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古时称上元节,也叫灯节。千百年来,每到元宵节人们都争相外出赏月、观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已形成一种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的元宵节以各种姿态展现在人们眼前。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一改词风留下了一首描绘元宵节灯火璀璨歌舞升平的华丽诗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寥寥数语将元宵之夜的繁华祥和及人们载歌载舞欢度佳节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不知道古时的元宵节是什么样子,但在那个没有电的时代要想做到东风夜放花千树,焰火如星雨,实属不易。元宵节赏月观灯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我想应该源于人民对团圆、祥和、幸福的祈盼。如今元宵节已成为一种文化,它传承着历史,承载着人民对和谐盛世的愿望,愿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正月十四下午,朋友们相约来到杨柳青观赏花灯,天气阴冷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徜徉在杨柳青的大街小巷。
入夜,华灯齐放,璀璨的灯光照亮的杨柳青的夜空。游人渐至,不多时宽阔的街道上已人头攒动摩肩擦踵没有站脚的地方。要想停下来找一个好角度拍花灯,很难。要想用三脚架稳稳地拍摄夜景,根本办不到。到处都是人,要想找一块宽松些的地方唯一办法就是远离花灯。我庆幸没带三脚架,因为根本没法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出好片几乎不可能,除非你事先占据有利地形。其实,我们只要记录下这欢庆的时刻就达到目的了,不必有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奢求。
去年正月十三我们也来过,那时是试灯阶段,没有多少游人。今天则不同,为了防止踩踏等意外事件发生,除了灯会工作人员外,大批的警察、城管、武警、特警、消防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向他们道声辛苦。由于游人太多加之夜间很凉,我们没能拍摄全部花灯,只拍摄了其中的一部分,但足以了!基本可以反映出灯会热闹繁华的景象,呵呵,要想知道海水是咸的,不必把大海喝干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