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封开县文化交流汶塘古屋建筑群侯氏文化 |
分类: 侯氏中国 |
封开县文化交流-----参观汶塘古屋建筑群
汶塘古屋建筑群,位于封开县南丰镇南面环市路西侧,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据记载,汶塘古屋村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乾隆十年(1730年)重修,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硬山顶风火墙式古建筑群--镬耳屋。汶塘村座落在一个“气”、“势”、“脉”俱佳的自然环境之中,充分体现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礼制制度,该建筑群体现了明末建筑风格和浓郁的西江流域建筑特色: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左右对称,长幼有序,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整个群体古建筑共有古屋40多组,占地面积896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850平方米,一律青灰色,石木结构。山墙边上的水草、草龙图纹,有灰雕、木雕和花草虫鱼、人物、传说、故事壁画,以及以唐诗、宋词为内容 的书法艺术成为封开北部地区古屋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汶塘村村民侯姓。据《侯氏宗枝》记载,汶塘村侯姓是侯村侯姓的一个分枝,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从侯村搬迁到这里开枝散叶。据《侯氏家谱》所载,汶塘古屋村的大屋的最初建造者为台湾国大代表侯敏威的上祖侯应遴所建。侯应遴(158
0 ─1647
),字佐熙,号夷庚。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拔贡生。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容县知县,主政6载,廉以持已,仁以恤民。值岁(1619年)大饥,饿殍填沟壑,侯捐俸赈济,多方设法拯救,渡过了饥荒。适逢藤县、北流两县缺官,当地父老向上请求兼任,获准。同时担任广西容县、北流、岑溪三县知县,故有“一官三印”之称。所至皆有惠政,离任时,当地乡民为其立有“生人祠”。卒后入乡贤。墓联刻有:“贤才中外重;廉政古今珍”。汶塘附近有乡贤祠,是皇上褒奖侯应遴为政清廉而拨银兴建的,乡贤祠牌坊门楼上有皇上御赐的“乡贤”和“圣旨”牌匾。
士佳书室是汶塘村侯氏族人在清代乾隆年间为纪念始祖侯士佳而兴建。整体建筑座西向东,由前、中、后三座组合而成的合院式建筑布局。大门、前厅、后厅三座之间有天井间隔,天井两侧有廊庑,硬山顶配镬耳式封火山墙。山门正脊有高约30公分的灰塑花卉装饰,并刻有“文章华国”字样。建筑物总长35.20米,宽10.70米。门前刻有楹联: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居九重十八间。这座集宗祠、书室于一体的古建筑,具有团结宗族、读书育人、维护人伦秩序的多重作用,成为全村伦理教化的礼制中心。
侯文威花园与住宅连成一片,在“士佳书室”主座后面,有宽阔通道分隔,自成一座。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多次扩建。内有古居、楼阁、百花亭、金鱼池、回廊等古建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现仅留有大屋一间,小屋两间,门楼一座,其余已毁。
门楼完整地保留有花岗岩石柱、石墩和朱木色彩,楼面用青色、黄色琉璃图案瓦盖檐;门楣刻有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的花鸟、走兽、鱼虫图案;墙体两边各有一幅两平方米长方形的灰塑,图中佳果、神禽人物色彩鲜艳,是汶塘保留最完美的图案。
自明代万历年间建村以来历史人物,村中出过11名贡生,5 0
多名秀才,例如:
侯用宾(1543-1635),明万历十九年(1591)贡生,任顺德训导,后升珉藩教授,敕封文林郎,寿93岁。
侯应选(1576─16
46),任龙门县训导,升东莞教谕。再升崖州学正。
侯士佳(16 8 6~1733 ),字之渝。
侯沐彤,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廪生,入国子监肄业,铨新会训导,淳谨好施,寿87岁。
侯德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生,乾隆年间开建富商,曾在杭州结识清官才子纪晓岚,吟诗作对,纪称侯为儒商。侯赞纪是“文章华国”,纪回敬侯为“诗礼传家”。
侯尚德,光绪十七年( 18 9
1年)生,1905年末代秀才,以教书为生,有德声,入教大同寺时,贼乱被捉七星岩匪寨,宁死不宁辱,有气节,得放出山。
侯裕昌(1882~1957)中山大学毕业,曾任今封开县南丰简易师范学校校长。解放后,在高要县任中学教师。1957年病故。
侯文威,书名培铨,(19 02~198 8
)广东国民大学毕业。曾任开建乡师范校长、简易师范学校校长,后从政,任县参议长等职。民国37年(1948年)12月当选开建县国民大会代表,翌年3月,出席于南京召开的国民大会。当时,开建国大代表候选7人,他第一候补。侯1949年底往台湾。1988年病故。
此外,汶塘还出过清朝一代名医侯德沧;武秀才侯魁初、侯延泽;抗日英雄侯兴?等人物。
汶塘古屋群前有一个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汶塘湖,日月星辰,七湖相伴,中心湖形若太阳,泉水如注,冬暖夏凉常年不枯,湖中有石桥、石龙,石棺等十分神奇有趣。
据传,汶塘村汶塘湖而得名。据查考,“汶”字古越语中的一个译音字。如果译成现代汉语,“
汶”近似“喷”,也就是说,有一眼地下泉水涌喷出地面上来的意思。地理位置如日月星辰布局,士佳书室有一联写道:“东星山,西屏山,南北青山,山山顾祖;前汶水,后峡水,左右绿水,水水朝宗”。
另外,当地居民的方言粤语,保留了古汉语“浊塞音”的声母系统,是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所特有的,是岭南悠久文化的见证。村民们不但保护古建筑群本身,还保护环境的做法,是对汶塘村历史文脉的保留,给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和丰富的文物资源。这些正是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