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海洋研究领域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答:1883年法国人动工修建巴拿马运河,曾经修了个半拉子工程,当时他们发现运河西侧的东太平洋水面高于运河东侧的西大西洋水面5~6米!后来人们发现:每年只有在12月份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面才持平,而其余的11个月,太平洋水面总是高于大西洋水面。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对此做出过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①海底地形结构不同:海水是流动的,海底是山脉的地区,海平面就高一些,海底是盆地的地区,海平面就低一些。
②海水盐度不同,大西洋盐度最大,蒸发大,所以水面低。
对于上述观点博主不敢苟同。按照“海底地形结构不同说”,太平洋海底都应当是山脉,大西洋海底都应当是盆地,但显然不是这样。此外它也不能解释季节变化对洋面水位的影响。而“蒸发说”更是苍白无力,蒸发量与海洋流动量相比微乎其微,怎能导致海平面差得那么多呢?
为此,博主提出“洋流自西向东流动受阻所致说”的见解。
众所周知:在印度洋上空南纬40-60度之间存在一个强劲的西风带,被成为“魔鬼地带”。此处常年盛行西风,而且风大浪高。例如,它可以吹得我国南极考察的两万吨的“雪龙船”像一叶小舟一样颠簸,可见风力之大。该飓风强烈吹动海水向东流动,再加上地球由东向西的自转,可以认为三大洋的水主要是围绕地轴从西向东流动的。
http://s6/bmiddle/50c35e71h9d2d7fe7bf55&690
在“洋流”从西向东流动中,它们遇到的阻力是不同的。如图,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在流动过程中,其北面被北冰洋和俄罗斯、加拿大、冰岛、格陵兰等陆地所封闭,不能流动。而流动的海域处于地球的中南部(处于西风带中)。在中南部地区受到的阻力不同:由于澳洲远离南极大陆并与亚洲大陆水域畅通,所以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洋流畅通无阻。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洋流也是畅通的,因为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也是远离南极大陆的。然而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却不同,两大洋中间隔着北美洲和南美洲大陆,它们像一道长堤一样将太平洋与大西洋隔开。其南端的“合恩角”本来就与南极大陆相距最近,再加上南极大陆恰在此处又向北伸出了一条陆地尖尖,几乎与合恩角衔接,致使两洲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德雷克海峡。此处异常寒冷,7月份最低-20度,水温只有0.5度左右,9月份结冰面积最大,所以向东流动的“洋流”在此处受阻。只有每年的12月份那里温度稍高,没有或很少结冰,“洋流”才稍显畅通,可致两大洋海面持平。而其它11个月份温度均很低,德雷克海峡不同程度地结冰,“洋流”受阻,且以6、7月份最为严重,导致太平洋水面高于大西洋水面5~6米。而洋面差在其它月份应该不会达到5~6米吧。
当否,请网友和专家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