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米米尿尿走路育儿 |
分类: 成长历程 |
“顺其自然”这话是好话,借着这个话,米妈也找着理由懒了。
米妈没给米崽把过夜尿。
米米从小用着尿不湿。月子里在七月天,热啊,米妈还想着给米用尿布,可月嫂说“睡觉对小宝宝最重要,睡觉大过天,没必要为个尿就让他睡不好”,于是在这理由下,米妈安心地给米崽把尿不湿用了下去。因为一直用着全天然的紫草油,倒也没闹什么红屁股之类的。到了冬天,用尿不湿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个封裆裤穿了,防风啊)。半岁后,米崽自动调整为不吃夜奶,一觉到头,米妈更不会半夜去给换尿不湿了。
一转眼到了次年四五月,天气热了,米崽子已经开始到处运动,汗多,觉得穿着尿不湿不舒服,时常抓,想着一条薄裤洗洗也不算太麻烦,于是白天取掉尿不湿。那时的阿姨还想着强行要米崽定时尿尿,创造过把尿高达半小时的记录,并以此为骄傲给米妈讲。米妈坚决否定:“不尿就是不尿,为什么让宝宝不痛快?难道想让米米形成尿尿恐惧,一到把尿就尿不出才好?只要米崽不同意尿,就不把。大不了尿裤子。”于是米崽创下了一天尿八条裤子的记录。慢慢地,尿湿裤子的机率在降低。(其实小宝宝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尿尿,大人只能根据对宝宝情况的观察,选择适当时间把尿,且不宜过余频繁。看有的老人每半小时把一次宝宝的尿,还说宝宝蛮乖,每次都会尿出来,其实长期这样下去,反倒会形成宝宝尿频的毛病。)这时的米米,白天睡着已经不会尿床了,只是醒来必须马上把尿,否则就会画上一个完美的世界地图,吼吼。晚上呢,还是用着尿不湿。米妈琢磨,啥时候早上起来尿不湿里干干的,那就到不用的时候了。
一岁两个月,八月天,秋老虎比起夏天的热更让人难受。米米睡觉醒来,弄着两边大腿内侧都有汗。虽说米崽没发表啥意见(估计人家也是有口难言),米妈稍微主动一点,考虑给米崽脱尿不湿了。米崽似乎心有灵犀,很表现地连续一周都在早上醒来后才尿进尿不湿。当机立断,咱取。取了之后的最大问题不在米米,在米爸米妈:人家可是醒了就要尿的哦,你俩能闭着眼送小人家进WC不?结论:不能!咱们光荣地创造了一周七天,天天洗床单的记录。痛定思痛,米爸决定,早上把尿的光荣任务由他亲自承担。好爸爸呀!从此,只要早上听见米崽乐呵呵的一声“嗨”,米爸立马闭着眼翻身起床,迅速抱着小人家冲进WC,哗啦啦搞定,再倒床继续迷糊。接下来嘛,就是米米在迷糊的两人中间滚来滚去,直到把妈妈折腾起床为止。米爸把晨尿的光荣任务一直持续到今天。当然,现在的米米早能憋尿了,早上也不用爸爸闭着眼翻身起床。
至此,米崽顺利脱掉尿不湿,除了最初尿床四五次,再不起床夜尿。
(米妈不太赞同一些妈妈采用的方式,即一岁左右给宝宝脱掉尿不湿,然后半夜叫起宝宝尿尿。米妈认为这么做实际是给宝宝条件刺激,可能会使孩子形成起夜习惯。)
又到冬天,现在米米可是光着屁股的了。入冬前米妈就在四方咨询这冬天光屁股该咋办,第一,不能又回去穿尿不湿吧?第二,米米还不会自己表达尿尿呢。所幸有妈妈说:宝宝不怕光PP。得,米妈又找着条理由了。为了少洗一条裤子,米妈给米崽淘了几条开裆厚棉裤,于是咱一个冬天都穿着空心棉裤,虽说经常被老人们教育,但米崽很争气地,没因为只穿一条裤子感冒(感冒倒是有的,不过那是咱上餐馆蹭饭吹空调闹的)。因为穿得少,米崽荣获小区“最精干宝宝”称号。冬天,米米开始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蹲下尿尿。偶尔会尿一次在裤子上,但次数已经很少。
冬天过去了,一岁七个月的米米才开始想学话,但“尿尿”这两个字人家还是不讲的。看着小崽子越来越能折腾,时不时在泥地里玩着就趴下开始研究蚂蚁,小手也会去弄小鸡鸡了,问他摸什么,人家一脸无辜“小鸡鸡”。“尿道炎”“不良习惯”等等词语迅速在米妈脑子里蔓延,想——封裆了。和网友讨论,还是建议,再等等,能自我表达时再封吧。好吧,反正今年天气不正常,这四月了,天气也不见暖。正琢磨着呢,米崽又主动啦:到目前为止,连续三天主动报告“尿尿”“粑粑”。阿姨说:封裆吧?米妈看看天,等一周吧,如果本周内米崽表现上佳,咱就封。当然,咱也做好封裆第一周狂洗裤裤的准备。
总体来说,米崽尿尿的大事,米妈没费什么神,觉照睡,闭眼到睁眼,除了可数的几次,没为此事操过心。
米米从爬行转为直立行走,整个过程米爸米妈可谓是最轻松的。听有妈妈感叹宝宝学走路时腰都累得直不起,米爸米妈可是一点感觉没有:整个过程米妈连腰都没弯过(当然,这也取决于米妈本人长度不大,152而已)。
米米出生前,米妈和同事开玩笑:宝宝爬行多是好事,以后小子要敢早站起来走路,把他按回去接着爬。基于该思路,米妈从来未考虑过要促进米崽走路,心想能爬多久爬多久,啥时候爬得不爱爬了就自个儿走。学步车学步带这类东西,咱是根本不考虑。
米米出生七天,月嫂便在床上用手抵着米崽小脚丫,让他学着蹬腿虫行。每天早晚洗澡后各一次,围床爬行一圈。这一行动一直持续到米米开始自主爬行为止。三个月前,在米崽的迈步反射尚未消失时,每天会用双手撑着米崽的腋下,让他不着力地迈动双腿。一次不过一分钟左右。冬天以前,每周游泳一两次。附近没有婴儿泳馆,冬天到了,游泳也没能持续下去,这是个遗憾啦。
三个月,米崽独立开坐,米妈便在地上铺上地垫,让米崽背靠着沙发玩。玩着玩着,六个月,米崽开始挣扎着自己爬行。这时爬几步,还得歇一歇。经常有小宝宝开始爬行时是倒退,其原因在于腿部力量不足。米崽大概因为一直有着锻炼,所以没有过这种情况。八个月,米崽已经爬得顺溜无比,地垫的范围太小了,索性取了地垫,直接在地板上爬。幸亏是木地板,若是磁砖,还真不敢这么干。爬着爬着,小子开始爬上楼梯了。爬到九个月,小子扶着茶几站起来了,并且扶着茶几开始走,转弯。十个月,出门时可以只牵着妈妈一只手前行,但时不时要打个趔趄。十一个月手术,发展暂停。十二个月,牵着妈妈一根指头走得稳稳当当,但还是不肯放掉那一根指头。兴许是因为在家里,成天不是在地上爬就是扶着东西走,出门玩时米崽极少要求落地练练动腿脚的,偶尔想落落地吧,爸妈又懒得扶,只垂下一只手来,小子也就凑合着走几步了事——还是回家扶家具感觉实在啊。回家上六楼,赶着爸妈懒了,小子心情又挺好,干脆让小子自己爬回家去。要不,扶着楼梯上也行。
一岁零八天,突然决定自己走了,从此迈上一个新台阶。人常言,走没学会你就想跑,说的大概就是这阶段的宝宝吧。米妈常见小区的老人追着小宝宝,不停地叫:别跑别跑,大人累小孩还不痛快。同理的米外婆也念叨:别让他跑,仔细摔着。懒米妈的考虑是:摔着会怎么样呢?一般情况下,就是脑袋吊一大包吧?所以米跑的时候,米妈也叫,不过是边慢慢走边叫“小心脚下”。(当然,如果遇到有大坡大坎的地方,咱还是会不辞辛劳地跑上几步)
现在的米崽,跑起来和小区里大一岁的孩子不相上下。
米妈总结,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人所起的作用主体在给予机会与空间。压制不可,揠苗亦不可。行动也好,说话也好,交际也好,给了空间,给了环境,不急不躁,宝宝自然会顺利过渡。
前一篇:米崽洗澡——“舒服”
后一篇:米爸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