究》5.郑西村《昆曲音乐与填词》6.郑孟津《中国长短句体戏曲声腔音乐》7.刘正维《20世纪戏曲音乐发展的多视角研究(十五计划艺术科学课题)》8.上海音乐学院优秀博士生论文集《工尺谱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