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为什么要“一稿多投”?

(2010-06-29 16:41:32)
标签:

文化

分类: 《有关评论》
随笔
               小小说为什么要“一稿多投”?
                                江西  汪云飞
    一看这标题,不少编辑不气得吐血,也要暴跳如雷,然而这确是不少小小说作者的“共识”。一方挥舞大棒狂吼这样做违反职业道德;另一方则态度暧昧,心底里阳奉阴违。双方都有难言之隐,可又彼此奈何不得。显然,对一稿多投是编辑不悦、读者不爽、作者不睬。
    各位看官,我先说一个故事。我写过一个几乎是生活中的翻版的小小说,名叫《拔牙》。小说写好后,分别投给了三家会发小小说的报刊。其中一家杂志至今没有回音,一家报刊的大编斩钉截铁地说是“不用”;还有一家刊物的编辑“百忙之中”回了个邮件。这个邮件谁看了都会“气得吐血。”他是这么说的:“这样老掉牙的故事还寄给我?”好在我这人是属牛的,偏不信这个邪,就像丑婆娘对自己生的孩子,十难看还老是搂在怀里亲着。过了些日子,我把它投给了对我还有一些好感的江苏镇江的《金山》,没想到编辑张静老师很快就把它登出来了。之后,《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幸福。阅读》等多家杂志先后转载,年终还收入陈永林主编、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小小说精品2009》一书。
    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就会理解投稿者的无奈和无奈之后的应对举措。
    我在单位也是靠写新闻吃饭的。新闻界反对“一稿多投”的声明就如同任何单位对公车私用所制定的廉政制度一样,苍白而无力。在道上混了这么多年,凭真诚、敬重和仅有的一点小聪明赢得了一些编辑的信任和好感。每每一个稿子写出来,至少有三家报刊会用。旁人觉得我老是写文章、尤其是写那些慧眼识得、肆意渲染、添油加醋的颂扬性文字要开夜车、要劳其筋骨。殊不知,我半个小时就可以来一篇。报刊一用,单位年终发奖金,国家级一篇300块、省里200块。单位5000元封顶,写多了没有奖。我也就知趣,不多写,就几篇像样的文章一稿多投,你说轻松波?
    话题扯远了。朋友问:为什么要一稿多投,有没有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我的回答是:有!并且你看过我的理由之后,肯定会如法炮制。不好意思,得罪小编了。随便说一句,我是无比感激和崇敬帮我发了稿子的编辑的,我总是真诚叫他老师。但也有不投缘的,我就不再给他投稿,不是每个编辑都是阳光的、可敬的、无私的。
言归正传,说出我的理由:
    一、杂志停刊、邮箱停用。市场经济,“精神食粮”贬值。一些纯文学刊物就像旧社会穷人的孩子没人管了。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自生自灭,谁可奈何?除一小部分刊物有能人、居福地、结财缘之外,大部分杂志浪里颠簸,几个浪头打来便没入水中。可是,他的英名还在,地址、邮箱还被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广泛的记在投稿通讯录上。有不识时务又信息不灵的,还在往这些报刊投稿。新作者,尤其是一些不晓得天高地厚、总想一鸣惊人的,一门心事往这些有知名度、没生命力的刊物投稿,纸质的,邮件的,稿子发出去了,便做着美梦。后来,美梦总也没有实现,便伤了自尊,还一味埋怨自己不是那块料。其实是杂志停刊了,邮箱停用了。编辑人员作鸟兽散,谁给你用稿,谁给你回复。
    二、风格不合、人不投缘。许多编辑,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编辑工作尽职尽责,帮人热情、为人随和。但也有年轻气盛、自以为是、趾高气扬的,我就碰到过。好在我急流勇退、悬崖勒马,要不就吊死在他那棵树上了。有缘千里相会,无缘百投不中。这话可不是我一个人说的。有些所谓编辑的缘是怎样攀接的呢?首先要“合群”,也就是加入他“做主”的群。在他的群里多发声,弘扬他的主旋律、高唱他的赞歌、支撑他的人气。当然,关键时刻,还得买他的“东西”,销他朋友的书,或是与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喝茶“沟通沟通”。否则,你可能就跟他不投缘了。不过,也有错怪编辑的,那是因为,每个报刊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喜欢辣的、有喜欢甜的、有喜欢色的、有喜欢酸的。有正人君子、有煽情先锋,你把酸辣的东西给煽情刊物,他肯定不用。可相当多的作者却一厢情愿的这么做了。
    三、周期过长、人被糊弄。一些新作者常常被所谓的“一审、二审通过之类”的编辑的回复激动的睡不着觉。可是兴奋过后,却老是见不到用稿。有的作者连续有稿子过了一审、二审。可是最后,竟然没有一篇变成作品刊登。于是,他把编辑当成了胸配国徽的法官,甚至比法官还要神圣,感觉自己的生死大权就在这些“法官”手中。
    我写小小说多年,也发了不少,就是进步不快,更没有出过精品。可是,就是这400多篇见报见刊的小小说,也没有几篇是“通过一审、二审”及时告诉我消息才用出来的。现在有一些发行量不大却自以为是的刊物的编辑,老是用一审、二审的把戏吊起作者的胃口,殊不知,老是糊弄人,便挫伤了他人的积极性。作者用稿心切,编辑及时通报消息对作者是一种安慰和友好,但不是玩弄“权”术、借机谋私和迷惑制约作者的“法宝”。
一些刊物由于种种原因,用稿周期太长。一篇稿子发出去,半年也没有回音。作者怕贻误青春,只好另有所爱。稿子最终用出来,面对迟来的爱,作者编辑都只能接受“已婚”的事实。
    四、杂志不良、编辑无德。在信息网络异常发达的今天,网上选稿、报刊摘稿成为一种时尚。一些刊物、一些不法文人选用他人的作品就像妓女跟嫖客上床一样随便,用稿不给署名的、署名不法稿费的,发表不寄样刊的大有人在。我从网上查到不少刊物都“擅自”采用过我的不少小小说,至今也没有受到他们样书和稿酬。对此我作了记录,暂不点名,有朝一日。我要“方便快捷”的“拿起”手里的“武器”讨回公道。之所以暂时放他一马,是因为文人都寒酸。再说,他们多少还是帮了我们。怎么说办一份刊物也真难,不少人都是冲着那份“心爱”而为的。这样的人不追究。但有些不良、无德的家伙还是要声讨的。我碰到过两个文贼。一个通过人民法院报的案例消息得知其已坐牢,一个拿作者出书的钱在网上卖起了性药。哈哈,都混到这地步了,索性一咬牙、一跺脚:算了!
    五、来稿太多、蛋没打开。听人说,国家级报刊每天用稿是来稿的万分之一,省级报刊是百分之一、市报是十分之一。由此可见,新闻记者这碗饭难吃啊。文学刊物也一样,尤其是发小小说的刊物更是摩肩接踵、客户爆满。好在现在不少晚报也登小小说,尽管版面有限。于是,总有一些人,在世风日下、精神疲软的当今,不去绞尽脑汁挣钱一夜暴富,却在解决温饱之后,搜肠刮肚的写自认为高尚却在富人、官人眼里分文不值狗屁文章。由于小小说作者多,出作品周期短,而最终能刊登的寥寥无几。一些名不见经传、发了作品也只有自己才晓得的刊物神气得不得了。或许是邮件投稿方便快捷,手指一按,天南地北。先如今编辑部邮箱个个挤爆。编辑每天面对精华、糟粕,难免心力交瘁、力不从心,只好凭运气、挑熟人、找名家。相当一部分估计无法打开。说句内心话,换了是你,你也不会一一打开。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一介文人,碍于脸面、又不愿求人,跟孩子家人去城郊遛遛总可以吧?只有冥顽不化的老迂腐的才半夜三更灯下看稿子,料想这样的人不多,就那么几个已经是古董了。哈哈。你的稿子没才用,不是写得不好,很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有机会打开。编辑说,臭蛋不打开也知道是臭的。可作者说,我是卖过臭蛋,可也有不臭的。公婆说的都有理。
    六、稿费太低、值不抵物。……(文人羞于谈钱,故以下文字隐去)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看官明白了什么吗?不过,显然我的话只能给你做个参考。
    帮有帮规,文有文道。不为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朋友,再次善意提醒:一是有刊物声明了“不准一稿多投”这一“霸王条款”的,你就不要“对着干”。二是稿子有刊物用了要及时通知其他投了稿的报刊编辑,尽量避免重复用稿。三是对信任的报刊和友善的编辑要区别对待,至少等他们回复后再发其他刊物。四是不要群发邮件,收件人可以通过邮件记录知晓你一稿多投。这样的稿子编辑肯定不会打开。五是不投缘的编辑不要死缠,刊物多如牛毛,条条大路通罗马,另有所爱可能马到成功;六是时刻记着帮你发了稿子的编辑,他们是你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恩人和知己。  七是记住“老朽”的话,认准的事就 一鼓作气,努力总会成功的……                                   2010年6月 (端午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