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已久的西北探亲之行终于按计划如期完成。我们一行九人于九月三日出发,横穿大半个内蒙、纵贯整个宁夏、往返数千公里,一路欢声一路歌,历时近半月于十七日安全返回津城。遗憾的是出发前连续忙碌了近十天,将一个月的工作赶完,身心倍感疲惫加之行程紧凑、气候干燥导致上焦火旺、痰延壅盛、驱之不散,回津后身体越发不适,治疗数日方见好转。不能及时回访各位朋友为此表示由衷的歉意,并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与支持。
坦率的说,这次旅游最大的收获不是玩了多少地方,观看了多少美景,而是通过交流与沟通使我们真正理解了情谊无价的含义;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友谊火焰的炽烈;使我们真正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朋友的深情厚意与火一样的心肠!!贺兰夫妇的热情周到令人难忘!小草伉俪的侠骨凌风令人叹服!心相伴姐妹的深情款待令人动颜!寒舍夫妇的细心安排令人感叹!荣华夫妇舍家为大家令人感慨!船长的热情豪放令人感动!敕勒川伉俪的热心令人感到温暖!在此,代表大家向你们表示感谢!!!有朋友好!朋友中有你们、真好!!!!愿友谊地久天长!!
在贺兰夫妇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纵穿宁夏,游览了须弥山、六盘山、拜寺口、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西部影城,宁夏该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饱览了西北的雄伟与苍凉、品味了古老的西夏文化、感受了大漠的粗犷,登上六盘山重走红军长征之路......。那雄伟的六盘山,那壁立千仞的贺兰山,那充满佛教气息的须弥山,那神秘的西夏王陵,那粗犷与细腻交织的戈壁滩令人难忘!!!
贺兰夫妇摆盛宴为我们接风洗尘
远摄须弥山石窟,那些石窟向人们诉说着厚重的佛教文化与历史沧桑
须弥山全景。只可惜阴天下着小雨,以至于景深受到影响。
须弥山大佛,据说仅小于乐山大佛。雕工精细,华夏文化之厚重由此可见一斑。
天然形成的奇观——鳄鱼拜佛。大家看像不像?可以说惟妙惟肖。
虽然没有满山苍翠,但更显得雄伟与庄严。
学友们在须弥山留影,看小屋与寒舍乐的合不上嘴了。
学友们沿着整洁的山路向山顶前进。
汽车沿着宽敞的高速公路,唱着欢快的歌、冒着细雨向六盘山疾驰。在宁夏这几天小雨一直伴随着我们,使我们见不到六盘山的苍翠,更体会不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却让我们见到了云雾缭绕隠六盘的景象,也使我们避免了西北的骄阳与燥热,哈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云雾缭绕的六盘山更显得神秘与壮观。
在海拔2800米的山顶建造博物馆实在不容易。
五个老顽童。
向英勇的红军战士致敬。
一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这一天,我们冒雨游览了须弥山、六盘山,往返830公里,纵穿宁夏大地,多亏了贺兰的朋友不辞辛苦才成此行。在此向小兄弟表示感谢与歉意,辛苦了,我的朋友。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在细雨中奔赴拜寺口。相传西夏时期佛教盛行,在拜寺口(又称百寺口)建有百座佛塔,香火旺盛。后来成吉思汗入侵西夏,百塔毁于战火仅存两座,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
云雾笼罩下的贺兰山,山下的戈壁滩透露着一种苍凉的美,难道不是吗?
在美丽的景色,欢乐的气氛中,想不陶醉都不行呀!
全景照片,更彰显贺兰山脉的雄姿。
硕果仅存的双塔之一,可见当年的辉煌。
和小导游合影留念。身旁的模型就是当年百塔的布局,可谓壮观。
在贺兰山口处遗留着许多岩画,那些象形文字至今已有几千年,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如今,宁夏建立了岩画博物馆,不但保护了古迹还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了西夏文化,欣赏了历史瑰宝。上面的照片就是岩画博物馆的外景。
不可多得的欢乐景象,值得每一个在场的人留存。
这样的戈壁滩不是也很美吗?

数千年前的象形文字保留至今,本身就是奇迹。

云雾从山中慢慢升起,犹如仙境一般。
当年的学友、插友(在同一小队插队),如今的博友。
当年的学友、插友,如今的伴侣。相濡以沫度过了大半生。
西部影城的正门。许多西北大漠的影片在此拍摄。
镇北堡这几个大字是书写在整张的牛皮上的。
离开西部影城,我们向今天最后一站——西夏王陵驶去,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各位朋友,欲想了解神秘的王陵,且听下回分解!(因篇幅原因,暂写到此,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