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探索愚者的旅程之一
(2010-11-28 21:01:36)
标签:
星座 |
随着塔罗牌的逐年增加,塔罗书籍和塔罗注解也都呈现着这样的趋势。塔罗牌的图像一直在不断的挑逗着我们,无论研究多少年都仍然会持续的困惑着我们。
在这一百多年间,在塔罗的书籍中,频频出现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通常都会著述在牌意之前,被大家称为“愚者之旅”。无论每位作者如何去描述它,但大体构造,是将大阿卡纳的愚者牌独立出来,然后把其余的大阿卡纳的顺序看作是愚者在生命或者精神之中经历的过程。
许多的文章里,都会把这段大阿卡纳的旅程,分为数个大的阶段,因此有所谓的一阶、二阶和三阶之分。大多数作者会描述大阿卡纳牌与牌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整个大阿卡纳整体的关系,可是很少有作者会去描述,这个“愚者之旅”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如同,塔罗牌的牌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即使不同体系的塔罗牌,也都有着相同的核心意义?难道是有什么核心的意义是不可变动的?
也许,塔罗牌太年轻了。相比众多的神秘学,塔罗牌的确只算是一个小孩子。那么,我们把整个塔罗牌当作一个孩子,来试着回溯它在神秘学家谱里的故事,也许可以找到端倪。
在这一百多年里,是塔罗牌在世上发展和扩散较为广泛的年代,也是出版了很多的塔罗牌。在这段期间,愚者之旅也渐渐成型,成为塔罗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阐述。
当我们上溯到塔罗牌的扩散之初,三大体系塔罗牌的源头,我们会发现那里有一个交集,那就是1888年的金色黎明会(Order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试想,“愚者之旅”的构思,是建立在金色黎明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而衍生出的。那么,我们是否要考虑在相关的其他领域中,去寻找它的影子呢?
大约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占星学的历史中,出现了一个名词,叫做“星座之旅”,又称为星座的生命周期。所谓星座之旅,就是将12个星座看作是一个过程,人自身的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世界观等等,都是一个在12星座里进行的过程。占星学以七年为一个时期,从白羊座的特质开始,到双鱼座的特质结束。因此,一个人从出生到84岁,将走完人生的一个星座之旅,然后再从头经历白羊的周期,开启第二个旅程。
在这十二个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的“星座之旅”里,分别经历着“火——土——风——水”四个元素循环共三次,形成与塔罗牌“愚者之旅”三阶类似的对应。我们如果把塔罗牌中每七张牌组成一个阶段,就会发现每一个阶段都会构成一个同样的主题,也就是从“行为的创造——形势的稳定——思想、沟通的突破——情绪的感受、整体的控制”这样的路径。
同时,前六个星座的内敛性特质与外放性特质,构成了“星座之旅”的两阶变化,这点也和塔罗牌类似。按照塔罗牌的两阶变化来看,第一个阶段从魔术师到命运之轮,第二个阶段从正义到审判或世界,第一阶是个人的内在性质的小宇宙转化,第二阶是个人与外在的大宇宙的交互。而“星座之旅”的阶段,也是将第一节看作是一个人的内在特性,第二节看作是一个人与外在环境的沟通与表达方式。两者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那么,占星学的“星座之旅”是不是塔罗牌“愚者之旅”的源头呢?
事实上,在占星学中,不光有“星座之旅”的观点。如果我们再上溯1500——2000年,古罗马时代和古希腊时代,有关于占星学的行星期间系统,也伴随一个“行星之旅”的概念。所谓“行星之旅”,也就是将人的生活和精神的循环,分别以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七大行星做区分,每颗行星依照元素的比例分配,分别统率一生中不同的年份。在这套理论之中,每个大年份之下还要进行细分,称为亚期间系统,也就是将每个行星统率的对应时间段再按月分出小的阶段,又分别由不同的行星对应。这套系统说来复杂,并且古罗马和古希腊对于排列和认定又存在诸多争议,而关键的是,它似乎和塔罗牌谈不上什么关联,因此,在这里我们就不深入说下去,而在以后相关章节再来谈它。
就目前来看,我们似乎在占星学里再找不到别的有关“愚者之旅”的影子。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与塔罗牌有关的另一门神秘学——喀巴拉里,是否有相似的旅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