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儿时笋尖上的鲜味

(2023-09-20 14:07:22)
分类: 往事钩沉
春天的江海大地,风暖日丽,柔嫩的绿柳随风荡漾,金黄的油菜花飞舞蔓延,似乎在诉说着丝丝的渴望。屋后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小竹园里,在阳光的润泽下,渐渐生动起来,被春雷和春雨唤醒了的笋芽,一个个如跳动的音符蹿了出来,昂首身旁的“父辈”们,展示着顽强向上的生命的真谛。 
        儿时屋后的竹园比现在的大多了。竹林深深,是我儿时的乐园。在春笋冒尖的日子里,我们常常才玩了一会儿,都会传来母亲的呼唤:“快出来吧,不要把笋芽儿踩着了!再过几天就可以给你们做春笋豆腐炖螺儿了。”虽然母亲用我们最爱吃的美味引诱我们,可我们总是老大不高兴,嘴里嘟嘟囔囔,不理解母亲为什么那么爱竹、那么护笋。
       春笋长成了青青的嫩竹,来年春天又冒出了一个个笋芽,我们也长大了,上学了,直至后来读了诗圣杜甫的一首诗,才明白了当年母亲的良苦用心。
        杜甫的这首诗曰 《咏春笋》,只有四句、三十二个字:“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也许是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背负着太重的社会责任感,以至于为人、作诗过于严肃、深沉,读他的诗比如“三吏”、“三别”,总有一种沉重感、压抑感,可读起他的这首《咏春笋》,忽然觉得他竟然还是一个“老顽童”。因为园内春笋丛生,生怕行人来客踩踏,居然“柴门密掩”,以致“客至不迎”。多么可爱的老先生!相信别人读起来,也会忍俊不禁。不仅杜甫爱竹,古代的文人雅士多爱竹,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妇,她爱竹当然不是“附庸风雅”,但也绝不是文人雅士们眼中的“俗人”。每年家中竹园里冒出来的春笋,除一小部分嫩笋食用外,大部分留而成材,以作家居农用。母亲之爱竹是对未来居家生活富裕的期盼,母亲之护笋是对子女儿孙博大的母爱呀!
       在母亲的厨艺里,“春笋豆腐炖螺蛳”算是我们家的“山珍海味”了。这道“名菜”是竹林里第一批春笋上桌,全家尝鲜的第一味菜,也是母亲最拿手的美食。那一天,父亲早早起来,取下搁在房梁上的三角形趟网,带着弟弟到河滩趟螺蛳,我跟着母亲去竹园挖春笋。不一会,父亲满载而归,螺蛳和小鱼小虾装满了一铜盆。母亲把螺蛳洗净煮熟,挑出螺肉备用,父亲又去买来两方豆腐。
       看着母亲在灶前忙碌的身影,锅盖边不时冒出诱人的香味,馋的我们直咽口水。中午,全家人围坐一桌,享受着春天里第一场温馨的“河鲜盛宴”,主菜就是春笋豆腐炖螺蛳、春韭爆炒小河虾。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脆嫩甘鲜、爽口清新、味道鲜美的春笋豆腐炖螺蛳,余香不绝,常留嘴边,竹园的记忆、春笋的记忆、母亲厨艺的记忆,挥之不去,相伴一生。
        来源: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0c20cf60101it3n.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