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包头不远的黄河南岸,有一座新兴城市——鄂尔多斯市。原来只是一个小县城——东胜。近几年由于能源矿产的发展迅速崛起,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于是,我们决定在去呼和之前到鄂尔多斯一游,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看看以前破旧的小城如今变成了什么样!
美丽、整洁、宽敞的鄂尔多斯火车站广场,站前的雕塑蔚为壮观。

学友们在雕塑前留影。西北的阳光晴天时尤为强烈,照得人睁不开眼。
房地产开发火热的鄂尔多斯,到处都是新建、在建的房屋。
鄂尔多斯街道一瞥
街道两旁的绿化景观。
豪华的鄂尔多斯饭店
小区的广场也修得非常漂亮,置身其中,你想象不到这里原来只是一座西北的小城
坦率的说鄂尔多斯修建得很漂亮,马路两旁有许多新建或在建的新房。道路整洁,市场繁华,但物价较贵。高档商品比比皆是,街道上行驶的高档车较多,驾驶高档车的女子也很常见,形成一道风景线,消费水平之高可见一斑。但仔细观察你就会觉得繁华的背后缺乏底蕴与厚重。据说,鄂尔多斯有座所谓的“鬼城”,(只是道听途说)成片的房屋都已售完,有钱的老板们买完后却空置着,住的人寥寥无几,浪费着宝贵的资源。这可能和房地产畸形发展、土地财政、以房地产拉动GDP不无关系。据说,该市的人均GDP在全国名列前某。但我觉得GDP与民生、与幸福指数相距太远。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减少贫富差距,让绝大多数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才对。
在去呼市的途中远摄响沙湾,所谓的响沙湾其实就是滑沙。
响沙湾周边的植被还是不错的。
在我们西行的队伍中,寒舍夫妇、船长是准天津人,他们都已在呼市安家落户,事业有成。这次到呼市蒙他们热情款待,在此再一次向他们、向荣华,向敕勒川表示感谢。连日的奔波、秋燥、冷热不均、忽晴忽雨致使我病倒在呼市,蒙众学友们细心照料很快复原,在表示感谢之余更感到的是温暖、更加珍惜这份友谊、更体会到了友谊的真情与力量。友谊与真情的升华是我这次西行的最大收获,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寒舍夫妇在呼和事业有成,都身居领导职位。尤其寒舍的先生在呼市人脉很高,相比之下寒舍就稍显逊色。我想象得到,寒舍看到此时一定会张牙舞爪的指责我,但我说的是事实。起码是在我了解范围内的事实。在呼期间所有的活动都是寒舍夫妇安排的,都是寒舍的先生一手操办的,不但安排我们旅游还帮着我们购物,买些便宜高质量的羊绒制品,其热心好客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是我们大家公认的老大哥。
呼市近些年发展很快,早年间到呼市觉得站前的广场,马路都很宽敞,但现在觉得很狭窄,一是车多了、人多了;二是高楼太多了;三是商贾林立游人如织,所以觉得街道变窄了。遗憾的是中国千城一面,呼市也未能脱俗,没有自己的特色。到处在修路修桥,到处都塞车这是我国城市的通病,呼市也是如此。虽说立交桥高架,霓虹闪烁,市场繁华,物价适中,但给人的印象有些乱,距自治区首府的地位有些差距,相信道路桥梁完善后,乱的现象会有改观。

阴云笼罩下的呼市影视基地,更显的广阔与苍凉,成吉思汗就在此拍摄。

阴云密布,寒风凛凛,灰蒙蒙的天,使周围的景象更显得苍凉。
拍摄成吉思汗时修建的城堡

在瑟瑟的寒风中,游人稀少。我也冻得发抖,这里不是久留之地,赶紧打道回府。
下山的途中品尝农家饭,瞧这几个人笑得多灿烂,忘记了刚才的寒冷。
寒舍又在摆paos。
告别呼市前,学友们合影留念。
西北之行经过十四天的旅途,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就要告别呼市踏上回家的列车。在西北的这些日子里,阴雨一直伴随着我们,当我们刚刚坐上东行的列车,一场豪雨随之而来,伴随着我们直到终点站,为我们洗去一路的尘埃、一路的疲倦、给我们带来了清凉与快感。
在隆隆的车轮声,哗哗的雨声中我渐渐陷入沉思,相聚在西北的欢乐景象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激动人心的相聚场面;那真挚纯洁火一样的友谊;那朗朗的笑声;那说不尽的话道不尽的情象印在脑海里一样,挥之不去!!美好的时光总令人难忘,欢乐的时光总令人回想!!此时此刻一首老歌忽然在我耳边回荡,我想,用这首歌表达我此时的心情再贴切不过,用这首歌作为西北行的结束语再准确不过。难忘的相聚、难忘的友谊、难忘的学友、难忘的情意,亲爱的朋友,我不想说再见!!
我不想说再见
相见时难别亦难
我不想说再见
泪光中看到你的笑脸
我不想说再见
心里还有多少话语没说完
我不想说再见
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
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夜晚
一辈子能有几次不想说再见
让我们在这动人的歌声中结束这次难忘的相聚,难忘的旅程,我期盼着与朋友们相聚在津门。希望那一天早日来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