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2021-03-03 10:36:36)
标签:

历史

收藏

杂谈

分类: 英国骨瓷
所藏的另一个德比伊万里风格的盘子编号为1128,设计于1870年代,是德比至今仍在产的畅销系列之一。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画片被定名为老伊万里,也确实体现了日本伊万里早期的典型特征。炫目的釉色,大量的几何形开窗图案,复杂细腻的手绘线条,几乎不留白的满绘,都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说起日本伊万里瓷,个人觉得几乎可以算是日瓷历史上的奇迹。日本真正掌握硬瓷的烧制技术是在17世纪初期,其时丰臣秀吉发动对朝战争,掳掠了一批朝鲜的瓷器工匠带回日本。随后朝鲜工匠在有田地区发现高岭土,于是就近建立了日本最早的硬瓷瓷窑,有田窑。1716年,有田窑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硬瓷瓷器,而伊万里港离有田窑仅不到二十公里。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17世纪中期,康熙朝海禁。荷兰东印度公司只能尝试从其他国家购买瓷器,伊万里港忽然成为亚洲对欧出口的唯一窗口,而彼时日瓷的经验积累不过三四十年。在经历了初期对中国出口瓷器的大量仿制后,短短十年间,日本瓷匠创造出一种更符合欧洲贵族审美需求的奢华画风的瓷器,大量的彩绘金饰,多种几何形状的开窗图案,又融合了中国和日本的一些传统线条元素,迅速成为欧洲人争相追逐的新宠。由于这种瓷器当时都从伊万里港运出,因此西方人便统称其为伊万里瓷。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在伊万里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日本的瓷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其在釉色,金饰的极致追求也充分体现在那个时期的瓷器上。比如所谓的铁锈红,便是从明清五彩瓷中的矾红发展而来,颜色更深沉浓郁,也更能迎合西方人的喜好。大量的钴蓝釉彩的使用,让瓷器的第一视觉效果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伊万里瓷也巧妙的保留了许多传统元素,很好的继承了中国出口瓷的东方魅力。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至18世纪中西贸易重启,中国也不得不生产伊万里风格的瓷器出口欧洲。由于国瓷强大的工艺底蕴和技术优势,日本的伊万里瓷器于1750年左右基本停止出口。而这种瓷器过于复杂的工艺也导致生产成本极高,后期慢慢也淡出市场。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德比生产伊万里瓷器始于1810年代,当时应该只是寻求复古设计上的突破。到1870年代形成精工细作的风格,中间也曾历经波折,一度在大工业生产还是坚持传统手绘手作的原则上犹豫不定。甚至中间一度资金链断裂,险些破产,还是由一众工人和画师一起出资出力才生存下来。1870年代迁入新工厂过后,德比基本上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极致的手绘手作也让德比的伊万里瓷器成为至今仍能打动人心的经典传奇。

老伊万里(OldImary)-英国皇家皇冠德比(RoyalCrownDerby)赏盘

此盘被定名为老伊万里,向古伊万里瓷致敬的同时也展现了的德比特色,构图更加的西化,线条的处理也是典型的英国风。从底款来看,应该是出产于1970年代。与前文所展示的赏盘,跨度将近百年,风格基本做到一脉相传,对于众多已经消逝的百年瓷窑来说,殊为难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