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降龙十八掌

标签:
乾卦降龙十八掌易经《周易》终日乾乾 |
分类: 周易 |
本篇文章是为《新能源》杂志社传统文化专刊所写,很多图片因为技术原因没有办法贴出来与大家分享了。因为对拳理没有研究,文章有牵强附会之嫌,还望方家斧正!
乾卦中的智慧---从降龙十八掌谈起
讲起《周易》里的卦爻辞,人们大多感觉高深莫测,离现实很遥远,似乎只有世外高人才看得懂。而谈起“降龙十八掌”中的“时乘六龙,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这些耳熟能详的武功招式你会不会觉得很亲切?其实,十八掌的全部招式除第十式“双龙取水”出处不明以外,其它十七掌皆来自《周易》(见附录),而以上提到的八招正是来自《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也是最为核心的一卦----乾卦。深谙传统文化,博古通今的金庸先生已经在这些“武功”里贯穿了周易哲学的内涵,并巧妙地把深奥的中国儒道思想,用武功较量的方式表现出来。古人形容《周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就是说易经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其展现在医学领域就有了中医;展现在书写形式上就有了书法;展现在功夫拳脚上自然就有了武术。本篇文章就让我们从降龙十八掌谈起,揭示武功背后的易理,再回头来结合‘乾卦’中的易理为大家解读“为君之道”“为人之道”。
降龙十八掌的起源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年谱中,降龙十八掌为丐帮秘传神功,在北宋年间本为二十八掌,当时帮主萧峰武功盖世,却因契丹人身份遭驱除出帮,后他去繁就简,将二十八掌减了十掌,成为降龙十八掌,由义弟灵鹫宫虚竹子代传,由此世代传承。洪七公、郭靖先后以此掌法威震江湖。萧峰在传虚竹时就曾经说过,这是一门高深的武学,既非至刚,亦非至柔,兼具‘儒’‘道’两家的哲理玄机。洪七公在传郭靖此掌法时,因为郭靖愚钝,读书不多,黄蓉曾为她的“靖哥哥”详细解读过《周易》中乾卦的要意,在黄蓉眼里,《周易》简直就是此门武功之秘籍!而乾卦与降龙十八掌关系至深,十八掌中竟有八掌是出自于乾卦,恰恰乾卦的爻辞也全然是在说‘一条龙的故事’。
《易经》中乾卦的精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充满阳刚之气,代表了儒家的积极入世,以此为核心化出来的拳法自然刚猛,“是武学中至刚至坚的拳术”。而金庸书中提到另一种拳术---空明拳,则是天下至柔的拳术,是周伯通从《道德经》中化出来的,《道德经》中有言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书中虽未提及两种拳法的“终极对决”,但却透露出,虽然“柔能克刚”,但也须视“柔”的功力是否胜“刚”而定,以洪七公的修为,纵然周伯通以至柔之术对敌,却也未必能胜。
从整个降龙十八掌体系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乾卦“刚猛”的内涵,同样取了坤卦等阴柔之卦的特性,看来在金庸的眼中,武学的最高境界还是阴阳的平衡。难怪萧峰说,里边有儒道两种哲学了。
何为乾卦?
在说文解字里这么解释乾字“乾,上出也。从乙,物之达也。”所谓达于上者谓之乾,意为地上与天沟通之物,也就是说“乾”具备有沟通天地的神性色彩,所以爻辞中多用龙做比寓。降龙十八掌借用乾卦爻辞,用意也正在于此。另一个说法是:乾字从倝(干声),倝金文为,其字从
,乃
之省,“早”为日在甲上之形,甲的金文为“十”,象征古人用日晷测日影,而右边之旗帜则是观测台上的神圣之物。从“乙”则象征了农作物的生长,整个字解读的信息则是,圣人通过观测天象得到启示以后制定日历,保得人民丰收,引申为因天之序,处理政务,与人相处,修养身心,调理身体等等。
乾卦卦辞
《周易》中每一个卦都有或长或短的一句话来说明状态并指出吉凶祸福,乾卦的卦辞虽然只有简单四个字“元亨利贞”,但却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理解了“元亨利贞”的真正含义,也就理解了中国文化。
元,意为首;亨,甲骨文做,,有高大建筑之形,乃古人祭祀,宗教奉献之地,本意为通达神灵,引申有亨通之意。利,收割谷物之意。本意为利益,收获,引申为顺利,锋利等。贞,甲骨文做,
,金文做,
,形象上为鼎,意为“卜问”,古人占卜多在宗庙之内,鼎器之前,先以火灼龟甲或牛骨而得兆文,看兆文之走向,形态,色泽等判断吉凶。古人占卜时,所得本卦为贞卦,为正之意。易传中孔子取“正”之意。
《周易·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北宋周敦颐以元亨利贞配四时,发挥了《周易·乾·象》所谓“天行健”的解释,叫元,始也,于时配春。言万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发育长养。亨,通也,于时配夏。夏以通畅含其嘉美之道。利,义也,于时配秋。秋以成实得其利物之宜;贞,正也,于时配冬。冬以物之终,纳干正之道”。
所以元,为万物始生之状态,是春季,为木性,主仁。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仁发自于内,而义则行之于外,并且,“仁,义、礼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
乾卦爻辞
《周易》中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爻(yao),所谓爻就是“交”,指阴阳的交汇之处,爻有阴阳两种,而在乾卦中六爻皆为阳。
初九:潜龙勿用。
注释:潜龙就是潜伏之龙,古代天文学把天球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天区,东方天区为苍龙之宫,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1,2,3,等星组成的图像好似一条巨龙。我们的考古证据显示,龙的图腾至少有8000年以上历史。用龙的潜,现,跃,飞,亢等动作来作为各个爻位的象征是非常合理的,十八掌动作模拟的是天上的苍龙,正符合古人的“法天”原则。
降龙十八掌中,“潜龙勿用”一招劲收于内凝而不发,敌人若有敢试其锋而硬碰者,必难幸免,势受必遭其殃。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注释:见通现,龙星出现在大地上。有利于拜见贵人。
到了九二爻,是指龙星在入春以后可以被观测到了。据考证,我国在殷商时期还没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但甲骨文中有启龙的节令记载,相当于雨水到惊蛰这段时间,在春季之初,古人在黄昏观测到了龙星(角亢氐星座),开始农业生产。“利见大人”,指的是当权之人在春季会参与到生产活动当中,有机会拜会。在礼记有记载,在孟春之月,天子帅三公九卿躬耕的传统。
从爻位上来说,九二与九五相应,九五爻是尊位,现龙在田意味着君子有机会展露拳脚,并与贵人心心相映。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无论你有怎样的才华,也一定需要有伯乐。这里初九通过累积学习到了九二,自然有初露锋芒之象。在文言中,孔子强调了君德的重要,利见大人并非是依附权贵。而是日常言论讲究诚信谨慎,防止邪恶的侵蚀,保持忠诚的秉性,引导世人向善而不夸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
降龙十八掌中见龙在田是转守为攻的一招,可拆解敌人擒拿,顺势反攻,使出又重又快的拍击。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注释:“乾乾”为奋斗不息之意,符合象传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乾卦精神的定义。爻辞的意思是:君子终日奋斗不息,朝夕警惕忧患,在前行的道路上感觉如履薄冰。占语:这样做是没错的。
九二升九三,刚刚从地之道中突破出来,于人于己,都是人之道的开始,也是需要累积学习的,加上乾元本身具有奋斗不息的品德,从初九到九三,内卦结束,一直秉持乾元之德,乾为日,固有终日乾乾之象。“夕惕若厉”,是因为九三处在内外变化之际。或内或外,或上或下,三爻的努力全在于此。
文言: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注释:龙或是跳跃,或是潜藏于深渊之中,都是没有错误的。
到了仲夏之月,古人观测到在黄昏时刻苍龙已经可见,但是身体虽然出现但尾部还在水中。卦象中,九四身处上卦,已经临近九五爻尊位,隐喻已经具备有教化的能力,要与天子同心同德,全力辅佐,因为事情在两可之间,尚需要观察。为什么占语是无咎?因为九四在人道的才能、经验的累积将足未足,尝试性的上跃,是没有错误的。
洪七公在为郭靖讲解降龙十八掌时说:“你(郭靖)天性不想打死人,出招之时自然而然留有余力,这就是‘悔’字诀。咱们这‘降龙十八掌’,讲究的是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注释:到了季夏,龙星全现,龙首上昂,视如飞龙在天。
降龙十八掌中飞龙在天一招,是腾跃半空,居高向下轰击,威力奇大的一式,由上而下给予敌人痛击。
在《射雕英雄传》对此爻的解释引用并解释了孔子解读九五的原文,突出了降龙十八掌的刚猛。“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认为天,就是自然,所谓‘先天’,在武功中就是对方行动中还没有出现破绽,我方要先看出破绽,击向对手即将露出来的破绽。如果他已经露出破绽,那就良机莫失,更当攻其弱点。此中的武学道理,跟道家不同。道家《老子》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主张不可抢先进攻,一味退守,以柔克刚,而降龙十八掌是当刚则刚,应柔则柔。
上九:亢龙有悔。
注释:亢,极也,高也。龙飞得过高,有了悔恨之意。
初秋,天象上龙首已经下旋。象征君主居安不思危,过分冒进,行过于德。
这一爻秉持了一个自然宇宙的规律,就是阴阳的相互变化,一种事物从来没有无限制的兴盛下去。生的另一面就预示着死亡。乾卦从初九累积发展到上九,已经达到一个极致。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一招,为十八掌中最强绝招,霸力当世无敌,其厉害之处乃招尽时仍留余力,无惧敌人垂死反扑。在《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结合“易理”对“亢龙有悔”做了详尽的解释,希望读者在重温的同时,能结合自己的领域,体会其中的内涵。特别摘录如下。
“这一招叫作‘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
洪七公见他脸上神色似懂非懂,说道:“这‘降龙十八掌’的道理,深奥得很。当年我恩师教我之时,我还以为出掌越强越好,拚命发力,给恩师重重打了几个耳光,说道: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注释:《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不可为首,是说,不以己夺人。
说明:一卦六爻,唯独乾坤两卦多了用九,用六,周易中九为阳,六为阴,用九用六分别代表了阴阳的极致。一般形容群龙无首,多是贬义词,但周文王却说群龙无首是吉。其实确实如此,如果大家已成为龙,
金庸的小说中,洪七公传郭靖降龙十八掌时,讲究掌法的刚猛,还没有到“群龙无首”的境界,郭靖在修炼二十年“九阴真经”之后,感受到降龙十八掌的劲力可以忽强忽弱,忽吞忽吐,从至刚之中竟生出至柔的妙用。书中暗表,那已是洪七公当年所领悟不到的神功。无论是拳理,做人,还是易理,理想的境界,是阴阳的平衡,彼此包容,互相为根,矛盾的产生只为保持相互的活力,促进彼此的发展完善。
附录:
附;降龙十八掌招式及出处
第一式
第二式
第三式
第四式
第五式
第六式
第七式
第八式
第九式
第十式
第十一式
第十二式
第十三式
第十四式
第十五式
第十六式
第十七式
第十八式