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字经》《弟子规》要不要禁止?

(2011-01-03 17:55:50)
标签:

孔夫子

山东省

《三字经》

《弟子规》

二十四孝

教育

分类: 教育观念

《三字经》《弟子规》要不要禁止?

有一位朋友给了我这样一张纸条:

“请教:最近网上流传山东教育厅提出慎重对待《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原著,更有复旦教授提出按照传统国学教育出的孩子90%要再社会上吃亏,我有点迷茫。”

我真的很感谢这位朋友,一是他看得起我,让我谈自己的看法;二是他给我出了个题目,可以写一点文字。

因为朋友的纸条,我粗略在网上看了一下,好像是说山东省教育厅“禁止全文”《三字经》、《弟子规》等流入学校。山东省的文件全文没看见,但是对于《三字经》、《弟子规》我倒是有点想法的。

在当今,我们实施了一百年的欧美、苏联式的新式教育以后,人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在对学生的道德操行规范上节节败退;二是,学生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知之甚少。这两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很严重。

如何解决呢?于是乎“国学热”越来越火爆。有一些就干脆提出让孩子背诵经典。

什么是经典呢?小孩子么就是《三字经》《弟子规》还有的就把《神童诗》也拿出来了。叫孩子背。

为了证明这种做法是很好的,有的人就大肆宣扬。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做法,得到好多人的仿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第一,传统文化断档!人们迫切希望传承我们民族的好东西。这种心情是好的,是值得推崇的。

第二,第二,不管是《三字经》也好,《弟子规》也好,里面确实有好东西。

第三,第三,逆反心理:不是在那“应当彻底否定”的年代里,批判过的吗?那时候被批判的就一定是好东西。

第四,第四,一种急功好利的想法,希望有一种灵丹妙药一下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第五,盲从心理,人家说好,一看,真的不错,有点道理!就跟着学了。虽然也看了一点《三字经》、《弟子规》,但想得不多。

第六,一些奸商式的文人进行炒作,从中牟利。

上面几条,只有前面两条是站得住脚的。

说实话,在我自己个人的成长史里面,也没读过《三字经》《弟子规》,后来才看的。

我觉得,

灵丹妙药是不存在的。

让现在的小孩子背诵《三字经》确实没有意思。我看了《三字经》以后,想了想,我觉得《三字经》仅仅是几百年前的一种识字教材,在思想深度上十分浅薄。而且是宋明以后的儒家文化的启蒙教材,跟孔夫子的思想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只记得《三字经》里面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因为这几句话,还是孔夫子的。接下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已经开始违背孔子的原始思想了。后面用大量的篇幅说历史,说也没说清。整个《三字经》弘扬的是“做官成名”的思想。

但是《弟子规》不一样。

《弟子规》有明显的分段,而且是按照孔子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提纲的。《弟子规》的全文仅仅限于行为举止的日常规范,当然有些规范少许让人们觉得现时代不太能做到,但是,让孩子知道这些并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其实,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好东西。如《朱伯庐先生治家格言》(朱子教训)、《二十四孝》的故事,也都可以给孩子读一读。但是,死背就没意思了。《朱子教训》里面教人勤俭,淡泊名利,乐于助贫,友爱邻里等等,这些观念都是很好的。

至于“二十四孝”也就可以给孩子一些孝敬父母的观念。千百年来“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很广泛,有几个人真的会“卧冰求鱼”?有几个人真的会尝粪的?有几个人会割自己身上的肉,煎煮给父母吃的?这都是一些概念而已。大可不必大惊小怪。黄香温席的故事也不错的呀!

据说,山东省的文件里说这些所谓“经典”里面,有好多都是“愚民思想”,所以不能全文给孩子。我倒认为,说这话的人自己就把孩子当“愚民”了!

我们的责任就在培养孩子的鉴别能力。

上次,一个学校叫我去给孩子讲《三字经》,而且指定要讲“教不严师之惰”。我就去讲了。

我怎么讲的?我一开始就说:“我只说两点:一这句话没错,二我很不喜欢这句话。”接下来我就说,教师教育学生当然应该严格,对学生不严格要求的教师当然不是好教师。但是严格要求的标准是什么?我有四条标准......。为什么我不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违背了孔夫子的原本思想。孔夫子历来强调“学”,而不是强调“教”。学生成才,内因是主要的,即使没有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自己要求上进,学生成才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好的学生,教师也好,学校也好要成为好教师、好学校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好比一个好的鸡蛋,要变成小鸡,老母鸡孵化一下,小鸡就出来了。没有老母鸡,放在孵化箱子里,小鸡照样能出来。已经坏了的鸡蛋,无论老母鸡怎么孵,也孵不出小鸡。我相信在场的同学们都是好蛋,不是坏蛋!《三字经》里面这句话,引导人们把责任全推在教师身上。这是没有根据的。所以我不喜欢这句话。后来一位学生说我:“这个老师很牛。”哈哈,学生也有辨别能力的呀!

我废话说了很多了。总起来说我的观点是:

《三字经》《弟子规》等给孩子们读一读,是可以的。但是死背是不可取的。

在给孩子读这些东西的时候,要启发孩子自己去鉴别思考。

不给孩子读,是不好的。只能继续隔断民族文化的历史。

节选以后给孩子读,出发点就是不让孩子自己去鉴别。而且节选出来的东西本身也有“两面性”。机械地说那些古典的东西里面“这句话是精华。那句话是糟粕”,

本身也是一种机械论。

有很多时候,一句话既有合理的部分,也同时有糟粕的存在,这种现象是很多的。

我退休前在学校里给学生们提出“学会理性思维和鉴别选择、学会负责、学会吃苦、学会合作”,好多老师都觉得很好。在退休后他们还用过一些时候。

对待古典文化,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鉴别优劣,积极负责地去寻找其中的珍贵的东西。害怕糟粕,索性禁止,本身就是一种不肯蹲下去仔细研究一下古典材料,不肯蹲下去跟学生一起去鉴别去吸取精华,是一种不肯吃苦、懒惰的表现。当然把《三字经》《弟子规》当成灵丹妙药也是懒惰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